阅读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和工具,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然而,在我国约有5%~8%的学龄儿童存在发展性阅读障碍问题。这些儿童与同龄人并无差异,听和说都没问题,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有特殊天赋,只是读写技能的发展显著落后,无法流利、准确的读字和写字。 由于家长、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欠缺对该问题的科学认识,很多受阅读障碍困扰的孩子面临着被错误评估和对待的风险,这些孩子常被说成是“笨小孩”“不上进”。这些孩子及其家庭,好似身处“迷宫”之中。 《走出迷宫:认识发展性阅读障碍》分为理论篇和应用篇。理论篇简要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阅读障碍的基本认识、经典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应用篇重点介绍了如何应对阅读障碍,从评估到干预都有详细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文中介绍的多种干预策略不仅适用于阅读
《汉字部件解析》以《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汉字部首表》为依据编写,详尽解析了514个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部件解析内容分三部分:*部分介绍部件的历史演变轨迹,展示其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不同形体。第二部分介绍部件的读音、名称、作用以及在合体字中的位置和称谓。第三部分介绍部件在常用字中出现的频率和构字数量。可供学生、语文教师和广大文字工作者参考使用。
本书侧重于精读指导。书中选用六篇文章作例子,叙述文、短篇小说、抒情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皆有涉及。指导大概中分析文章、提示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特别值得注意。具体实例中的说明文字翔实有效,可谓 纤屑不遗,发挥净尽 ,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这是一本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介绍古代汉语常识的书。是让广大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感兴趣、看得懂、看进去的图书。 古代汉语源远流长,有关资料又浩如烟海,需要从中选取主要、有用的知识告诉给读者,特别是一些初学者,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组织相关学者,从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有关古代汉语的相关论述中,精心选择出十四篇这些方面的文章,经过适当地加工和重组而成。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训诂学、修辞学以及与学习古代汉语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既适合于初学者自学,也可供中小学生、大学生阅读和教师们参考。即使是一些专业研究工作者,也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古代汉语辅导与考研习题集》是根据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而编写的一套考研辅导资料。古代汉语作为中文系和一些涉古专业考研的基础科目,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本书对全书的知识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概括,并摘编了一些古代汉语的相关练习,搜集了历年部分考研试题,以期能对考生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本册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容编排如下: 其一是文选部分,包括考点提示和古文今译,考点提示主要是对原文中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进行分析、概括,并查阅相关工具书,简析了原书内容,有助于对考点的融会贯通。 其二是常用词部分,古代汉语的常用词部分内容比较多,本书主要对这些常用词进行概括、比较,并验之于本单元课文中涉及的相关词语,有助考生复习、记忆。 其三是古代文化常识,参考历年考题,提炼出古代文化常识
《古文字学简论》讲授了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考释古文字的途径、字形历史演变的规律等六个专题。此书虽更侧重于对相关问题进行学理上的探讨,但这种探讨由于有详实具体的例子做支撑,读来仍十分明白畅达,读者可从作者严密的分析中体会到具体的思考及研究方法,其中不乏精到见解,使人获益匪浅。
刘会龙撰理的《说文解字十二讲》为慕课课程“《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配套教材,该课程荣获首届全国百名“好看慕课”三等奖。 所谓“说文解字”,有双重意思:一是指东汉许慎讲解汉字的经典著作《说文解字》,二是指“说一说文,解一解字”,也就是讲析文字。本书以《说文解字》为基础,系统地说解基础汉字的构形原理。 汉字,跟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我们每天看到和使用的每一个汉字,都有最初的造字意图,都是社会生活的写照。 汉字本身就是历史。汉字的构形原理和内部结构都有非常好的系统性和非常浓的趣味性,形象、生动、简明、有趣。
本书系统地讨论了语言学的对象,语言成分,语音,语法程序,语法概念,语言的机构类型,语言的发展,语言规律,语言的交互影响,语言与种族、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学的关系等问题。
本书是当代语言学名作。?20世纪80年代,一场隐喻革命悄然兴起。Lakoff和Johnson(1980)、Lakoff(1987)和Langacker(1987)相继发表了三本学术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女人、火和危险事物》和《认知语法基础》。Johnson将这场隐喻革命称为隐喻狂热。其中,《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We?Live?By)是认可的认知语言学隐喻系统研究的开始,隐喻研究中具有很大影响。他们在书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乃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metaphor)。
本书是 跟大师学语文 丛书中的一种。是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系统讲授书信游记、诗歌小说、学术论文等各类文章写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乃至生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和实际写作能力的专著。书中的七十二篇文章,短小精悍,见解独到,读之如听大师闲谈作文之道,娓娓道来,让人茅塞顿开。书后还附录有书中谈到的冰心、巴金、朱自清等文章大家的名篇名作,以供读者参考。
《法语动词变位完全手册》收录七千余个法语动词,八十余个代表性动词变位表。作为动词变位手册,又兼具法语动词词典的特性,查找快捷方便,注重实用性。本书配备了相应的动词变位题库,学习者可在线练习各动词变位专线习题,自查学习成功。本书力图做到实用而全面,适合广大法语学习者、职称考试者、留学考试考生学习使用。
《方言》是汉语方言学的*部著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东晋郭璞早为之作注,其注本流传下来即今本《方言》。国家图书馆藏李孟传浔阳郡斋刻本乃《方言》存世宋椠孤本,现以此为底本影印,加以圈点断句,并编制音序、笔画索引,以方便读者。底本字迹漫漶、缺损严重者,参以它本,以编者注形式补于书后。索引所涉字,因明显刻误、俗误致不成字或同条前后用字不一致者,为便检索,酌情出注,并于索引中括注;余误不注。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要正确理解、使用汉字必须追本溯源。不同的两个或多个甲骨文字,由于一字多形的缘故,有一些甲骨文字十分相似形近,那些微小而不起眼的碎小差异,往往在应用与识读时,混淆在一起,不好区分。本书选取了148个甲骨文字,做形近字辨析,以区分形近字之微小差异。作者对形近字的辨析,从其本义、拓片、书写等进行汉字的追根溯源,先是拆解分析字形,再从字形去确定字义,字形依据的是甲骨文拓片,分析参考的是名家著述,判断有理有据。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详尽剖析,既描述了文字不同之处,又考证了文字的出处,追记了这些文字的延伸和发展的奥妙之处。本书增智益识,内容丰富,既资知识性,又助资料性,是目前并不多见的辨析甲骨文形近字读物。
汉字是世界民族文字的一种。人类基本的交际工具有两个:语言、文字。这两个交际工具分属于两个范畴。语言的本质是声音和意义,是通过话语声音的发送和接受来表达和领会意义的。文字的本质是形体,是通过形体来记录语言的声音和意义的。同样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性的,文字作为语言的辅助工具是第二性的。瑞士著名语言学家F D 索绪尔氢世界文字分为表音和表意两大体系,他明确指出,表意文字的 典型例子就是汉字 。汉字学是关于汉字的学问,《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学》定义为 研究汉字的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 语言是音义符号,有其系统性,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有其系统性。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维护其系统性的,就是其形体结构规律。因此,汉字学从本质上说,就是汉字形体学,或曰汉字结构学
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密码。我们生活在一个语言编织而成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会受到我们自己听到、看到和使用的语言的影响,并会被无意中对语言所下的臆断所支配。语言既能让人走到一起,也能让人走向对立;既能促成善行,也能粉饰恶政;既能促进沟通,也能引起争讼。洞悉语言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性,避免让语言成为控制我们思想的工具,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愉悦,获得自由的心境,拥有美好的人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相关科学兴趣的日益浓厚,心理语言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者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对原书做了大量的修改,系统真实地反映了这门学科在理论模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状况。
本书是现代汉字课程的教材,也是研究现代汉字的重要参考书,由作者在历年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补充而成,主要研究现代汉字的属性和应用,如现代汉字的字量、字音、字序,汉字的整理和简化,汉字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本次修订增加了近些年来一些新的资料和观点。
《汉字学新论》之“新”,主要在于区分了汉字学的“三个平面”,从汉字的“形体、结构、职能”三个维度建立汉字学系统,将汉字学的各种具体问题放到相应的系统中分别讨论,从而避免不同质问题的纠缠不清。《汉字学新论》之“新”,还在于既有发展的眼光又具辩证的思维,既能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材料的各种不同现象,又能用统一的理论和方法把它们串联沟通,从而避免支离破碎和顾此失彼。例如对史前文字的论述和史后文字的论述、对形体来源的分析和形体结构的分析、对构形关系的描写和字用关系的描写、对汉字演变的本体阐释和文化阐释,等等,相互之间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整体。另外,笔者曾经提出汉字学应该建立一个分支学科,叫“汉字语用学”,受这种思想影响,本书特别重视汉字的语用职能,几乎在每个问题的论述中,都会有职
本书主要收录了以漳州闽南语口语为语言基础的传统古体格律诗词共270首。本书所收录的闽南语诗词,语言上采用了最地道、生动的闽南土语俗词,内容丰富,大多与闽南语地区的人、事、物有关,贴近生活。本书的每一首诗词都标注了国际音标,并附有词语解释,帮助读者理解诗词的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于一体。本书的诗词是漳州闽南语地区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浓缩反映,也是了解漳州地区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角度。本书所有诗词均配有漳州闽南语录音材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漳州闽南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