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本书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得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2006年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是:06JJD740001)的经费支助。
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考伊所著的《语义学》是一部介绍语义学基础知识的著作,分6章对语言的定义进行描述和探讨。
本书分为“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两个部分。其中,“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分为多音误读、声旁误读、形近误读三个板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分为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异,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近,读音不同的字误用三个板块。各部分按照成语首字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多的在后。笔划数相同的,按照起笔笔形横、竖、撇、点、折的次序排列。 本书共计收录易错成语1000余条,由于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可能也是容易用错的字,所以前后两个部分会有少量重复的成语词头出现,但是侧重点或者辨析的字词会有所不同。
时枝诚记是日本二十世纪伟大的语言学家,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对日本语言学界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本书主要探讨了时枝诚记语法理论的理论根源、哲学基础,以及重要影响等。指出时枝诚记提出的语言过程说的独到之处,并进行了批判性的说明。作者许宗华是我国日语学界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本书是在他的博士后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开创性专著。
张先亮、聂志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充分吸收了近年来语言学理论以及相关方向的研究成果,重点讲授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反映了本学科整体的知识体系和较新的进展情况。本书侧重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应用实际密切结合,并注重语言学理论与汉语语言学的区别和联系,在问题的阐述上,尽可能体现语言学理论本身所应有的严密性和深刻性。教材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和简明性,教材主体部分主要介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附属部分提供了语言学分支学科领域的相关信息,用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知识的需求。《语言学概论》可供全日制普通高校中文、对外汉语本科生,中文本科函授、自考学员以及其他语言学爱好者使用。
《 魏书 语法研究》个专题是对《魏书》中被动句的研究。对于被动句的分类,作者改变过去重有标记被动句而轻语义被动句的做法,把语义被动句看作零标记式被动句,是有标记被动句的语义基础。而对有标记被动句的研究并未局限于《魏书》范围之内,而是把《魏书》中的被动句与其他一些中土文献和汉译佛经中的被动句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魏书》中被动句的特点。 《 魏书 语法研究》第二个专题是对《魏书》中双宾语句的研究。作者对双宾语句的研究立足于动词的语义配价,把双宾语句式看作三价句式,认为动词的配价成分属于语义平面,它们在句法平面既可以表现为实语类形式,也可以表现为空语类形式。 《 魏书 语法研究》第三个专题是对《魏书》中称数结构的研究。作者分析了称数结构的组合和句法功能,又进一步阐
本书是厦门大学英汉语言文化博士文库中的一本。该书尝试对结构式的演化进行语法化的推测与假设。同时,还尝试将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所关注的传信义和认识义区分开来。 本书选题新颖,逻辑清晰,具有较强的学科前沿性和较高的理论价值。
《朗诵与台词》是北京市少年宫朗诵戏剧组通过十几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本语言艺术教育教材。通过用气发声、吐字归音、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表情动作、叙述人物等朗诵台词的基本技巧训练,学习语言艺术的基本知识,并在诗歌朗诵、寓言朗诵、故事讲述几个方面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打下坚实的艺术语言表演功底。本教材适宜于儿童少年业余朗诵戏剧小组初级班使用,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即80~100学时。使用时可根据学生人数和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调整。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其实践性,教学时要做到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尤其对低幼儿童,更应注意以练习为主。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演出实践机会,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演水平。
这是一关于第二语言心理词汇研究的书。这本书的框架简洁明了:作者在界定基本概念、文献综述后,就详细阐释了这次研究的对象、方法,实验过程并终得出结论:随着语言知识的增加和语言水平的提高,二语心理词汇中的联系逐渐从语音向语义稳步发展,但由于遗忘,也有倒退现象存在。
《佩文诗韵》,清初编定,为当时士子科考作试帖诗推荐的官方韵书,韵部即"平水韵"的106部,所用的数据是金、元以后作诗用韵的根据,至今仍为广大创作近体诗者所惯用。《词林正韵》三卷,清戈载著,根据《广韵》206部,共19个韵部。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奉为圭臬,成为填词者推荐之韵书。《中原音韵》,宋末元初周德清所著,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韵书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00余字,按读音分类,编成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每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部,而入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每一类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为《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及北曲体制、音律、语言和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语言学家们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已经有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不但编有许多汉语语法教材之类的书籍,同时也就某些汉语语法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在这种发展的情况下,汉语的语法问题要提高到理论的水平来进行探讨,这是必然的趋势。要对汉语的语法问题进行理论的探讨就不能不对普通语法学的理论进行研究,作为解决汉语语法问题的借镜了。 语法学是语言学中较早被人们所注意到的一个部门。历代的语言研究者都对语法问题做过一些理论性的探讨。近代语言科学建立以来,随着历史比较语法学、静态分析法和普通语言学的发展,普通语法学(即普通语言学中的语法部分,亦即简称为语法理论的部分)的研究也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各国语言学家对普通语法学中的理论问题都曾提出许多新的见解,特别是在苏联
人们在对语言的特定细节进行剖析之前,应该对语言整体有个大致的了解。作为语言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前的热身阅读,《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的主旨是为人们理解那些学术性强的语言学专著奠定理论基础。因为这套丛书浅显易懂,对那些感兴趣却并非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进一步了解语言也大有裨益。斯沃所著的《语法学》为其中一册。
本书收录了两百余个成语故事,无论耳熟能详还是闻所未闻的成语兼而有之。不仅深入浅出,简洁易懂,而且能够扩宽读者的知识面。中华历史文化博大深厚,成语之量灿若星辰,本书中不能逐一体现,希望读者能通过本书一斑窥豹,领略中华历史文化的辉煌。本书为方便读者更深刻理解成语的用法与意义,分别释义了 本义 与 引申义 ,并将每条成语的 出处 罗列出来,以便读者查阅探究。由于本书编撰时间有限,仓促成书,且编撰团队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讹误之处,在此,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再版更正精进。
施受语义关系及相关语法现象是语言结构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语言学理论中向来占有重要地位,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长的历史及丰富的成果。要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诚非易事。然而本书在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上作出了详尽系统的探讨,并在多个方面有所突破,无疑可视为国内在这个领域上的领先性成果,在普通语言学理论上也是有相当意义的。 本书*的突破是把施事和受事及其实现看做是一种动态现象。传统的做法是把施受关系理解为静止孤立的概念,甚至根本就是句法语义研究中不需要讨论的初始概念,所以一般是在固定框架内理解它们和动词成分的相互关系。本书一开始就把施受本身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分解开来,指出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到施受关系的程度。接着引入典型性以及句式意义的眼光去逐一分析这些概念因素各自对施受语义以及对句法变化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