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管理办公室为全国农家书屋管理员编写的工作指导手册。书稿采用问答式,注重实用性,简明易懂。内容包括(一)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地位、作用、岗位职责、素质要求。(二)农家书屋管理员应知的出版物常识。(三)农家书屋的出版物管理。(四)农家书屋的基本服务。(五)农家书屋的延伸服务。(六)如何获得出版物信息。(七)农家书屋管理员介绍。此外,该手册还收录了柳斌杰署长致全国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一封信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各地农家书屋协调组织名录》。该手册对于全国广大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推进文化工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自1996年起从事《图书馆杂志》编辑工作,本书汇集十五年里在各种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的主要论文。 作者虽然不在图书馆一线从事专业文献管理与服务工作。但始终关注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参加多项社会公共文化与建设课题调研,故观察问题的视角与诸多见解,与学界时兴的主流观点往往有着距离。仔细阅读后,不难发现作者一以贯之的思维与表达方式:说出事物的真实,阐明科学的道理。
在常去的图书馆里,我们在他人的目光注视下阅读。阅读常常让我们置身于一种缺席的状态,一种精神上的别处,比周围的世界更加真实。阅读时我们忘记了投射在自己身上的或愉快或不以为然的目光,也逐渐忘却了身体的束缚。被书吸引的读者完全沉醉其中,就像一个嗜睡的人一样任凭身体做出一些冒失的举动。沉浸在阅读中的读者自己毫无察觉就会做鬼脸,抓头皮,叹气,傻笑,皱眉,有时还会以一种小心翼翼的技巧挖鼻孔,掏耳朵。我的本意并不是谴责这种随便的行为,人们可以将类似行为视为一种重获的自由,或者正相反,一种不合时宜地追求自由的结果。 我到图书馆进行真正工作上的写作。如果说有时我会对自己当了四十年的教师感到遗憾,而且我今天可能又比昨天更后悔,那么我却从未质疑过在图书馆度过的那些小时、天、星期、月,还有年。作
《图书馆的故事》阐明:没有一种数字化的奇迹,能减少中世纪的彩绘图饰手抄本或格罗里埃式装订的美学价值。任何一位研究书籍艺术的历史学家,都不会接受用电子书替代《乔叟全集》或《古登堡》。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不会废止书籍艺术杰作的保存、编目及展示。 弗雷德勒纳(Fred Lerner)旨在揭示人们收集、组织和记录生活经验的途径。它只是简单地叙述历史,而不是对图书馆进行详尽地统计调查。勒纳博士没有详细讲解每一个重要的图书馆,也没有记录图书馆学科发展历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图书馆的故事》的目标是追踪图书馆从文字初创到现在直至未来的进化过程,发掘图书馆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勒纳博士所揭示的是图书馆作为文化的载体所发挥的作用:揭示历史上世界主要文明如何使用图书馆,以及这些文明是如何被自己创建或继承的图书馆所
本书是图书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在担负专业启蒙教育任务的同时,对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实践各种综合性问题进行了总体把握。本书内容包括: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体系与内容,性质方法与趋势,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图书馆类型,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微观工作体系,图书馆管理原理与实务,信息高速公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文献数字化工作与电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等。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