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专业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 完备而可靠 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先选读本。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书。 ◆心即理: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 性 命 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思想的承继与总结。此书从训诂学、考据学、语言学方法入手以微观字形、字义建构宏观思想史,鲜明地体现了傅氏 哲学乃语言学之副产品 的治学思想和严谨的学术风格。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系西汉戴圣所编,共四十九篇,多为孔门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政治制度、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儒家列为 五经 之一。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本套《四书五经》校注本,凡六种十一册,是陈戍国先生深耕数年之力作,系以阮刻本为底本 , 参校众本,广泛吸取前人注疏、校勘成果,精校精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版本权威、校注精审、内容可靠、轻松好读的《四书五经》读本。
《古书版本常谈》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同时,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 本书在过去的版本基础上增加了 清刻本述略 常用版本术语 版本书目 版本避讳举要 等内容,并配有插图。 本书对爱好古籍收藏的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一般文史爱好者也有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 305 篇。风即国风,共 160 篇。国风内容丰富,有的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的描写了古代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的抒发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而更多的是关于婚姻恋情的歌谣,描述了古代青年男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是《诗经》中*为精彩的部分。雅,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共 105 篇,都是朝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 40 篇,都是庙堂祭祀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有的采自民间,有的献自公卿,有的是诗人自作。可见,它是集体创作的作品,反映了包括公卿、平民 、巫觋 、史官等各阶层的思想和生活。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
本书为2018年出版之《论语研读》一书的修订本。作者在研读潘重规《论语今注》后,加入了相关内容,此外也对全书内容做了增补和修订。 本书是作者在2007年给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博士生开设《论语研究》课的基础上写成的。 《论语》是中国历 影响 的一部书,也是历来研究得 多的一部书。对《论语》的研究,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但对《论语》的研究, 根本的,离不开对《论语》文本的解读。历代对《论语》的注释,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从语言文字方面来讨论对《论语》文句的理解,是本书的重点。本书分为七个单元。 单元的重点是讨论为什么叫《论语》,《论语》的“论”字为什么读lún,以及《论语》的编撰和流传的过程。第二单元讨论与《论语》的阅读和理解有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单元从《论语》中有关的章节来讨论孔子当时的一些
王引之始撰《经传释词》十卷,始刊于嘉庆三年,前有自序一首。王嘉庆二十四年再版,其师阮伯元序其书,备致赞誉,称「高邮王氏乔梓,贯通经训,兼及词气。昔聆其『终风』诸说,每为解颐」,其倾倒可知。其受业北子胡培晕撰《书后》亦云:「是书专释语词虚字,辟前古未有之途经,荟萃众解,津逮后人,足补《尔雅》之阙」(见胡氏《研六堂文钞》卷七)。今读王氏《释词》,多有创解,尤于前人未安之说,悉举而正之,其所阐明,涣若冰释。于今治古学者,殆无不家置一编以供检核矣。
王引之始撰《经传释词》十卷,始刊于嘉庆三年,前有自序一首。王嘉庆二十四年再版,其师阮伯元序其书,备致赞誉,称「高邮王氏乔梓,贯通经训,兼及词气。昔聆其『终风』诸说,每为解颐」,其倾倒可知。其受业北子胡培晕撰《书后》亦云:「是书专释语词虚字,辟前古未有之途经,荟萃众解,津逮后人,足补《尔雅》之阙」(见胡氏《研六堂文钞》卷七)。今读王氏《释词》,多有创解,尤于前人未安之说,悉举而正之,其所阐明,涣若冰释。于今治古学者,殆无不家置一编以供检核矣。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国家合而分,分而合,盛而衰,衰而盛,展示了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历史景观。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变迁中,政治家们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形成了各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学者们则以这些经验与理论为原料,提炼加工,创造出五光十色的政治学说。 本书从我国古代各种典籍中选取相关的代表性言论一千二百多条,并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有些难懂的词还做了注释。选编的原则,内容上务求精,即理念积极向上,论述精当透彻,尽可能对今天有应用价值;文字上务求短,即语言简洁,文字通俗,尽可能使读者易读易记。我们学习古人,切不可泥古不化,既要学习古人,又要古人,才符合“与时俱进”的辩证法。
孔廣森(1752-1787),字眾仲、揭約,號羿軒,山東曲阜人。孔子的第六十八代孫,清代的經學家、音韻學家和數學家。少年師從戴震,又拜莊存與為師,精研《公羊》學。後師從桐城派姚鼐,創作駢文。著述宏富,有《羿軒孔氏所著書》,包括《春秋公羊經傳通義》十二卷、《大戴禮記補注》十四卷、《詩聲類》十三卷、《經學卮言》六卷、《禮學卮言》六卷等;又有《儀鄭堂文集》二卷、《儀鄭堂遣稿》一卷等。 《經學卮言》是孔廣森撰寫的一部群經總義類著作,涉及《易》、《書》、《詩》、《爾雅》、《論語》、《孟子》和《左傳》, 自問世以來,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但從未有單行本。此次由楊新勛整理、校注,以南京圖書館藏嘉慶二十二年(1817)刊《顨軒孔氏所著書》本為底本,《清經解》和《續修四庫全書》本為參校本,詳作校勘;並對文中部分疑
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一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於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的学术抱负和“皓首穷经”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
王引之始撰《经传释词》十卷,始刊于嘉庆三年,前有自序一首。王嘉庆二十四年再版,其师阮伯元序其书,备致赞誉,称「高邮王氏乔梓,贯通经训,兼及词气。昔聆其『终风』诸说,每为解颐」,其倾倒可知。其受业北子胡培晕撰《书后》亦云:「是书专释语词虚字,辟前古未有之途经,荟萃众解,津逮后人,足补《尔雅》之阙」(见胡氏《研六堂文钞》卷七)。今读王氏《释词》,多有创解,尤于前人未安之说,悉举而正之,其所阐明,涣若冰释。于今治古学者,殆无不家置一编以供检核矣。
《大家写给大家(第2辑):国学述闻》主要内容包括:国学的本体、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的方法、辨书籍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辨文学应用等。
冯永轩(18971979),名德清,一字永宣,以 字行,湖北黄安县人,历史学家,收藏家。曾求学武 昌师范大学,得黄侃先生指导,1925年入清华国学研 究院,从梁启超、王国维等先生专攻历史考据学,为 期毕业学员。后历任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 师范学院等校历史系教授,潜心钻研西北史地、楚史 等领域,曾讲授中国史学史等课程。《冯永轩文存》 收录了冯永轩今存的学术著作、教学心得,亦首 次整理刊发其日记手稿残篇,以期展现冯先生的人生 轨迹和学术历程。
《尔雅》是我国*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现作为《十三经译注丛书》之一种出版。其注释信而有征,译文简明畅达,是一部较好的译注书。
《三字经》勾勒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读物。在本书中,作者对《三字经》原本涉及的典章、名物、典籍、掌故,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等做了详细的中英文注解,其内容囊括中国的历史、教育、自然、伦理和道德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仅阐释了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首孝悌”“性本善”等基本道德观念,还讲述了中国历朝历代大量名人的故事,为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英文读者打开了认识中国的一扇窗。 本书 的特色在于中英文注解精到,尤其是英文注释部分,王荣华大使基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反复推敲、琢磨,力求信达雅,耗时数年得以完成。本书选取的故事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亲师友”一句,不仅讲了孔子和学生的事例,还列举了莫泊桑拜福楼
《三字经》勾勒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读物。在本书中,作者对《三字经》原本涉及的典章、名物、典籍、掌故,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等做了详细的中英文注解,其内容囊括中国的历史、教育、自然、伦理和道德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仅阐释了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首孝悌”“性本善”等基本道德观念,还讲述了中国历朝历代大量名人的故事,为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英文读者打开了认识中国的一扇窗。 本书 的特色在于中英文注解精到,尤其是英文注释部分,王荣华大使基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反复推敲、琢磨,力求信达雅,耗时数年得以完成。本书选取的故事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亲师友”一句,不仅讲了孔子和学生的事例,还列举了莫泊桑拜福楼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本书除了对诗的内容进行白话翻译外,每一首诗还附上了详尽的拼音和注释,以扫清诗歌阅读的障碍,并加上了评析小节,来帮助读者朋友深入领会每一首诗的 妙之处。 《诗经》的美丽、无邪,《诗经》的言外之意、意内之叹、叹中之思,《诗经》的口耳相传、千古不衰,都能在文字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