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专业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 完备而可靠 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先选读本。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书。 ◆心即理: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系西汉戴圣所编,共四十九篇,多为孔门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政治制度、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儒家列为 五经 之一。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本套《四书五经》校注本,凡六种十一册,是陈戍国先生深耕数年之力作,系以阮刻本为底本 , 参校众本,广泛吸取前人注疏、校勘成果,精校精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版本权威、校注精审、内容可靠、轻松好读的《四书五经》读本。
《古书版本常谈》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同时,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 本书在过去的版本基础上增加了 清刻本述略 常用版本术语 版本书目 版本避讳举要 等内容,并配有插图。 本书对爱好古籍收藏的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一般文史爱好者也有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 305 篇。风即国风,共 160 篇。国风内容丰富,有的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的描写了古代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的抒发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而更多的是关于婚姻恋情的歌谣,描述了古代青年男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是《诗经》中*为精彩的部分。雅,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共 105 篇,都是朝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 40 篇,都是庙堂祭祀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有的采自民间,有的献自公卿,有的是诗人自作。可见,它是集体创作的作品,反映了包括公卿、平民 、巫觋 、史官等各阶层的思想和生活。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
本书原名是《楚简诗论辨证》专为研究几篇诗学诗论,并将篇幅较小的《孔子言论三篇辩证》附录。但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有关诗论的问题(文字的、语言的、章句的、内容的、学术史的)越来越多,已经超出了原来的范围。所以最后变成以孔子言论为主,将诗学诗论研究中的问题分类各举一端,以发其凡,其它相关的文章另外结集。
“十三经”是影响古代中国的十三部儒家基本经典,是国人的传统读本。20世纪初几位国学大师有《群经概论》之类的著述,40年代蒋伯潜先生著《十三经概论》,后朱自清先生有《经典常谈》等介绍性的著作,但已不适合今天读者的阅读需要。本书是夏传才先生的课堂讲录,全面吸纳众家之研究成果,综合评述十三部经典的来龙去脉、旨趣意涵,又不断吸收新资料,边讲边改,历经十七年成书,深受欢迎,将古奥艰深、卷帙浩繁的十三部经典讲解得清楚明白、意趣迭出,是了解“十三经”的基本入门书。
中国号称“诗国”。中国文学起源于诗;诗是中国文学的主体。中国诗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文化史、文学史上都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本编以选短诗、小诗为主,兼顾全面性、代表性的方针。所选均系公认的名家、名篇(或包含名句的杰作)。本书的编选、注释及评点参考了若干已行世的中国诗歌选本,吸收了前辈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资料,不及一一说明,仅在此表示谢忱。
“忠”是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忠孝两全”,是古代对一个人的评价。《忠经》中体现的“忠”,要点在于“一其心”,忠的作用是“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鬼神,而况于人乎”。《忠经》对于不同等次的人,提出了不同的忠的要求,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须各尽其忠。《忠经诠解》所讲的“忠”,主要是从《忠经》的原文和译文中阐发对忠的理解。该书在叙述方面弱化了古代统治阶级大肆宣扬的忠君思想,并将古人“忠”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社会当中。因为在当今社会,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成功的前提。
本书为论文合集, 收集古籍整理与研究论文多篇, 如《陕西存藏古代交通碑刻述论》、《 刊本、稿本校异》、《 卷二校注》、《 校读举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 新见唐柳秀诚墓志考释》等。
本书除了完整地收录了老子的《道德经》,还对其进行了精心注释并翻译成白话,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意。另一方面,本书还引用了大量历史、现实故事,针对《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具体句子进行说明,让读者切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