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汉文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曲以外的韵文。 本书所收作家之时限原则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大举三年(一二三四)为上限;原南宋管辖区作家以南宋赵昺祥兴二年(一二七九)为上限;以元顺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家,其主要活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 本书按照“以文从人”的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元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录。 元人的经、史子部著作,本书原则上只收序跋及书中所引之单篇元文。但可视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议集、史论集、书判集,子部的题跋集,仍作为文集收录。 为便于读者引用,本书仍按旧式编纂法分卷。每卷收文一万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卷,文少者数人一卷。 本书所收元文,尽可能选用善本、足本为底本,正文一
《国学览胜》,旨在对“国学”中的精华和神韵进行浏览式地概述;《国学探疑》,旨在就自己对于“国学”研究中所产生的疑问进行探释;而《国学纵横》,则旨在针对古今在“国学”研究和运用中所存在的某些问题,加以评论,发表己见。《国学纵横》的作者是宋定国。
《大师的国学课21·了如指掌·国学馆:中国绘画史》以陈师曾先生的《中国绘画史》为底本,同时编入了诸宗元先生的《中国画学浅说》。《大师的国学课21·了如指掌·国学馆:中国绘画史》虽以陈先生的授课讲义编撰而成。但它却是近代出版的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全书约4万字,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是一本极好的美术史普及读物。诸宗元先生的《中国画学浅说》同样是一本极佳的国画入门指导书。诸先生认为绘画是中国人素来看重的艺术,而历代作者论画或总论,或专论,或偏于鉴赏,难于为后学提供借鉴。故他起意以浅近文字编写这本《中国画学浅说》“意在便于实习”,而他本人又精于书画,将其研习心得融入其中。
书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汉文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曲以外的韵文。 本书所收作家之时限原则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大举三年(一二三四)为上限;原南宋管辖区作家以南宋赵昺祥兴二年(一二七九)为上限;以元顺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家,其主要活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 本书按照“以文从人”的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元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录。 元人的经、史子部著作,本书原则上只收序跋及书中所引之单篇元文。但可视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议集、史论集、书判集,子部的题跋集,仍作为文集收录。 为便于读者引用,本书仍按旧式编纂法分卷。每卷收文一万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卷,文少者数人一卷。 本书所收元文,尽可能选用善本、足本为底本,正文一
《大师的国学课18·了如指掌·国学馆:先秦政治思想史》原为1922年梁先生在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和东南讲课的内容,后经整理出版。这部著作是梁启超研究先秦思想史的代表作,亦体现了作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史。《大师的国学课18·了如指掌·国学馆:先秦政治思想史》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源为先秦哲学思想的背景,然后从先秦诸子中提出儒、道、墨、法四家,以为先秦诸子的菁华尽在于此。也因此虽然以政治思想为书名,但作者认为政治思想仍然以哲学思想为根基。
宋定国编著的《国学探疑》所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涉及“国学”中的难点、热点,均依据的考古发掘材料和翔实的文献,有理有据地进行了探释:或矫正,或修补,或重新厘定;凡有确凿而翔实的资料可以佐证的,则大胆提出,不乏独到见解,而尚缺乏确凿、翔实的资料佐证的,则留作疑案,决不臆测和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