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十二卷,收录了《古文观止》中周至明代的古文百余篇,除了原文外,还附有白话译文详尽的注释及文章的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对古汉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古文观止》自周、秦文迄明文为止。本书专辑有清一代之文,以与《古文观止》相衔接,名曰《清文观止》。凡已读《古文观止》者得此一编,斯成完壁。 本书所选清文,根据下列标准:(1)适应时代需要。(2)所选除名家传诵之作外,其意义深长,有功世道之文,亦在被选之列。(3)所选各种文体,求其完备,使读者举一反三。 《古文观止》的编选目的是 正蒙养而裨后学 即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蘅塘退士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唐代诗坛奇才辈出,生于晚唐的杜牧不囿于时尚,不因袭古人,他特立独行,他创出俊爽诗风。杜牧尤以七律七绝为妙,独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有风华流美之致,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是不可错过的唐诗佳篇。《樊川诗集注》由清代冯集梧作注,系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之一种。 杜牧与当时的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清人冯集梧的《樊川诗集注》是杜牧诗集的较好注本,凡是诗中出现的名物、舆地、典故、难解的字与词语,以及有关唐朝的典章制度,全都一一详加注释,间也征引唐朝史事,以便读者寻绎诗歌本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阳明乃其别号。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心学之集大成者。中国古代成就 立德 立功 立言 三不朽伟业的圣人。其文博大昌盛,其诗秀逸有致,寓圣贤义理于其中,使人读之而想见其忠孝、仁恕、才能与道德,推之己身而往往受益。本书精选其诗123首、文60篇,作导读、注评,熔思想性、哲理性、历史性、审美性于一炉。导读提纲挈领、注释详尽客观、评析精审,并附王阳明辞赋作品及其生平简谱,可资读者研修、教学、游学、欣赏之用。
中国的古典诗词有如海洋,诗国神游,可取一瓢而饮。全书分襟抱篇、构思篇、技巧篇、语言篇、风格篇,共探讨了108个艺术问题,几乎将古今中外诗歌理论悉数收入囊中。每文以一个艺术问题一首诗为中心,旁征广引,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尽可能丰富的信息量;纵向适当联系 五四 以来包括当代新诗与旧体诗词的创作,横向适当联系西方的文论与诗论,力求汇通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增强时代感与当代性;以文学小品的笔法撰写诗歌赏析文字,力求学术的通俗化、文学化与个性化,增强可读性。可作诗词爱好者、教学者与创作者以及大、中学生的参考读物。
《围炉夜话》是一部文艺的格言集,更是一部人生的格言集,被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之书。书中经典简练的语言在立身处世、德行修养、待人接物、思想境界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内涵,其中所涉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本书从立德、立身、立业三方面下笔,对《围炉夜话》原著中的200多条富含人生哲理和行为标准的言辞进行精编精译。虽然都是三言两语,结构层次也没有那么清晰明了,但可谓 立片言而居要 ,内涵极为深刻,贯穿首尾的思想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另外,该书还把鞭挞、指导、讽刺、劝勉等多种情感熔于一炉,用精妙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让人读来回味无穷,获益匪浅。
张仲裁译注的《酉阳杂俎(上下)(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 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鲁迅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驱争先”。
《全宋筆記第七編二》包括:《洞天清録》《善誘文》《希通録》《宜齋野乘》《蒙韃備録》《辛巳泣蘄録》《蘆浦筆記》《黑韃事略》《朝野遺記》。 《洞天清録》一卷,南宋趙希鵠撰。是書記載古器書畫,凡一百六十則,涉及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硯屏、筆格、水滴、翰墨真跡、古今石刻、古今紙花印色、古畫等,洞悉源流,辨析精審,趣味盎然,歷來爲鑒賞家所重。 《善誘文》一卷,陳録撰。是書輯録前人語言、文字,間以撰者議論,大多爲座右銘、格言之類,其中不無因果報應思想,但對人們行爲的規範,仍有參考價值。 《希通録》一卷,蕭參撰。《希通録》,書名得自晉范寧之語,言讀書得理不易,所以希望通達。原書已不見,僅《説郛》中存有數條,其中如釋 籟 字,如辨秦始皇焚書坑儒事等等,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宜齋野乘》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薛敬之, 字显思,号思庵。明代关学重要传人,史称 “ 关西夫子 ” , 拜明代理学大师周惠(号小泉)为师 。本书点校整理的《薛思菴先生野录》以清咸丰元年( 1851 年)渭南武鸿模刻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关中丛书》本,包括《野录》 3 卷、文 1 篇、诗 8 首,附录中增加了薛敬之 6 篇佚文、墓志铭及《关中丛书思菴野录跋》。本书是首次全面系统整理出版的薛敬之文献。 张舜典,字心虞,号 鸡 山,明代 理学家、 文学家,陕西 凤翔 陈村镇人,著作有《致曲言》《 明德集 》 2 卷 , 以及后世辑文集《 鸡 山语要》,被称为 “ 关学集大成者 ” 。 本书点校整理的《鸡山语要》以民国二十四年( 1935 年)陕西通志馆《关中丛书》刊本为底本,以清道光五年( 1825 年)范鄗鼎汇编的《理学备考》中《张鸡山先生集》为校本
《忠正德文集》为文章、诗词合集。据《四库提要》载,绍兴五年,鼎监修神、哲二宗实录成,高宗亲书 忠正德文 四字赐之,因以名集。又据宋周必大《忠正德文集序》载,《忠正德文集》乃赵鼎孙赵谧 追怀祖烈,将刻遗稿附昌黎文以传。凡拟诏百有十、杂着八、古律诗四百余首、奏疏表札各二百余篇,号《得全居士集》,而古乐府四十为《别集》 。 《忠正德文集》后世失传,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忠正德文集》,乃是《四库全书》编纂官主要根据《永乐大典》和《历代名臣奏议》裒缀,共得奏议、笔录、古今体诗、诗余等二百九十六篇。
《仰节堂集》,附《曹门学则》、《共发编》、《共发续编》、《乾台笔记》、《门人问答语》,包含序、叙、引、题跋、记、说、墓志铭、祭文、议、尺牍、赞、铭、表策、约言等,是研究明代历史的珍贵史料。
书旨在搜集有元一代之汉文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曲以外的韵文。 本书所收作家之时限原则上承金和南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大举三年(一二三四)为上限;原南宋管辖区作家以南宋赵昺祥兴二年(一二七九)为上限;以元顺帝至正二十八(一三六八)为下限。由金、宋入元,由元入明作家,其主要活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 本书按照“以文从人”的原则,凡已收之作家,其文元论是否写于元代,均一体收录。 元人的经、史子部著作,本书原则上只收序跋及书中所引之单篇元文。但可视为文集者,例如史部的奏议集、史论集、书判集,子部的题跋集,仍作为文集收录。 为便于读者引用,本书仍按旧式编纂法分卷。每卷收文一万字左右,文多者一人多卷,文少者数人一卷。 本书所收元文,尽可能选用善本、足本为底本,正文一
《全宋筆記第七編八》包括:《宣政雜録》《深雪偶談》《游宦紀聞》《密齋筆記》《江行雜録》《坦齋通編》《腳氣集》。 江萬里撰《宣政雜録》一書,蒐集北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間作爲 靖康之難 先兆與預言的奇異怪聞。 《深雪偶談》本書實爲詩話,觀其論詩頗主性情,推崇陶淵明及唐代詩人。其中所保存之諸多詩人及其作品資料,宋末以來屢被引用。其文學與文獻價值自不可掩。 《游宦紀聞》的撰写始於紹定元年,輟於五年冬,世南以未定稿示于友人李發先,李氏爲作跋。《游宦紀聞》向爲前人所推重,全書十卷一百零八條,雖很少議論時政,而於風土人情、人物軼事、詩文賞析、文物考古,乃至曆法術數,醫藥園藝等方面,均有所涉及,富有史料價值和一定的學術價值。至於從今日的科學知識看來,所記龍涎香、犀牛角之類,頗含傳聞失實之成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