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尝谓:“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也。” 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本书精选元曲三百首,每篇由三部分组成:题解、曲作和注释。题解介绍作家生平事迹,多附古人评论,阐明
汤显祖著,蔺文锐评注的《牡丹亭/中华经典名剧》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是
在中国部诗歌总集《诗经》编纂以前,除《诗经》所收诗歌以外,今天所知道的上古诗歌,写作年代大多数真伪不明,如相传是帝尧时老人所作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历来研究者都认为是战国时代人伪作的。但即以《诗经》所收作品来看,中国诗歌的产生也足够称得上历史悠久了。 现在讲到诗的概念,总是使用“诗歌”这两个字来表达,这是因为古代的诗都是能够歌唱的,也就是能配合音乐进行演唱,所以诗又被称为“歌词 ”。据《汉书》等记载,上古先秦有专门负责搜集民间歌曲的采风官,在汉代则设有管理音乐和歌曲的官署乐府。因此,现存早期的诗中民歌占了很大比例,到后来文人自觉地向民歌学习,创作诗歌,使诗这个中国文学的主要文体日益发展成熟。 诗歌配合音乐演唱,大致上可以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学林出版社于1995年12月出版的一套大型选本,包括《中华古诗观止》《中华古文观止》《中华古词观止》《中华古曲观止》共四部。1996年,本丛书荣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在这套丛书出版二十年之际,学林出版社决定在原书的基础上做增补校订,重新出版。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本丛书的版式也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释从尾注改为脚注;以作者为纲,以作品为目,按朝代分体,依序排列,每篇都附以题记。然后,将原来部的丛书重新排列成二十四本,元杂剧观止编委会编写的《元杂剧观止》为其中的一本。
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与当代名家国画系列四种之一,另三种是《诗与画·唐诗三百首》、《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文与画·古文二百篇》。 元曲是中国文学中最有成就的瑰宝之一,包括散曲与剧曲两部分,它汇萃前代文学的精华,以尖新泼辣,雅俗兼容为特点,代表着我国传统韵文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历代读者当中有广泛的知音。元曲的总庥与选本,自明清以降,皆有刊刻行世。这次我们推出的《曲与画·元曲三百首》,着眼于该书的鉴赏与收藏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诗(词曲)画的互补功能,追求图文并茂、装帧高雅华美之特色。为此,本社以中华书局1958年版《元曲选》、1986年版《全元散曲》为底本,参酌他本,选录各家剧曲、散曲310首,力求反映元曲的发展概貌,特邀全国当代知名画家为每首元曲绘制精美国画,使曲情画意交相辉映,同时配以古典文
元代散曲从内容到形式均突破诗词的传统格局,以其通俗豪放、酣畅恣肆和幽默滑稽的情趣,在韵文史上呈现了新的面目。本书精选元代散曲佳作384篇,其中有小令也有套数,以北曲为主,也兼收少量南曲和南北合套曲,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兼顾。每篇还附有扼要的作者简介、精到的题解和浅显的注释,适于文学爱好者珍藏和鉴赏。
本书之出版是为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古代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部较完备的曾瑞散曲集。元明清均无曾瑞散曲专集行世;建国前,已故曲家卢前曾辑曾氏散曲小令十首、套数十六套传世,名日诗洒余音;一九五八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陈乃干先生的元人小冷集中辑曾氏小令八十余首,大大超过卢氏所辑,惜体例所限,不及套数;一九六四年中华书局出版隋树森先生的全元散曲,其中辑曾氏小令九十五首,套数十七套,是目前所看到的最为完备的本子。因有校无注,一般读者阅读尚有困难。
一、本编收錄南戲研究资料的年代自明代始,迄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專著为主,并包括評點、序跋、尺牘、筆記、詩詞曲等多種理論形態。雜著、文集中有關南戲的論述則單獨輯出,評點本則擇其中獨立成段、評述精當者輯出。另南曲九宫正始雖是一部曲譜,但编者在所收錄的範曲後多有評注,故本编對其中所收錄的南戲曲文及相關評注也予以輯錄。 二、所收資料按作者立目,并附一作者小傳,簡要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迹、著述及版本來源。若為單篇曲話,則在文末注明版本來源。 三、所收資料以時代先後排列,若作者生年不詳,則按其大致年代排列,大體可以看出各個時期南戲研究的發展概况與成就。 四、所收資料有不同版本者,採用原刻本或經前人校訏遇的善本為底本,各版本間不作逐字逐句的校勘,重要異文則出校,校記採用卷末注。 五
元代散曲从内容到形式均突破诗词的传统格局,以其通俗豪放、酣畅恣肆和幽默滑稽的情趣,在韵文史上呈现了新的面目。本书精选元代散曲佳作384篇,其中有小令也有套数,以北曲为主,也兼收少量南曲和南北合套曲,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兼顾。每篇还附有扼要的作者简介、精到的题解和浅显的注释,适于文学爱好者珍藏和鉴赏。
本书是一本适用于戏曲学校筋斗教学的教材。分辅助类筋斗、单筋斗、长筋斗、滚翻类筋斗、腿功翻身类筋斗、走跤、桌类筋斗、组合筋斗等八大类,共一百多个小项,并配有六百余幅图解。作者认为,《戏曲翻技经》这个书名,不是为了求新,而是为了正名。原先将翻筋斗称为“毯子功”,只是一个泛称,并不确切。毯子功可以包含翻筋斗,但毯子功不等于翻筋斗。如果把“毯”字换为“翻”字,则针对性更强,顺理成章就有了“翻技”的叫法。甚至于,在四功“唱、念、做、打”后加一个“翻”,变成五功,才是给筋斗真正的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