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动乱的社会状况,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 本书以清初大魁堂本《绣像金批*才子书》为底本,参校《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嘉靖本)等其他版本,择善而从,进行校点、整理而成。
王嘉所撰的《拾遗记》记载了上起上古伏羲,下至西晋末年的丰富而神奇诡怪的传说、故事,兼有志怪和杂录两类,因其成书较晚,已将之前许多神话传说的零星记载,铺衍成了情节婉转、辞藻华美的故事,如皇娥、赵高的故事等。其文采和想象,也开启了后来唐人传奇的先河。 齐治平先生的《拾遗记校注/古体小说丛刊》勘正讹脱,拾补佚文,对所涉史实、典故,做了简明扼要的注释,并试图透过对本书怪诞故事的查考,揭示其背后真实的历史。是目前很好的一个《拾遗记》校注整理本。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对《金瓶梅》的作者、成书、版本、方言、传播、影响等基本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评述;二是对《金瓶梅》的时代特征、创作主旨、文化意蕴、人物形象等内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三是对《金瓶梅》的叙事艺术、人物塑造、情节构成、讽刺手法、语言艺术等成就发表了精辟独到的评论。力图使读者对《金瓶梅》有一个较为全面、同时又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
本书是《西游记》影响大、流传广的一部续作,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上西天取得真经回唐,一路上又平妖灭怪,历尽艰辛,终究功德圆满的事迹,宣扬了做人须存正心等思想,非常值得一读。 此次出版的《续西游记》是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之日本天理图书馆藏嘉庆十年刊本(金鉴堂藏板)为底本,参校其他善本,进行标点整理而成。
《结水浒传》又名《荡寇志》,此书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水浒传而作,其间 三易其稿 ,首尾历22年,是水浒系列作品中与原著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反对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所以他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 被张叔夜擒拿正法 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 此次出版的《结水浒传》以湘潭大学图书馆藏同治十年刻本(玉屏山馆藏板)为底本,校以其他善本,加以标点整理,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古代版刻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大概创作元末明初。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但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它的版本大约有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繁本又包括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两种版本,目前*流行的当是繁本一百回。
《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描写汉末魏、蜀、吴三国争斗的一部小说。《古代版刻三国演义》选取了《三国演义版刻图录》中的版画110幅,每幅配有简短说明文字。这些所选版画均为《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事件,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梗概。本画谱采用巾箱本印制,所选画作为版刻作品,图文并茂,颇有连环画的意味,既可收藏,又可阅读。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起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宋金时期演绎版本众多,其中金朝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宋金时*全本。元朝王实甫又将《西厢记诸宫调》改编成元杂剧,现知完整保存的*早版本为明弘治十一年京师书坊金台岳家刊本。任梦强编著的《古代版刻西厢记》除了金台岳家刊本之外,又从明万历年间世德堂刊本、明万历年间乔山堂刘龙田刊本、明天启年问吴兴闵氏朱墨套印本、明罗懋登注释刊本、明崇祯十二年陈洪绶绘刊本中选取《西厢记》木刻版画共七十六幅一包括十三幅双面连式图一,配以简要说明。各版本版画风格差异较大,或清秀典雅,或粗狂豪爽,宜于读者比对欣赏。该书图文相配,颇有连环画的风采,可重现许多人美好的连环画阅读体验。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所记人物故事,上起于秦末,下至南朝宋,但绝大部分篇幅记的是东汉末至刘宋初近三丰百年间的人和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世说新语》作了典范的论述。作者以鲁迅的论述为指导思想,对《世说新语》作了全面详尽的阐释和译注,以方便读者阅读。
《酉阳杂俎》是唐代笔记小说集,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所记有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
施耐庵、罗贯中著的《水浒全传(精)/名家演播阅读无障碍版》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它集合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对《金瓶梅》的作者、成书、版本、方言、传播、影响等基本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评述;二是对《金瓶梅》的时代特征、创作主旨、文化意蕴、人物形象等内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三是对《金瓶梅》的叙事艺术、人物塑造、情节构成、讽刺手法、语言艺术等成就发表了精辟独到的评论。力图使读者对《金瓶梅》有一个较为全面、同时又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