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山(1837--1911)(清道光十七年至宣统三年)名文会,字仁山。池州石埭县(今安徽省石台县)人。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杨仁山以居士佛学的开拓者和佛学教育家着称。他一生十分执着地为弘扬佛教事业而尽心尽力,不断地进行佛经的搜求、整理和刻印流通,并兴办佛学教育,策划各种振兴佛教的方案,以一个提倡者、组织者和实践家角色做了许多踏实的努力。因而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以至整个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学者对文学的认识、思考、研究和总结,是以多种形式书写、流传并发生影响的,有的是理论性的专著,有的是随笔式的评论,有的是作品前后的序跋,有的是作口叩之中的评点。这些典籍数量丰富,种类众多,涉及各个时期的不同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以及不同的作家作品和文体文类。对这些典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在近百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着力的重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组织了《中国文翠研究典籍丛刊》,选择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比较重要的典籍,采用所能得到的善本,进行深入的整理。因各类典籍情况差异较大,整理的方式也因书而异,不求一律,或校勘,或标点,或注释,或辑佚,详见各书的前言与凡例。《丛刊》的目的,是系统地为学术界提供一套承载着中国古代学者文学研究成果的,内容更为
《清波杂志》是一部较为的宋代笔记,书中记载了宋代的一些名人轶事;保留了不少宋人的佚文、佚诗和佚词;记载了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风俗、物产等。 周煇的清波杂志是宋人笔记中较为的一种,其内容,正如作者的朋友张贵谟在本书序中所说,是”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之事的。书中所载,有的可与他书互相印证或互校异同,而其中为他书所未载的,又可拾遗补阙,故常为学者所称引,是研究宋代历史、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了方便读者,我们对全书作了一番考订和校注;在这里,谨将本书的作者、价值、版本以及我们的整理工作作一扼要的介绍。
《醉古堂剑扫》初版于明天启四年(1624),是一部清言小品集。其博采群书精粹,自先秦至明天启年间,凡儒释道之经史子集中,诗词歌赋,警语名言,皆锐意搜罗,全书1500余条,为明代清言小品之集大成之作。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万
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明王世贞撰。此书名曰[别集],但并不是一部诗文集,而一部历史著作。之所以名为[别集],是因为[元美诗文有弇山堂正集,而此则国朝典故,比一代宝録云。]王世贞自己也作了解释[名之别集者何?内之无当于经术政体,卽雕虫之亦鴲与焉,故曰别集也]。清人周中孚讥讽王世贞[盖不知诗文之当称别集也],恐怕不是事实。以王世贞之博雅,不会这一点也不知道。 王世贞为了揭发[国史]的讳笔,在被明太祖朱元璋借口所诛杀的诸臣傅记中,大瞻指出其中的隐讳,以恢复事实真相。弇山堂别集一书,是能够体现王世贞史学思想的一部有价值的史料书。
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明王世贞撰。此书名曰[别集],但并不是一部诗文集,而一部历史著作。之所以名为[别集],是因为[元美诗文有弇山堂正集,而此则国朝典故,比一代宝録云。]王世贞自己也作了解释[名之别集者何?内之无当于经术政体,卽雕虫之亦鴲与焉,故曰别集也]。清人周中孚讥讽王世贞[盖不知诗文之当称别集也],恐怕不是事实。以王世贞之博雅,不会这一点也不知道。 王世贞为了揭发[国史]的讳笔,在被明太祖朱元璋借口所诛杀的诸臣傅记中,大瞻指出其中的隐讳,以恢复事实真相。弇山堂别集一书,是能够体现王世贞史学思想的一部有价值的史料书。
《醉古堂剑扫》初版于明天启四年(1624),是一部清言小品集。其博采群书精粹,自先秦至明天启年间,凡儒释道之经史子集中,诗词歌赋,警语名言,皆锐意搜罗,全书1500余条,为明代清言小品之集大成之作。
《续夷坚志》四卷,金元好问撰。好问(公元一一九○——一一五七)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析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 《续夷坚志》是作者晚年继宋洪迈《夷坚志》而作,虽然没有《夷坚志》那样大的篇幅,但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是继宋洪迈《夷坚志》、金元好问《续夷坚志》之后出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分前后两集,十七门,共五百馀条。书中条《大元昌运》记元太祖、元太宗及元世祖事,显然为元人作品。其馀绝大部分为宋代故事,间有 元代及前代的故事。此书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大部分是志怪故事,但也有少量条目记载了野史记载了野史佚文,似乎是根据前人的成书辑録的。
中国古代文献浩如烟海,而能流传至今,历代学人编纂的丛书起了重要的作用。前代学者搜求羣书,汇为一编,而成丛书,刊刻面世,既便于学人查阅使用,又利于保存流传,功德匪浅。宋代左圭辑刊的百川学海、元代陶宗仪辑的说郛、明代毛晋编辑出版的十三经、十七史等经史丛书及一批文学类丛书、清代鲍廷博编刊的知不足斋丛书、黄丕烈辑刊的士礼居丛书、卢文RR辑刊的抱经堂丛书、张海鹏辑刊的学津讨原,都是丛书中的杰出代表。丛书有各种编法。其中专收集一地区人士的著述及有关这一地区的文献的是地方文献丛书,也称郡邑文献丛书或乡邦文献丛书。地方文献丛书是丛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乡邦文献丛书纷纷问世即是明证。地方文献丛书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有着其它文献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同时
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明王世贞撰。此书名曰[别集],但并不是一部诗文集,而一部历史著作。之所以名为[别集],是因为[元美诗文有弇山堂正集,而此则国朝典故,比一代宝録云。]王世贞自己也作了解释[名之别集者何?内之无当于经术政体,卽雕虫之亦鴲与焉,故曰别集也]。清人周中孚讥讽王世贞[盖不知诗文之当称别集也],恐怕不是事实。以王世贞之博雅,不会这一点也不知道。 王世贞为了揭发[国史]的讳笔,在被明太祖朱元璋借口所诛杀的诸臣傅记中,大瞻指出其中的隐讳,以恢复事实真相。弇山堂别集一书,是能够体现王世贞史学思想的一部有价值的史料书。
本书与《唐诗别裁集》、《宋诗别裁集》、《元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合称“五朝诗别裁集”,是清代前期诗的选集。自明末入清起讫乾隆中叶止,共收诗人近千名,作品四千首,不乏反映作品现实及民间疾苦的作品;也有不少姓名不彰的作者,作品赖本书得以保存,对读者了解清代诗歌状况有的作用。现据乾隆二十五年教忠堂重订本整理排印,并加新式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