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互考》是“厦门文献丛刊”之一。《方舆互考》八卷,明卢若腾撰,清卢勗吾汇抄,清林树梅校订。是书乃地理考证之作,为卢若腾困寄金门时,以遣愁愤无聊而着,原为四十卷。今尚存,有清道光年间林树梅校订抄本八册藏厦门市馆,然只存三十二卷。《金门志?艺文志》谓:“自序称四十卷,林树梅《啸云文抄》乃云三十六卷,补遗一卷,盖屡遭兵燹,残缺久矣。”该书披阅舆地诸书,搜集郡邑山川、关梁、陵墓、古迹等同名异地,录而存之,并加按语,有证据者,正其伪误。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而书馆:呻吟语(全注全译)》是作者三十年中对于人生修养、为人处世、持家育人、治理政事、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生等方面进行深刻思考的记录,充满了哲理性,也是一部自古至今都十分罕见的关于如何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性的鸿篇巨制。
《禅月集校注》是唐末诗僧贯休的诗歌别集。《禅月集校注》是部对《禅月集》进行专门校注的著作,以四部丛刊景宋本为底本,参以毛晋汲古阁本、全唐诗本等诸本,勾稽其他文献材料,对诗集作品文字作勘定,对与诗歌相关的名物典故、义理观念包括冷僻语词作注解,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根本的基础。
廼贤一生主要活动时间在元代后期,时逢社会动荡,再加其早年“泊然无意于仕进”①,虽“家故有阀阅热劳,可藉以取富贵,而弃不就,腥然一寒生”其生平资料所存不多。但作为元代的葛逻禄作家,乃贤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历代学者也不断钩沉梳理,使其身世、创作逐渐清晰明朗。
本书为作者历年来研治古典文学与文献的论文集,收录诗学、词学、文学思想史、文学文献学、海外汉学、读书笔记、学术书评、研究综述等论文多篇,很多问题都在古代文学文献研究领域处于前沿领域,且有独特观点,对于学界当有裨益。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案例研究》取教学案例的研究视角,以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马淑明、朱以为、董华,上海音乐学院常留柱,星海音乐学院陈肖容,天津音乐学院周贵珠,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余开基,沈阳音乐学院刘辉,浙江音乐学院许红霞,东方歌舞团李谷一,中央民族乐团姜嘉锵,海政文工团宋祖英,总政歌舞团王丽达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积累、教学方法及教学实例的阐释,揭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本质规律,系统凝练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并阐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对中国声乐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