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汉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握了大量史料,又到处游历,实地调查。一-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司马迁开始《史记》的编写工作。五年后,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陵辩护,被处宫刑,后被赦出狱,担任中书令。司马迁忍辱负重,继续著书工作,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史记》一书基本完成。书成后,司马迁的情况史籍缺载,大多人认为他在此后不久即去世,死因不详。 本书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部通史。共五十多万字,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2)约三千年的史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一书中把历史著作分为 编年体 和 纪传体 两大类,《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此后历代正史,都沿袭了这一有 纪 有 传 的体例。 据司马迁自序,丰书共一百三
本书共分为水火、谷类、菜类、果类、味类、鱼类、禽类、兽类8卷内容,分门别类论述了三百五十多种饮料和食品。其要旨是指出每一种饮料和食品的味道、性能和食用方法;指明它们对人体健康的损益、与各种疾病的关系,以及食物间搭配的相反相忌,融入了中医的辩证思维。这些经验总结及知识,对人们选择和调配食物的品种,对于养生益寿,不失为可供借鉴的可贵遗产。虽然为元代所编撰,但对当今喜爱美食者、研究饮食文化者,仍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为胡则集的文献整理,包括正编、附编、增辑三部分。正编部分,以《胡正惠公遗集》为底本,后附《胡氏家训》一种。附编部分,收入三种清人所辑录胡公相关史料的文献:清程凤山辑、沈元生补辑的《宋侍郎胡忠祐公事迹录》,清丁午辑《龙井显应胡公墓录》以及清胡宗懋编订的《胡正惠公年谱》。增辑部分,系整理者从各种史料、方志、笔记、诗文中搜罗到的有关胡则的记载。又附整理者编“胡则年表”一种,以编年形式简单概述胡则一生之重要事迹,并附主要参考文献撰著者简介。
本书系《俞樾全集》之一种。俞樾是清代晚期经学大师,著作宏富,影响深远。本书收录其所著其笔记小说《右台仙馆笔记》和《耳邮》。两书体例近似于《阅微草堂笔记》,杂记“平时所见所闻”,叙事曲折生动,在文学、文献史料、语言学等多个方面具有独到的贡献。其中《耳邮》成书在前,共4卷218则;《右台仙馆笔记》成书于后,共16卷667则,其前四卷与《耳邮》篇目多有重合之处。本次整理,以光绪二十五年《春在堂全书》重订本为底本,并据《春在堂全书校勘记》及相关文献进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