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读书法 是中国古代影响*广泛、*系统的读书方法,近代以来的大学者钱穆、徐复观、余英时等都曾专门向读者推荐。《朱子读书法》一书首先由朱熹亲传弟子辅广从朱熹众多作品和语录中辑录而成,而后再由张洪、齐增补,并进行系统的整理, 更易次第,先定纲领,以载书之所当读之故,与读之所当务之说。复于中撮其枢要,厘为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曰居敬持志,而著其说于每条之下,于是纲领条目粲然明白 。
《曾国箴言录》分为《嘉言钞》和《治兵语录》两部分。《嘉言钞》由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所辑。鉴于曾国藩传世的作品太多,为了能够让普通的读者只需要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了解到曾国藩的思想,因此辑成了代表曾国藩思想精华《曾文正公嘉言钞》。《治兵语录》由近代著名的军事家蔡锷先生辑录,是一部语录体军事著作,集中反映了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治兵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其中部分内容散见于《嘉言钞》中。
《楚辞》是我国*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战国晚期天才诗人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所创造的一种具有楚国鲜明地方特色的新诗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书是《楚辞》的注译普及读本,全书对疑难字词采用分句注释,尽量选择古今学者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充分吸收20世纪以来楚辞学、神话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力求详尽通俗,译文则主要采用直译,以便于读者理解原文。
《春秋繁露》是后人汇编的汉代大儒董仲舒的著作集,是研究董仲舒以及西汉儒学思想的重要资料。本书选注、选译了其中主要的篇章,以期展现董仲舒哲学思想的概貌。 董仲舒是汉代*重要的经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更是具有开创性和体系建构能力的哲学家,集先秦儒学之大成,对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都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了解董仲舒以及汉代儒学思想,有助于梳理和理解儒学成为两千多年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关键历程,以及汉代儒学充分吸收、容纳先秦各家思想以应对时代挑战,建构庞大儒学体系的思想脉络。
庄子,战国时代宋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共三十三篇,分 内篇 外篇 杂篇 三个部分,一般认为 内篇 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 外篇 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杂篇 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浮生六记》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记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飘零他乡,悲切动人。 《浮生六记》以一人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封建王朝 一个盛世“乾隆盛世”,从公元1763年沈复出生于苏州,到1808年他随清朝册封使出使琉球,其间乾隆盛世臻至 。乾隆皇帝巡游江南,屡次到达苏州,当时苏州是江南的 繁华地,自古以来文化昌盛,山水优美,园林众多,宋朝就有“天上天堂,地下苏杭”之誉,《红楼梦》里称赞姑苏阊门“ 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言不为过。 沈复又身属文明礼教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文白对照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包含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等方方面面的医学理论,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为中国的医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书法文言白话对照)(精)》(作者:陈木香)收录了《资治通鉴》中的锦言妙语300余则,分别用小篆、隶书、楷书书写,并配上相应的文言、白话。这些锦言妙语深刻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为政爱民、选贤任能、文韬武略、创业守成、纳谏改过、为人处世、和谐社会、居安思危、精忠报国、开放招商等方面的文明思想和兴衰治乱的训诫。言简意赅,引人深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文白对照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包含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等方方面面的医学理论,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为中国的医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
《春秋繁露》为汉代董仲舒所著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内容为推崇公羊学,阐发“春秋大统一”之旨,杂糅儒家思想和五行学说,对自然和人事作各种牵强比附,建立“天人感应”论的神秘主义体系,其中包括“三纲”“五常”“三统”“性三品”学说,这一思想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是《春秋繁露》的注译版本,译文晓畅明白,重点和难点字词也加以精当的注释,基本扫清了读者阅读此书的障碍,为广大读者研习这一传统国学经典提供了便利。
“春秋”一词本指史书,但《晏子春秋》却和《春秋》等不同,它的文学色彩 强,甚至有很多虚构的成分(比如书中所载孔子和晏子的几次交往),因此有人径直将其称为小说。总之,《晏子春秋》的文学性大大过于纪实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书塑造了生动鲜明的晏子形象,并表现了晏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在缺乏 多文献支持的情况下,《晏子春秋》仍然是 我们了解晏子 重要的一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