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是中醫學的經典著作之一,它繼承了漢以前的醫學成就,並對後世醫學理論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凌耀星编著的《难经校注(精)》以闡明《内經》等古醫經的要旨為主,用問答的體裁,設為八十一難。内容包括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方面。特别是對脉學的論述,尤為精要,有創造性的立說。對三焦和命門的學說,提出了新的論點,並比較係統地論述了奇經八脉的循行、功能與病症,以及腧穴、原穴、募穴在針刺治療上的作用。本書對深入研究中醫理論,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有重要的價值。《难经校注(精)》是對《難經》整理研究的成果。書中設提要、原文、校注、按語等項,對《難經》的每一難勾玄旨要、校勘訛誤、訓釋詞義,並聯系臨床實際,論述醫理,探隱發微,解析疑難。本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八十年代的部級科研課題,在某些方面代表了
蒋琦龄所著的《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精)》对晚清《空青水碧斋诗集》进行研究,包括版本情况、校勘注释、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同时也介绍诗人的生平、交游、创作概况等等,使读者更多的了解其人其诗。
蒋琦龄所著的《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精)》对晚清《空青水碧斋诗集》进行研究,包括版本情况、校勘注释、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同时也介绍诗人的生平、交游、创作概况等等,使读者更多的了解其人其诗。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号五柳先生,谥曰靖节。江州寻阳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辞赋家。本书由袁行霈先生笺注,收陶渊明全部存世诗文辞赋作品,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析义”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书后并附历代和陶诗六种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语词、人名、篇名索引三种,以便读者查考。
《画继》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部承上启下的美术典籍。该书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各色文人参预画事的盛况,他用“画者,文之极也”概括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画继》就是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画卷,用纪传体的笔法,为我们贡献了一部宏伟的绘画史诗。本书将以中华书局1985年影辽宁省图书馆藏宋陈道人书籍辅刻本为基础,参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及其它诸本,对《画继》进行全面校笺与注释。
此书为扬州大学“敦复青年学者论坛”论文精选集。秉持“拓展学术视野,促进学科交融”的宗旨,怀抱着重返浑朴敦厚的学术品格这一初衷,这一论坛陆续推出了数十期活动。为记录论坛的成长,我们从2016-2019年历次活动中撷取佳作19篇汇聚成册,分别辑以“古卷新思”和“学林集萃”两个主题。
《<易安堂集>校注》内容简介:龙献图(1775~1838)是“桂全诗派”的重要作家,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清代乾嘉以降的诗坛产生过的影响。龙献图、李国新编写的《易安堂集校注(精)》以壁山阁本为底本,以《三管英灵集》、《漓江耆旧集》、《临桂县志》(光绪本)、《平乐县志》(光绪本)、《拙学斋论诗绝句考略》等文献资料为参校,较全面地搜集、校订、注释了龙献图的诗作。在前言中,以龙献图的生平及交游为切入点,对其诗作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解析:一是从四个方面分析龙献图诗歌的思想内容;二是以“平淡自然”、“抒写性灵”、“自描技法”、“诗歌的组合艺术”为四个支点来剖析龙献图诗歌的艺术特色;三是龙献图诗歌的得失及地位。
《帝范》,今传四卷,分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共4000余字,是唐太宗对历史上治国经验与教训的高度凝练,也是唐太宗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治国经验,为太子李治开出的延续国祚、继往开来的治国君民良方。此次整理汇集了中日韩三国藏重要版本近二十种,也调查了中日韩古代典籍征引情况,为探寻《帝范》在汉文化圈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