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成书于东晋时期,是我国志怪小说鼻祖,共二十卷。本版《搜神记》以汪绍楹校注本为底本,参照多个版本重新校勘和编辑而成。精选299个故事,每一个都堪称古代版 都市传说 爆款:蛇妖骗婚、狐仙报恩、死人复活、天降预言 每篇只要三分钟,情节之诡谲,想象力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干宝不敢写的! 鉴于该书语言风格古朴简练,又涉及大量古代文化、宗教、民俗背景,现代人阅读理解难度大,故本版《搜神记》对原文中出现的人物、制度、历史、地理、古汉语知识皆有精准注释,力求详尽。译文在保留原文的志怪文学风貌基础上,力求直白流畅。
南朝刘宋时代山水诗开山祖师谢灵运、乐府大家鲍照,其清新俊逸的创作风格,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收录谢灵运杂诗29首,乐府诗3首;鲍照杂诗16首,乐府诗16首,比较能够代表他们的创作特征与艺术水
《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它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
《山海经》,不知作者何人,亦不知成书于何时,自汉刘向父子校定,晋人郭璞为之注解,始成今日面貌。其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山川、物产、医药、神鬼、礼乐、传说无不涉及,向来被视作奇书,前人或用于考地理,或用于证古史,或借以识远方异物,或据以演小说传奇。近代以来更发现其中不乏可与殷墟甲骨、战国楚简相印证者,更可见其内容多渊源有自,断非一句想象、神话所能概括。由于该书来源复杂,内容丰富,文字简古,故而历代学者对其聚讼不已,却少有定论。读者不妨深入其中,自行探求文字背后的隐秘。
《昭明文选》自问世以来,历代评点者蜂起,这些评点是古代文学评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选》学的重要内容。本稿对唐至近代的主要《文选》评点专著及各种文学选本书涉及的《文选》作者作品的评点,加以爬梳归纳,按照时代先后排比,并于比较中揭示评点家各自点评的主旨、准则、特色、优劣,互相因承关系,以及对后世之影响。又发掘社会思潮、政治文化与《文选》评点间的关系。综而观之,有“史”的轮廓。资料详赡,臧否判断前人,多中其肯綮,新见迭出,不仅能从宏观上了解《文选》评点之概貌,还可被视为领悟某些作品艺术特色的向导。
《唐宋传奇集》八卷是鲁迅先生出于对古典小说的热爱和学术研究目的而精心收集整理的,收录了沈既济《任氏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杜光庭《虬髯客传》乐史《杨太真外传》佚名《梅妃传》等四十余篇唐宋两代的单篇文言小说。其中狐女任氏、霍小玉、李娃,大家闺秀崔莺莺,后宫宠妃杨太真、梅妃等人物形象,无不精彩绝伦,具有极强的个性和魅力,对后世小说戏曲中的狐女、青楼女子、大家闺秀形象,以及才子佳人故事原型,都有深远的影响。小说文笔华艳,情节波澜迭起,姿态横生,美不胜收,也体现了唐代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本书文白对照,对于文言文入门和欣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中国古典文化大系(第5辑):人物志译注》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纵横家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邵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
《山海经》,不知作者何人,亦不知成书于何时,自汉刘向父子校定,晋人郭璞为之注解,始成今日面貌。其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山川、物产、医药、神鬼、礼乐、传说无不涉及,向来被视作奇书,前人或用于考地理,或用于证古史,或借以识远方异物,或据以演小说传奇。近代以来更发现其中不乏可与殷墟甲骨、战国楚简相印证者,更可见其内容多渊源有自,断非一句想象、神话所能概括。由于该书来源复杂,内容丰富,文字简古,故而历代学者对其聚讼不已,却少有定论。读者不妨深入其中,自行探求文字背后的隐秘。
《便民图纂》是我国明代“通书”类型的农书。所谓“通书”是指按分类排列的简明百科全书,它提供给一般人以日常生活各方面需要的技术。这样的书,内容贯通一切,无所不包,用颇为通俗的文字写作,所以称为“通书”。 明代以来,陆续出现了许多这类“通书”,《便民图纂》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部。反映了我国明代苏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情况。《便民图纂》全书共十六卷。内容丰富,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知识和医药上的民间处方,还记载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和阴阳占卜等内容。前两卷为图画部分:“农务之图”,绘水稻从种至收十五幅;“女红之图”,绘下蚕、纺织、制衣十六幅。后十四卷为文字部分。卷三“耕获类”,包括以水稻为主的粮食、油料、纤维作物的栽培、加工和收藏技术。卷四“桑蚕类”介绍栽桑和养蚕的技术。卷五、六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