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代和现代不同,表现在辞书上,古代也和现代不同。为了文化的传与承,为了语文的教与学,辞书应运而生。古代的辞书,在字书出现之后,又有韵书,韵书是按韵(韵是汉语语音的要素)编排、依韵检字的辞书,在现代辞书中,韵书只占极小的比例。而在古代则不然,『唐从盛为诗赋,韵书当家置一部,故陆、孙二韵,当时写本当以万计。』(王国维书吴系将氏藏唐写本唐韵后)唐宋是韵书的兴隆时期溯其原始,南北朝时期,韵书和音义书已臻发达,诸家蜂起,隋文帝开皇(五八一—六OO)初年,南北精英,即当时的音韵学家、人文学者、诗人共十人参与的长安论韵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导源于此,仁寿元年(六O一)陆法言的切韵成书。 宋代在统一中国后,偃武修文,为了科举考试的需要,封神榜 初诸帝很重视韵书、字书的规范工作。王
《楞严经》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的几部大经大典之一,义理深圆,彻法源底,自古有“开悟在楞严”的说法。但同时又因体系庞大,包罗万象,语言精简,而号称难读。虽各代名家注疏甚多,但由于注经体例和语言的障碍,一般爱好者甚至研究者都难以从古注疏入手研读。 n 《楞严经译解》系在作者于佛学院讲授《楞严》的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此前在佛教内部出版,广为流传。其特色在于以现代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解经文,经文、译文每句对应,辅以注释、解说、总结,并以图表的形式演示经文的结构、体系,阐发经义,使读者一目了然。 n 《楞严经译解》作者确属有修证、有见地,《楞严经译解》见解到位,译文准确,亦非市面上常见的一些佛经白话翻译可比。
本册(先秦卷)收入传记6篇,计23万字,按创作时间排列。传主多为春秋战国的杰出思想家及政治家,故名为“先秦卷”。其中,《中国之武士道》部分传主为汉朝人,特此说明。 本丛书以作者生前好友林志钧先生在1936年主编的《饮冰室合集》为底本,收入由梁启超著古今中外人物传记44篇,共70余万字。传主的身份,上至帝王、将相,中则师友、名流,下则刺客、乞丐,无所不包,人数也达到百余人;有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的改革家管子,也有与作者同时代的政治家李鸿章,时间跨度长达2600年;有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有各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传记的篇幅,长则十几万字的挥洒,短则百余字的“略传”; 创作早的是1896年《三先生传》,晚至1924年《朱君文伯小传》,长达29年。作者终生所想,无非国强民富;毕生所求,只是开启民智。翻开本书
《献帝春秋》,晋袁晔撰,是一部记载东汉末年历史的编年体史学著作。《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十卷,宋以后亡佚。现有辑本三种:《说郛》本、《子史钩沉》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辑得佚文九条。本书利用数字人文手段,以编年为序,新辑得佚文六十一条。 数字人文作为当前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既是传统研究方法和各类先进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本书以《献帝春秋》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化技术给古籍整理研究带来的新变革和新契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文化,古代和现代不同,表现在辞书上,古代也和现代不同。为了文化的传与承,为了语文的教与学,辞书应运而生。古代的辞书,在字书出现之后,又有韵书,韵书是按韵(韵是汉语语音的要素)编排、依韵检字的辞书,在现代辞书中,韵书只占极小的比例。而在古代则不然,『唐从盛为诗赋,韵书当家置一部,故陆、孙二韵,当时写本当以万计。』(王国维书吴系将氏藏唐写本唐韵后)唐宋是韵书的兴隆时期溯其原始,南北朝时期,韵书和音义书已臻发达,诸家蜂起,隋文帝开皇(五八一—六OO)初年,南北精英,即当时的音韵学家、人文学者、诗人共十人参与的长安论韵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导源于此,仁寿元年(六O一)陆法言的切韵成书。 宋代在统一中国后,偃武修文,为了科举考试的需要,封神榜 初诸帝很重视韵书、字书的规范工作。王
本册(先秦卷)收入传记6篇,计23万字,按创作时间排列。传主多为春秋战国的杰出思想家及政治家,故名为“先秦卷”。其中,《中国之武士道》部分传主为汉朝人,特此说明。 本丛书以作者生前好友林志钧先生在1936年主编的《饮冰室合集》为底本,收入由梁启超著古今中外人物传记44篇,共70余万字。传主的身份,上至帝王、将相,中则师友、名流,下则刺客、乞丐,无所不包,人数也达到百余人;有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的改革家管子,也有与作者同时代的政治家李鸿章,时间跨度长达2600年;有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有各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传记的篇幅,长则十几万字的挥洒,短则百余字的“略传”; 创作早的是1896年《三先生传》,晚至1924年《朱君文伯小传》,长达29年。作者终生所想,无非国强民富;毕生所求,只是开启民智。翻开本书,
《使美记略》记述了作者作为首任出使美国的公使在美期间所关注的美国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经济政治、军事情报、旅美华民等方方面面,为研究中美交流史重要的参考资料。《古巴杂记》是作者在出任驻古巴总领事期间写下的工作日记,重点关注了当地华人的生活状况,是研究华人华侨史的重要资料。
《鬼谷子》《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是战国权谋大师“谋圣鬼谷子”王诩重要著作。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鬼谷子》思想学说之所以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