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由明清时期古琴美学著作中*为著名的两部 《溪山琴况》和《琴声十六法》组合而成。《溪山琴况》将古琴的审美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但并未停留在对古琴音乐审美理论的阐述上,同时也提出了对古琴弹奏技术的要求,可谓 道技并重 。 《琴声十六法》提出了古琴的十六个审美范畴,即: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范畴下详细解说它的内涵与外延。从琴学史角度而言,《琴声十六法》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溪山琴况》的必要补充,是探究《溪山琴况》早期面貌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当代学琴者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附录收入《万峰阁指法閟笺》与《左右手二十图说》,从
《洗冤集录》原作者为南宋提刑官宋慈。全书内容自 条令 起,至 验状说 终,共五卷、五十三条,主要包括:宋朝关于检验的条令、验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法医现场学、尸体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区别、机械性窒息、机械性损伤、碎尸检验、交通损伤、狱中死亡、火烧死和汤泼死、中毒死、病死、针灸致死、尸体发掘、救死方以及法医妇产科学、法医昆虫学等。可以说,《洗冤集录》涉及了现代法医学的大部分领域,不仅记载了案例和检验方法,而且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相关检验原理和经验,是一部早期的、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署名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传统诗艺认知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诗学中具有不可移易的经典地位和核心价值。其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每品各用十二个四字句的韵语,通过意象及意象组合,以感性化的意象流动,形成极具感兴功能的诗意境界,让读者在意境的感悟中,体悟诗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和审美特质,并从中领会相应的创作技巧,形成一种以境悟理的风格研究。 明袁枚《续诗品》,仿《二十四诗品》的形式,以诗论诗,补《二十四诗品》所未及的主体修养、审美取尚、创作态度、写作过程、传达手法、流派短长、门户流弊以及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学
南唐后主李煜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其前期词作绮丽柔靡,后期词作表现亡国后的沉重哀愁,凄凉悲壮,意境深远。李煜还使词体朝着诗体的抒情方向回归,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本书备搜李煜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书后另附有李璟词集和冯延巳词集。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是以比较古老的《老子》文本为底本,注文同时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并代表三国魏晋玄学思想,因此是《老子》一书*重要的注释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楼宇烈先生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重要版本及相关徵引著述,是目前*,也是*精审的有关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勘注释本。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 道德 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 内圣外王 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它是中国历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约请业内专家对其进行注释、翻译、导读。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有助于非专业水平的读者阅读理解原著。。
天地人丛书 选取了宋明及清初诸位大儒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凡8部,一一择取精善底本排印,并冠以名家导读,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简明扼要而又徵实可靠的理学入门经典读本。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字而农,学者称船山先生。他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微,有极浓厚的宇宙论兴趣,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他不仅博览四部,还涉猎佛道二藏,工于诗文词曲。船山之学博涉多方,若要对其思想有一个鸟瞰式的把握,《思问录》可作*。此书分为内外二篇,内篇是对自家基本哲学观点的陈述,外篇则是申说对具体问题的看法。《思问录》是船山学说主要观点的浓缩,可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发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严寿澂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本书收录《南唐近事》、《江邻幾杂志》、《归田录》、《画墁录》、《泊宅编》、《孔氏谈苑》等六种宋代笔记。 《南唐近事》,宋朝欧阳修撰,徐时仪校点。书中所记为南唐李氏三主四十年间杂事,半为史实故迹实录,半为小说异闻。由于南唐史籍多毁于兵燹,故此书所记旧闻琐事亦颇为史家所重,可据以补正史之阙。本书以《宝颜堂秘笈》所录55则为底本,又据《说郛》补入《宝颜堂秘笈》本未收录的6则,加以标点,校以《唐宋丛书》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江邻幾杂志》,宋朝江休复撰,孔一校点。书中所载多为唐、五代至宋嘉祐间杂事。内容涉及典章礼仪、选举职官、文坛掌故、市井轶闻等。本书以《稗海》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归田录》,宋朝欧阳修撰,韩谷校点。书中记载了朝廷轶事、职官制度和人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是《幼儿大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的一种,采用简体、横排、特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幼儿大字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汉代乐府民歌内容广泛,多数是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作品。从平民百姓的疾苦到富家贵族的豪奢,从爱情的浪漫到战争的酷烈,均包含其中,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收录汉代乐府较为完备的总集,则是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另外《玉台新咏》《史记》《汉书》等古籍中也有收录。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公孙龙子(外三种)》在内部结构上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各部分自然结合,版式疏朗清新,美观大方。装帧设计采用布纹面精装,明快典雅,适合各阶层富有精神品位之人士捧读收藏。
本书收录《贾氏谭录》和《涑水记闻》二种。 《贾氏谭录》,北宋张洎撰,孔一校点。《贾氏谭录》系张洎于庚午岁(开宝三年,970)为南唐出使宋时,对宋左补阙贾黄中言谈所作的记录,故名《贾氏谭录》。贾黄中出身官宦世家,熟知台阁故事,以张洎实录,得存唐代轶闻,间有足补史书之阙者。本书以《守山阁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并以有关史料参校。 《涑水记闻》十六卷,北宋司马光撰,王根林校点。主要记宋太祖至神宗几朝的军政大事、朝典政章,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向为研治宋史的学者所重视。本书曾经著名学者缪荃孙、傅增汀、夏敬观等校勘整理,今以商务印书馆夏敬观所校十六卷本为底本进行标点,校以他本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和有关类书。
《佩文诗韵》清初编定,为当时士子科考作试帖诗的官方韵书,韵部即 平水韵 的106部,所用的数据是金、元以后作诗用韵的根据,至今仍为广大创作近体诗者所惯用。《词林正韵》三卷,清戈载著,根据《广韵》206部,共19个韵部。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奉为圭臬,成为填词者之韵书。《中原音韵》,宋末元初周德清所著,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韵书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00余字,按读音分类,编成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每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部,而入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每一类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为《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及北曲体制、音律、语言和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清代词坛中兴,名家辈出,其中以纳兰性德*引人注目,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其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词以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 一人而已 绝非谬赞。本书备搜纳兰词全部作品及古注古评,附有张草纫先生的系年,为读者欣赏纳兰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鸡肋编》,宋庄绰撰,李保民校点。全书三卷,共收三百余条笔记,诸如名物考辨、诗文评说、本草方书、岁时习俗、工艺制作、时局朝政、旧闻逸事等均有论述,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不少条目内容翔实,不作泛泛空论,反映出作者谨严笃实的治学态度。书中所记多得之于亲身见闻或可靠的文献稽考,故其可信度较高,为宋史研究很有参考价值的史料。此次校点以《琳琅秘室丛书》本为底本,用影元钞本和涵芬楼本进行参校,博采众家之长。 《贵耳集》,宋张端义撰,李保民校点。是书为作者流放韶州所作,凡三集,每集一卷,卷首皆有作者自序,剖析写作的缘起和动机。三集或记朝中见闻和文人诗话,为研究宋代文史之重要资料,或朝野杂事,兼及经史考证,目的在于 粗可备稗官虞初之求 ,故不少条目有较强的故事意味,久传于人口。此次校
《孙子兵法》又称 《孙子》十三篇 、《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由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所作,全书共十三篇,充分表现了兵家的哲学,原文共六千字左右。《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括异志》,宋张师正撰,傅成校点。全书十卷,记述北宋时期的奇闻异事,篇末多说明故事来源,以示可信。书中有的故事对后代传奇小说产生影响。以《四部丛刊》续编本为底本,校以明钞本、《类说》、《说郛》等本。 《倦游杂录》,宋张师正撰,李裕民辑校。书中对于官场黑暗,多所揭露,并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诗词。作者在南方宦游四十余年,书中记录了许多南方各地的风俗特产,大都出于耳闻目睹,比较真实可信。此书明以后散佚,辑校者据《说郛》、《宋朝事实类苑》、《永乐大典》等书重辑,共得一百八十六条,三万余字。
《商君书》是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的合编。《汉书 艺文志》著录二十九篇,现存二十四篇。书中叙述商鞅变法主张,提出信赏必罚的法治要求,主张从法律上保护土地私有权,而把政治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以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此外,对于法的起源、本质、作用等,也有所论列。
《萍洲可谈》,宋朱彧撰,李伟国校点。本书所记,多为朱彧随父朱服游宦所至见闻,卷二详细记载北宋广州市舶司的职能以及舶船航海、外商 住唐 等情况,最为精彩。对在 蕃坊 居住的外国商人的衣饰、饮食、宗教信仰等多所记载,这些材料在浩瀚的宋代史料中极少见到。另外描述宋代朝章国故、制度变更、士人风气等,也十分可贵。此次校点以《四库全书》的《墨海金壶》本为底本,校以各本,并从《永乐大典》和《宋会要辑稿》各得逸文一条,附于书末。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撰,高克勤校点。陆游书室自号 老学庵 ,本书是陆游晚年所著的笔记,所记内容多为作者耳闻目睹之事,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记录了当时大量的史实和掌故,可补正史之阙;而且反映了陆游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观点,也是研究陆游及其作品的重要资料。作者既富诗人之才,又具史家
《铁围山丛谈》,宋蔡絛撰,李梦生校点。蔡絛被贬白州,白州有铁围山,本书为絛流放后追忆往事及记眼前所见而作,因以"铁围山"为名。蔡絛出入九重,于朝廷掌故知之甚详,原书宽山识语言是书"上自乾德,下及建炎,中间二百年轶事,无不详志备载,亹亹动听"。后人多推许此书有资考证。此次校点,以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并参考中华书局冯惠民、沈锡麟点校本。 《独醒杂志》,南宋曾敏行撰,朱杰人校点。本书是曾敏行的一本随笔,记录了他在读书、交友、旅游及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身后由其子三聘整理成书。全书所记,上自五代,下迄绍兴中,凡朝廷政事、典章沿革、名人轶事,多有记载。此次整理,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以国家图书馆藏明《穴研斋》钞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丁丙补钞本
本书收录《朝野佥载》、《云溪友议》两种。 《朝野佥载》,唐张鷟撰,恒鹤校点。本书记述唐代前期朝野遗事佚闻,以武后一朝事迹为多。举凡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等等,均有涉及,暴露了 贿货纵横、赃污狼藉 的现实世相。其他的治病医例、星相占卜、神灵怪异、文坛掌故等资料和琐闻碎语,也都有涉及。此次以《宝颜堂秘笈》本为底本,参校《太平广记》、《说郛》、《历代小史》等本。 《云溪友议》,唐范摅撰,阳羡生校点。本书共六十五条,记载了唐开元以后文坛的逸事琐闻、诗歌本事。作者生活年代与所记之事的时间接近,较集中地提供了唐代白话诗的资料,其中不少被后人改编为戏剧或者小说,成为后世其他艺术形式的素材。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根据《四部丛刊》影印明刊三卷本排印,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稗海》
本书收录《春明退朝录》、《松漠纪闻》、《道山清话》、《北窗炙輠录》、《山房随笔》等五种宋元笔记。 《春明退朝录》,宋朝宋敏求撰、尚成校点。书中多记唐宋典章故实,举凡官诰礼仪、仕宦进拟、差除制度等掌故,史料翔实可信,历来为史家所重视和采撷。至于其民情风俗、官场应酬、书画题记、诗话词评等时有著录,颇具文学史研究价值。此书以《学津讨原》本为底本,以《百川学海》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为参校本 《松漠纪闻》,宋朝洪皓撰、阳羡生校点。作者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使金,被金国拘禁,滞留金地15年。此书便写于留金之时,多记金国杂事,白山黑水间风俗民情、金国初期之建制以及怪奇异闻。本书以《学津讨原》本为底本,校以《顾氏文房》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道山情话》,宋代佚名撰、孔一校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 亚圣公 ,尊称为 亚圣 。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
《冷斋夜话》十卷,北宋僧人惠洪撰,李保民校点。惠洪与黄庭坚过从甚密,对其推崇备至,又好谈诗,故本书论诗十居七八,且多引黄庭坚语,并涉及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秦观等人。作者能诗,故所言多有可采之处。这次校点,以《津逮秘书》本为底本,参校《稗海》本、《学津讨原》本,并参考了《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中的相关条目。 《梁溪漫志》十卷,南宋费衮撰,金圆校点。全书内容主要有四,一为辨述朝廷典章制度,二为记叙前人遗闻轶事,三为考订史实,四为品评诗画文章。故本书资料价值颇堪瞩目,书成刊行即为国史实录院收录,以备编修高、孝、光三朝正史参用。此次整理以明刻本与影宋钞本比勘而成的《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学海类编》本等其他诸本,并参校《永乐大典》《说郛》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