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许慎(约58一约147),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汝南召陵(属今河南郾城)人,字叔重。师事贾逵,曾任太尉、南阁祭酒等职。性情淳笃,博通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有 五经无双许叔重 之誉。精文字训古,历经21年著成《说文解字》十五卷,收单9353个,异体字1163个,均按540个部首排列,我国*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推究六经之义,分部类从,至为精密。唐以后,科举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解字》。另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佚。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汉民族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说文解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说文解字》体例,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先解释字义,再剖析形体构造,后注明读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以前字书中没有出现过的。《说文解字》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字,大体不出《说文解字》所涉及的范围,而《说文解字》本身则形成一个专门学科。《说文解字》的训诂解释更是国人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时期的古籍丛书是中国近代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西方新式印刷技术的广泛采用,民国时期的古籍丛书在刊印方式、装帧形式、结构及内容等方面与传统古籍丛书存在诸多差异,在中国古籍出版印刷 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崔建利著的《民国时期的古籍丛书研究》分上下两编,从历史背景、编纂出版状况、编纂出版机构、编纂出版家、汇编丛书、类编丛书等角度,对民国时期古籍丛书的编纂出版状况做了系统研究,并对相关代表性古籍丛书做了个案考述或介绍。
民国时期的古籍丛书是中国近代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西方新式印刷技术的广泛采用,民国时期的古籍丛书在刊印方式、装帧形式、结构及内容等方面与传统古籍丛书存在诸多差异,在中国古籍出版印刷 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崔建利著的《民国时期的古籍丛书研究》分上下两编,从历史背景、编纂出版状况、编纂出版机构、编纂出版家、汇编丛书、类编丛书等角度,对民国时期古籍丛书的编纂出版状况做了系统研究,并对相关代表性古籍丛书做了个案考述或介绍。
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国学经典的工具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科技、文学等方面,设置了“作者介绍” “经典概述” “精华内容”“相关链接”等栏目,这些内容由点及面,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伸,全方位阐释原著的内涵。“作者介绍”概述了作者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主要成就和地位等;“经典概述”讲述国学经典的创作时代、社会背景或者著作中的逸事等,并对作品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等进行提纲挈领的勾画;“精华内容”摘录经典中历经时间考验沉淀下来的不朽篇章,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相关链接”介绍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内容,当作引申阅读。这些栏目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剖析作品,浓缩原著精华,提炼作品主旨,讲述经典背后的故事,捕捉作品中的点睛之笔,给读者营造出一种轻松的阅读环境,让读者在较短
《六朝文絜》是六朝时期骈文的著名选本,文絜,取自刘勰“析词尚絜”之说。共12卷,选录36位作家的72篇作品,涵盖赋、铭、诏、策、令等18类。所选作品多篇幅短小,文笔优美。六朝骈文精华,已大体备集。每篇设题解、正文、注释、译文四项,题解警策,注释明洁,译文流畅,为优质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