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50~元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2折2折-3.9折
筛选:
    • 知行合一王阳明大全集(套装共3册)(全面解读知行合一理念的经典全集)
    •   ( 128631 条评论 )
    • 度阴山 著;读客文化 出品 /2018-03-05/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知行合一王阳明( 1472 1529 )》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 知行合一 ,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 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 知行合一 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

    • ¥59 ¥118 折扣:5折
    • 文明之光(套装全4册)
    •   ( 34718 条评论 )
    • 吴军 /2017-03-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暨创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之后,将视角拉回到人类文明史,以他独具的观点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画卷。 《文明之光》系列创作历经整整四年。作者所选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对其内容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系列,为读者全面了解人类文明史中那些绚烂多彩的璀璨文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 ¥123 ¥246 折扣:5折
    • 周制与秦制
    •   ( 1101 条评论 )
    • 冯天瑜 /2024-03-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为冯天瑜先生遗作,综合了冯先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传统制度和历史研究的心得。本书题作 周制与秦制 ,并不是狭义上 周代的制度 秦代的制度 ,而是指自周代至晚清,历时三千年的周制文化、历时两千年的秦制文化,虽有多种变态、解构,但一直没有缺位于波澜起伏的中国制度历程。在中国制度文化进程中, 周制 秦制 是中国制度文化的一对基本范畴,切近历史枢要。关于选择周制或是秦制,历代朝廷和士大夫都曾争论不休,在秦初、汉初、唐代、明清之际,论战尤其激烈。几千年来的政制实践中,呈现出二制起伏的现象,周制与秦制不断转变,代有轮替。不过,历代帝王术的基旨中,则是霸、王道杂用,儒表法里,阳儒阴法。该书对周制和秦制这两大制度文化遗产的优劣做了简要评述,主张摒弃周制和秦制的负面内容,鉴取其优秀可取之处,同时吸

    • ¥64 ¥128 折扣:5折
    • 碌碌有为:《袍哥》作者王笛新书,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
    •   ( 10700 条评论 )
    • 王笛 /2022-10-31/ 中信出版社
    • 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 当然重要。 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 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细节的中国。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 上卷 人、日常和文化 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人们为什么会 以貌取人 ,服饰是如何反映阶层和社会变迁的?厨房里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有什么样的关

    • ¥64 ¥128 折扣:5折
    • 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修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 657 条评论 )
    • 罗志田 /2023-12-01/ 商务印书馆
    • 近代百余年间,中国多呈乱象。各种思想呈现出一种 你方唱罢我登场 的流动局面,然其背后,又有或隐或显的一条潜流贯穿其间,不绝如缕。这一乱世中的潜流,便是民族主义。若考察晚清以来各种激进与保守、改良与革命的思潮,都可发现其所蕴含的民族主义关怀,故都可视为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本书侧重的时段是民国建立后的十多年。在所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全国政局显得紊乱,被认为类似五代。于是出现与五代相近的时代要求,即向往统一,这也是北伐成功的一个基本要因。成立不过十多年的民国,实际再次改朝换代,带来比辛亥鼎革更大的变化。民族主义在其间的能动形态,有颇具特色的表现,而其对政治的影响,也相当显著。

    • ¥69.5 ¥139 折扣:5折
    •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乙部
    •   ( 266 条评论 )
    • 严耕望 /2024-01-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本书为地方行政制度史领域的经典研究著作。中国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类型,其组织与运转截然不同,而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之历史为其转型过渡期,在制度的演进中尤为复杂。本书考据严密,极大地占有材料,以地方行政制度为切入口,兼具宏观与微观视角,对中古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精微的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176 ¥320 折扣:5.5折
    • 中国古代房内考
    •   ( 3189 条评论 )
    • [荷兰]高罗佩 /2007-01-01/ 商务印书馆
    • 房内 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 历代房内考 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术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 性博士 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 性文明 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 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为神秘的一页。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

    • ¥69.5 ¥139 折扣:5折
    •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
    •   ( 920 条评论 )
    • 毛汉光 /2024-01-0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西晋末年,五胡入华,在持续七十年的纷乱局势中,鲜卑拓跋氏脱颖而出,创立北魏王朝。作者由此入手,论述拓跋氏如何建立核心集团与核心区以作为统治基础。但北魏后期政治中心与军事中心的分离,引发六镇之乱,东、西魏分立。在此背景下,作者进而探讨东、西势力对河东地区的争夺和当地大族的动向,以及西魏施行的府兵制度与其中央辐射设计之匠心。随后,作者将视线移至同一时期的南方,论述东晋南朝军权的转移及其对政局的影响。 北齐覆亡后,核心区被 关中本位 取代,核心集团则衍生出 关陇集团 ,成为隋唐统治阶层的主干。但随着府兵制度的废弛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代中后期藩镇林立。本书选取其中对地缘政治影响巨大的藩镇魏博,讲述其二百年兴衰跌宕,阐论国家重心的东移与职业军人的主导地位,并由此出发,考察五代时期的政治生态

    • ¥75 ¥150 折扣:5折
    •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   ( 886 条评论 )
    • 毛汉光 /2024-01-0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社会的发展演变,往往能够超越朝代的更替,而有其独自的趋向与逻辑。本书参考西方社会学理论,在浩瀚的传世文献中搜整拾零,广采碑志材料,通过海量数据统计与个案比较,描绘了东汉至唐末的中国社会史,开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与量化研究方法。 作者将七百年中古史划分为二十七期,分段考察了士族、小姓、寒素政治地位的升降,揭示了中古统治阶层之社会基础、社会成分,以及主要家族的盛衰和性质演变,并将社会阶层的基本单位由郡望细化至房支。 本书既着力解决中古社会史的架构性、原则性问题,又侧重个例分析及延伸讨论,透过士族变动的种种表象,诠释其由地方性而中央化、由社会性而政治性、由武而文的变化本质,在社会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极大突破。

    • ¥74 ¥148 折扣:5折
    • 君臣之际:中国古代的政权与学术 博雅英华系列 祝总斌教授著
    •   ( 2803 条评论 )
    • 祝总斌 /2023-07-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聚焦于 皇权 宰相 吏胥 取士 四个方面,选取祝总斌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十余篇,论述中国古代政权与学术的一些特点,对中国古代的最高权力、国家治理、官吏来源等重要问题探微发覆。此外,还收录作者关于《史记》的文章四篇,文中对《史记》书名的由来以及司马迁的 崇儒 与 颂汉 问题提出独得之见,体现出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深刻理解。 本书由陈苏镇教授撰写导读,通过研究实例,介绍了祝总斌教授 厚积薄发 精细读书 论从史出 的治学特点。

    • ¥56.3 ¥88 折扣:6.4折
    • 论世衡史: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
    •   ( 2434 条评论 )
    • 马俊亚 著 /2023-02-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主要分析了自清以来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所产生的交互影响,着重考察淮北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政府行为和官僚意志对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影响。作者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影响及作用。作者所讨论的空间范围,包括苏北、皖北、鲁西南在内的淮河下游地区,分别从漕运、盐业、农业、民生等面描述了淮北社会在中央政府基于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下,如何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后来的穷乡瘠壤。除此之外,本书还对上述这一时期淮北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衰变及平民的生活状态也做了细致地考察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清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在 顾全大局 的政治思维下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的

    • ¥89.4 ¥149 折扣:6折
    • 见识城邦·哈佛中国史(精装全6册)
    •   ( 33725 条评论 )
    • [加]卜正民 [美]陆威仪 [德]迪特?库恩 [美]罗威廉 著;潘玮琳 等 译 /2016-10-13/ 中信出版社
    •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 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王兴亮 译 02: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李磊 译 周媛校 03: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张晓东 冯世明译 方宇 校 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德] 迪特 库恩(Dieter Kuhn)著 李文锋 译 邵君安校 0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 潘玮琳 译 06:*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著 李仁渊 张远 译 《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知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 库恩三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知识、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

    • ¥204 ¥408 折扣:5折
    • 历史研究(全二册)(汤因比著作集)
    •   ( 3616 条评论 )
    • [英]阿诺德.汤因比郭小凌王皖强 等译 /2016-08-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在本书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 挑战 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 退隐 和 复出 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 ¥84 ¥168 折扣:5折
    • 魏晋南北朝史
    •   ( 3058 条评论 )
    • 王仲荦 /2016-08-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魏晋南北朝是指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段,始于东汉的灭亡,终于隋朝的建立,主要包括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与北朝。本书体例严谨,论证详密,资料丰富,语言简洁。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还是中外交流方面均有作者独到的见解。不失为广大专业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的之书。

    • ¥69 ¥138 折扣:5折
    •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重磅经典,全新修订版,豆瓣热门军事类图书TOP5!)
    •   ( 8361 条评论 )
    • 宋杰 /2022-04-0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 枢纽地区 。 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 ¥75.9 ¥138 折扣:5.5折
    • 美国秩序的根基
    •   ( 17165 条评论 )
    • [美]拉塞尔·柯克张大军汉唐阳光 出品 /2018-07-01/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秩序的根基》首次面世时,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理查德 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 在世人大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沮丧时,作为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柯克却满怀希望地期盼美国秩序的复兴,将其根基牢牢锚定在《旧约》中的先知时代,上下纵横三千多年,不无洞见地指出,从古 希腊罗马到基督教的中世纪和宗教改革,西方历史的演变过程时时都在酝酿美国秩序的种子:耶路撒冷的信仰和伦理、雅典的理性与荣耀、罗马的美德与力量、伦敦的法律与市场,所有这一切都将融汇到由清教徒肇始的美国秩序之中。 在柯克看来,美国的成功之道似乎可以概括如下:宗教信念派生出有秩序的自由观;有秩序的自由观派生出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安排;自由市

    • ¥69 ¥138 折扣:5折
    •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   ( 7435 条评论 )
    • 赵冬梅 /2021-01-01/ 中信出版社
    • 《法度与人心 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是北京大学宋史研究专家赵冬梅老师以30年史学研究为依托,为普通读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通俗读物。 本书由制度史、文化史、史学著作精读三部分构成。作者一改制度叙事的严肃刻板印象,以轻松明快的方式来思考制度变迁,理解历代制度之得失,并分别从国家故事、群体故事、个体故事讲述制度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关系。与其他制度史写作者相比,作者更强调 从史学角度关注个体的生活与命运 走向:制度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人在制度中如何自处?人如何改造制度?如:个体在制度直接或间接作用下颠沛流离的境遇;官僚群体与更迭的制度 相爱相杀 ,在制度变迁中的宦海沉浮;士庶群体在制度变革中的颠簸起落等。入仕、升迁、贬谪、宦游、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态,围绕这些

    • ¥64 ¥128 折扣:5折
    • 武则天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 2904 条评论 )
    • 孟宪实 /2021-08-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 公共史学 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 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

    • ¥54 ¥108 折扣:5折
    • 南诏大理国兴衰史
    •   ( 785 条评论 )
    • 方铁 /2023-04-20/ 岳麓书社
    • 延续500余年的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以云南地区为中心建立的两个地方政权,也是西南边疆历史上规模、影响深远的地方政权。本书全面阐述南诏、大理国崛起、兴盛与衰亡的过程,包括南诏、大理国兴衰的时代条件,南诏与唐朝、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南诏、大理国兴衰对云南与西南边疆的影响,南诏、大理国兴衰产生的全局影响,南诏、大理国完成云南地区的局部统一、推动边疆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唐宋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等问题。

    • ¥64 ¥128 折扣:5折
    • 万有引力书系 宋太祖(万有引力书系)一介武夫,如何结束数十年的极乱之世,缔造“华夏文化登峰造极”的时代
    •   ( 1764 条评论 )
    • 顾宏义 /2023-09-01/ 广东人民出版社
    • 赵匡胤正生逢五代这一动荡分裂、 易君如骰棋 的极乱之世。他的家世平平无奇,年方及冠就为家庭生计,不得不离家求职,在历经长达一年半一无所获的流浪之后,终于被当时的后汉重臣、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收为帐下亲兵。以此为起点,他仅在约十年间就快速跃升为后周的高级将领,并一举篡夺政权,成为叱咤风云、君临天下的开国皇帝,不仅南征北战、统一疆域,更通过收拢兵权、厘革官制、大兴文教、鼓励农商等手段稳定了宋初局势,奠定了绵延三百余年的赵宋王朝的基业。 本书既在陈桥兵变、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等宋初诸疑案上,有异于成说之新见,在宋太祖针对宋初乱局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政策上,亦深稽博考,融叙事与考辨于一体,全面地展示了一位与 秦皇 汉武 唐宗 比肩的千古一帝的个人形象与千秋功业,更借赵匡胤的传奇

    • ¥69 ¥138 折扣:5折
    • 历史的观念(增补版)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经典之作
    •   ( 295 条评论 )
    • (英)柯林武德 /2009-1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历史的观念》被誉为20世纪*有影响力的历史哲学著作之一。此书为柯林武德遗作,最初于1946年由诺克斯编辑成书,极受学界关注。199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由杜森编辑的《历史的观念》(增补版),澄清了诺克斯版编纂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增收了柯林武德在1926 1928年间所做的历史哲学讲演稿。篇幅增加三分之一,有助于读者了解柯林武德思想的原貌。 这部理论性的学术著作,之所以能够成为畅销书,几十年来一直受到读者重视,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一,它要言不烦地梳理了西方人的历史观念的演变,从古希腊到现代,各阶段的特征一目了然;二,作者兼有历史学和哲学两方面的思维训练,所论问题切中历史学的核心,不给人隔膜之感;三,作者思路明晰,语言简练,将深刻的哲学思想用平白晓畅的语言娓娓道来。

    • ¥70.4 ¥110 折扣:6.4折
    • 历史研究(上、下)(世纪文库)
    •   ( 22704 条评论 )
    • 阿诺德·汤因比 著,D·C·萨默维尔 编,郭小凌 等译 /2010-01-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在本书中,作者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 挑战 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 退隐 和 复出 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 ¥64 ¥128 折扣:5折
    • 祝总斌教授著作集3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门阀时代+君臣之际)博雅英华系列
    •   ( 286 条评论 )
    • 祝总斌 /2023-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专著。全书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缭乱的变化,逐一作了细致考证与论述。主要特点是:1.对历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新看法。历史上频出现的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制度言,全可通过这一新看法得到解释。2.不同意长期以来流行的宰相制度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相权力之争说。3.详细探讨秘书咨询官员的职掌、任务,特别是其出现、演变的历史背景。4.将政治制度与宫廷内外的建筑布局联系起来分析,这是一个前人很少留意的新视角。本书对整个两千年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性。 《君臣之际:中国古代的政权与学术》聚焦于 皇权 宰相 吏胥 取士 四个方面,选取祝总斌教授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十余篇,论述中国

    • ¥154.2 ¥241 折扣:6.4折
    • 博雅英华 古代政治与官阶制度(套装共5册 赠送北大定制版鼠标垫,赠完即止):东晋门阀政治+古代官阶制度+宰相制度研究+士
    •   ( 557 条评论 )
    • 田余庆祝总斌阎步克吴宗国 /2022-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东晋门阀政治》 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考察。 2、《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分九章,对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纷繁复杂的变化,逐一做出了细致的考证与论述。从四个方面对于这一制度的历史面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历代宰相制度究竟握有什么权力,提出了异于前人的新看法,由此对于皇帝、宰相、秘书咨询官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解释;不同意长久以来宰相制度的变化发展主要出于君

    • ¥281 ¥439 折扣:6.4折
    • 时刻人文·龙与狮的对话: 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第十九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2023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   ( 1256 条评论 )
    • 王宏志 /2023-06-01/ 东方出版中心
    • 作为中英官方的次正式接触,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对两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毋庸置疑,然而使团的沟通与翻译问题罕有进入研究者视野。本书聚焦翻译在这次中英对话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全书七个章节以时间为轴线,由多个问题驱动论述,通过对使团译员背景以及国书、敕谕、礼品清单、往来书信等各类文件的翻译和改写的考察,并基于对大量珍贵档案和多门语言文献材料抽丝剥茧式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力图还原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的翻译过程,向读者展示翻译在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乃至近代中国外交活动中的至关重要性。本书资料丰富详实,论述严密,对使团研究的许多问题提出了新颖见解,填补现有使团研究的空白,为近代中国翻译史、中英外交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典范。

    • ¥79 ¥15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