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初顺治年间的招民开垦,到康乾时期的封禁与弛禁,从清末关东解禁,到民国时期大移民,从“满洲国”抢劳工,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的“开发北大荒”,300年间,至少有3000万移民因为各种原因,挑着担子,带着无奈,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期望,背井离乡,或翻山越岭,或漂洋过海,奔赴冰天雪地的关东,在那里开疆拓土,或耕作,或开矿,或经商,或卖艺,闯出了一段延续300余年的历史篇章。
外城也称南城,是相对于老北京内城而言的。清军入关后,将京城汉人悉数赶至外城,外城从此成为汉人亦即相对于旗人的“民人”聚居之所。本书走访了佘幼芝、乐崇辉、刘曾复等祖祖辈辈生活在外城的人,运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商贾云集、戏台林立、思潮涌动的老北京南城生活画卷。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国史讲话 春秋》之全系列作品合集 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克强等几代领导人敬重的史学大师写的国民读物 上古,在一般人的概念里,那里有各种瑰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例如盘古开天地、女娲巧补天、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以及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等。几千年来,这些传说被当成信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接近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夏商周,除了夏启夺位、商汤灭桀、文王伐纣,以及比干剜心、姜尚钓鱼、周公吐哺等君圣臣贤的故事,还有似是而非的“奴隶社会”的定性外,记忆中似乎再无其他深刻的烙印。这一段几乎长达两千年的历史,真的仅此而已? 都说春秋乱,刺客多,例如,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
《毛泽东在五四前后》运用目前能够掌握的比较翔实的史料,并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力求真实地反映五四前后毛泽东成长和投身革命的历程,以及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的历史贡献。全书分为五章和一个附录,各章又分为若干节。在写作方法上采取主要以时间为序,适当结合专题论述,以突出重点,并尽量避免内容上的重复。 《毛泽东在五四前后》附录“师友情深”,是作为专题来写的。作者认为毛泽东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富有学识、智慧和别具胆略、魄力的卓越奇才,成为在功业、思想、风范及影响上都光耀千秋的历史伟人,除了自身勤勉努力等因素外,同早年求学时期老师们的教导和培育,早期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指导,以及同学和革命战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这里所选介的老师大多是直接给毛泽东授过课的老师,同时也包括陈
林彪的“一号政变”,是不是确有其事? 毛泽东明知“一号号令”,为何却讲从没听说过? 珍宝岛冲突背后中苏交恶,一触即发的核大战为何没打起来? 平型关大捷,中央军、晋绥军功不可没,是不是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这不是小说,而是亲身见闻经历,从朝鲜战争、林彪坠机、珍宝岛作战,到真实的红军、真实的四野,再到“一号政变”、中印自卫反击战,原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阎明,根据自身亲历,并采访了多位亲历者和当事人,对历史真相层层盘剥,对复杂人性深刻逼问,对战争细节精心梳理。 革命不是简单脸谱,回忆并非过眼云烟,阎明带你见证真实的历史血肉。
《说晋天下1:拐弯的帝国》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盘火锅。架起两晋炉子,把所渭神、英雄、名士生撕活剥,扔进现代解构主义的锅底,拌上网络文化、政治幽默、流氓文本、民间智慧便成这本《说晋天下》。两晋历史,是终结英雄消弭血性的历史。三国时代的牛人,被英雄终结者司马氏终结后,便成两晋天下。《说晋天下1:拐弯的帝国》从终结三国开始,延伸至纷乱两晋。将所有怪力乱神、智状成妖的角色,用现代语言还原成人,还原成符合现代生活逻辑的人。唯其还原成人,才可爱、可亲、可人、可乐,在遥远的历史中,那些原本无法解释的谜案、奇人、奇事才得以自圆其说,从而达到心照不宣原来如此的阅读快感
目前仅存的中共“一大”文献是如何在美国发现的?毛泽东秘书田家英自杀真相是什么?毛泽东“钦点状元”李锐为何在反右派斗争中被打倒?秘书们如何评价江青?胡耀邦的“牛棚”岁月是如何度过的?…… 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先生多年走访“文革”亲历者,采访领袖家属,对话红墙内的秘书,通过这些亲历者的口述回忆,复原“文革”时期中南海生活的诸多细节,以及重大决策出台前后的所见所闻,用细节还原历史的真相。
逯耀东教授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四十馀年,范围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史学史、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史。擅长历史随笔、文化散文的写作,一生勤于著述,笔耕不辍,历年所撰史学论集、散文集二十馀种。《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为逯耀东教授研究魏晋史的代表作,广为学界所知。该书着重考察这一时期史学主流之外出现的一系列非儒家价值体系的新史学写作形式,并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流变,探讨这些新史学写作形式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基础。
我们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是什么? 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许倬云先生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多元互动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饮食、医药、居住,所重视的多元和谐,求均匀而忌偏差,趋中和而不过分,种种观念,依旧可见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一代代中国人美好高贵的精神、真实的人性,多不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而在市井陋巷、山野乡村,街谈巷议、共话桑麻……从开天辟地到江湖豪侠,从男女私情到精怪现象,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代表了
面对敌人疯狂的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等推行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导致红军节节失利,根据地大量丢失,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外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内有决策层的意见分歧,在许多生死攸关的时刻,以毛泽东等为首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重大战略决策,如:通道转兵、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与彝民结盟、爬雪山、过草地……克服种种人为的与自然的困难,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完成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