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海:海洋文学与海洋社会·古代上海海洋社会发展史研究》是一本研究“上海海洋社会”的专著,以文学材料为基础,综合了民俗学、社会学、文学等跨学科方法,对“上海海洋社会”的形成、发展作了整体勾勒。“上海海洋社会”这样的提法可能会遭受不少质疑,但提出“上海海洋社会”这样的概念,来分析上海社会的某个方向性特质,用来描述上海文化的某个历史侧面却是有创建的,在上海世界航运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南京城事绘》主要内容包括南京市文化名片——先锋书店,白话南京,南京风俗,南京景致,南京物产,南京情趣,风云人物。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恣壮采的交响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顰一笑,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通史》和《西湖文
《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钱塘江史话》来到我的生命中,也是一种缘,一种善缘。感谢让我结上这一缘份的徐吉军先生,感谢他对我百分之百的信任。他说这部书稿本来是他自己撰写的,目录都已经拟好了,由于太忙,无法在短时间内完稿,故请我来接手书稿的撰写工作。当然,对于这样的好事,我一般是不会推托的,因为钱塘江文化的研究,对我来说还是空白,我的兴趣就是去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不愿意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重复写作或者说炒冷饭。答应下来之后,我暗暗地定了目标,希望能够尽快完稿,不至于耽误徐吉军先生的原有出版计划。但有时候,计划不如变化,在撰写《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钱塘江史话》的过程中,插进来原先没有的一些课题任务,而且都更急。我只好暂且搁置手头的这部书稿,把那些课题任务完成了再说。
《街巷旧事 城关地名掌故/兰州市城关区历史文化丛书》按先兰州城池,继城郊,后黄河北地区的顺序,将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道路地名,介绍了张掖路、酒泉路、中山路等十九条道;第二部分街巷地名,介绍了贤后街、侯后街、小北街等二十三条街巷;第三部分其他地名,介绍了黄家园、西城壕等三十一个地方。每部分均以今地名为标题,括注所含老地名,分写该地名的来历、含义、沿革,并捕捉晚晴、民国以降与此地名有关的人文历史碎片以期留一份城关区社会记忆。并配图以街巷旧闻地名对照示意图11幅,以及相关老照片、图片,以便读者形象地感知老街巷的空间地位,以及这里发生的事情。
摄山即南京栖霞山。撰写的《摄山志》是一部有关栖霞山的志书,作者是清代文人。本书内容丰富,既有对栖霞山和栖霞寺的介绍,也有相关名流和高僧的传记,还汇辑了不少有关栖霞山和栖霞寺的历代文学作品,具有文学价值与文献价值。
《北京通史》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一部系统叙述北京历史的多卷本学专著。叙述的时间,自经七十至二十万年以前出现“北京人”活动起,至本世纪80年代末止;地域范围大体上以当前北京市行政区划为准,并参酌历代的城区、政区和历史地理环境变迁情况适当伸缩。 本书依北京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特点,分编十卷;一、远古至魏晋北朝卷;二、隋唐五代卷;三、辽代卷;四、金代卷;五、元代卷;六、明代卷;七、清代(1644-1840年)卷上;八、清代(1840-1911年)卷下;九、民国卷;十、当代卷。 本书所用科学技术名词以有关方面审定的为准;未经审定和统一的,从习惯。中国历史的专有名词术语一般以二十四史或有关主要史籍为准。地名以中国地名委员会审定的为准;古地名,在不同时期次出现时,一律括注今名,地址不能确定注明方位或治
山东商报社将近些年来发表于该报的部分文章结集出版为系列丛书,辑名为《山东历史未解之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社会吸引力和文化深度的策划,相信能够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山东是著名的齐鲁旧邦,是中国文化巨人孔子的故乡,是产生孟子、孙子、墨子、苟子、管仲、诸葛亮、贾思勰、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一大批照耀中国历史的文化名人的地方,其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其丰富漫长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山东历史文化中的诸多问题向来都是受到人们关注和值得深入探究的,越是深入探究,就越会发现其丰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是一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区域文化所特有的无穷魅力。由于历史上的人物、事件离现实已渐行渐远,时移世易,当今的人们对历史现象的了解既单薄
琉球群岛与中国福建省隔海相望,地处台湾地区地区省与日本九州岛之间,琉球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进程,随着相关文献史料的整理和解读,以及考古发掘的不断推进,琉球自身历史及其与中国尤其是福建的深厚渊源逐渐明晰。此书从历史层面解读琉球与福建尤其是福州地区之间的关系。包括十三章,如“中国史籍中的琉球与琉球的福州瓷”“中琉封贡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明清册封琉球”等,是一本研究琉球地区历史资料的重要著作。
本书是株洲一本较系统反映自己历史及文明演进的书,对株洲从上古到1949年以前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再现了株洲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透视了株洲文明断裂与链接。分为六个部分:章为走进南蛮文明;第二章汉族文明的拓展;第三章驿道上崛起的集镇;第四章
《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作者持论以对小说文本的实况考察为依据,对《歧路灯》中有关民俗事象和中原地区的语言习俗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详细的调查、梳理和评述,这方面可以《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中有关博戏风尚以及有关称呼语言的介绍和分析为例。《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对《歧路灯》中的赌场与赌术、赌博中的骗术伎俩、赌博中的酒与色、赌博群体的广泛性、赌博风气的普遍性、赌博危害的严重性,都有很详细的述说,可谓淋漓尽致、触目惊心。对《歧路灯》中称呼语言的情感表达和礼俗文化、《歧路灯》中的方言土语及其语言的民俗特色也有非常具体的介绍。
该书是《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丛书》其中一本,主要阐述了古代水利在西北经济开发全过程中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西北地区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为农业灌溉事业提供了保障。同时,伴随着农田水利事业的开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这又反过来影响着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书集中讨论了历史时期西北的水利和环境变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