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学美学”是涉及文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神话学、艺术形态学、审美心理学以及陶瓷史、绘画史、青铜器史、工艺史、服饰史、民俗史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考古学发现中所透露的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及凝结、负载在传世文物上的各种艺术形式、审美规律等等。“文物考古学美学”的建立,将拓宽文物学、考古学以及美学本身的研究界域,更好地总结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的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发展进程,为中国美学史的编撰与研究提供更详实的资料。这里我们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文化遗存的与“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以及“文物考古学美学”研究的具体路径两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本书选择我国战国前考古学文化谱系与类型中的艺术美学业问题作探究对象,正是从实践的角度为它理论系统的构建提供一种具体内涵的积
《中国石窟造像艺术》介绍了石窟的开凿起源于印度,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中印文化的相互交流逐渐传入中国,在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不断碰撞和交融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遗像艺术。从古代西域到中原大地,从雪原西藏到扬子江畔,都可以领略到异彩纷呈、魅力无穷的石窟造像艺术。中国石窟造像是世界古代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