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 为了感受经典,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美轮美奂,展示中华传统的博大精深,我们将分批展出历史书画家的精品佳作,以供广大观众研究、欣赏。
论述20世纪中国美术考古成就的重要著作!对从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科学田野考古起,到20世纪晚期的中国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以时间为经,不同专题资料为纬,巧妙交织,作了翔实的梳理与论述,填补了过去文献记载的缺失和误读,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借鉴价值,是美术史研究的一部信史和入门的重要参考书。400多幅彩色图像,图文对照,可读性强。
唐卡是藏语的译音,原意是指各种质地的卷轴画,它色泽亮丽,流光溢彩,具有鲜明的藏族艺术特色,是西藏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卡艺术历史悠久,据西藏传说,早在佛教传人西藏的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就已出现,现存最早的唐卡是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的画作,但15世纪前的存世品数量很少,存世数量最多的是17、18世纪的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上千幅唐卡,是清代皇家的藏品,王家鹏主编的《故宫唐卡图典》汇聚了18世纪西藏与内地画师创作的一批珍贵作品。这批唐卡艺术精华,集中代表了西藏唐卡艺术在内地传播发展的面貌。
画像石是汉代丧葬礼仪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门类。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艺术盛行于东汉中晚期,这一时期正是早期自然宗教方兴未艾,而佛教、道教信仰及其他文化因素逐步发展传播的重要时期。作为造型艺术的汉画像石,其“形式美”由其“质料”、“造型及构图模式”、“色彩”以及“技法”几方面构成。它既遵循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又是由社会思想文化因素发展演变所支撑起的“有意味的形式”。王娟编著的《汉代画像石审美研究(以陕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对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内容、题材等进行了详尽分析,深入探讨了其所涉及的宗教及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