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人类随着文明的诞生而发明的古老的人造材料之一,它诞生于公元前25~前23世纪的两河流域,距今有4000余年的历史。中国的玻璃制品出现较晚,现有出土玻璃,早的出现在春秋末战国初的墓葬中,距今也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玻璃曾是历*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的西亚,玻璃的价值仍然和黄金相提并论。明代之前,精美的玻璃器的价值都远远高于黄金。同时玻璃自诞生起就是受欢迎的贸易品。古代的人们,特别是上层社会,像今天一样,喜欢来自外埠的新颖别致的商品,玻璃器也是他们追求的物品之一。 由安家瑶编著的《玻璃器史话》以近年来国内考古发现的玻璃器为线索,并结合文献记载,探讨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的玻璃在世界玻璃史上是风格独特的一支。《玻璃器史话》试图从玻璃器这个侧面反映我国古代社会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早期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是对早期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早期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王朝——夏王朝的
本帖是我国古代 碑刻之一。此碑镌刻于东汉 中平三年(公元一八六年)二月,立于山东东平。历 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著的《汉张迁碑》书体为隶书 ,以方整著称于世,运笔朴拙,刚劲沉着,结体以方 取胜,从而表现出骨力雄健的特点。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宋米芾苕溪诗卷/历代碑帖法书选 作者: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号: 9787501008193 出版时间: 1987-07-01 开本: 16开 包装: 平装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从中国古代金属开采、冶炼、铸造锻造遗址的发现和典型金属器物的分析入手,全面综述了20世纪冶金考古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作了概括和总结。全书约10万字,配有彩图7幅、插图83幅,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历代碑帖法书选:汉韩仁铭(修订版)》介绍了,《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简称《韩仁铭》,镌立於东汉熹平四年一公元一*年一。碑高二二七厘米、宽一二六厘米,金正大五年(公元一二二八年)出土,出土时碑下斜缺一角,仅存上截,共八行,行存十七至十九字不等。篆书题额两行,行五字。清康熙间一度传云亡失,后又重新发现,移置荥阳县署,原存河南荥阳第六中学内,现藏于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此碑书法结体宽博,行书飘逸,是我国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碑额篆书方整疏朗,字迹清晰,为汉碑所仅见。 内页插图
猛龙碑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公元五二二年),碑文正书阴刻,无撰书人姓名。碑阳二十四行,每行四十六字。碑阴十二列,镌刻立碑官吏姓名。额题正书,阴文十二字。碑文记载 猛龙 郡太守时的政绩。原碑现 东曲阜孔庙碑 列馆。 此碑书法俊秀刚健,开唐欧阳询、虞世南 先导,而额书尤险劲, 为北魏碑书难得 笔。清代 世臣、康有为等都赞赏此碑 能造 ,不可名言。 实上爨龙颜 奇古,比 碑 瘦硬,李超、杨大眼 峻整,南碑 气韵, 猛龙碑都兼而有 。其姿态翩翩,秀 溢洋,结构 能,格调高古。
《秦始皇帝陵珍宝》的诞生,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众多文化主题丛书之中新的里程碑。它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化驿站”为推广概念,采用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为广大观众精心制作、倾心打造。先期获赠《秦始皇帝陵珍宝》的国外友人无不赞叹:“一俑一世界,一书一传奇。”
本书是三星堆文明丛书中的《古国寻踪》,全书共分五章,其内容包括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与探索、三星堆文明的基础——宝墩文化、辉煌的三星堆文明、三星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十二桥文化、后的辉煌——战国青铜文化。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1981年8月24日子夜,一声轰然巨响,屹立千年的“关中塔庙之祖”——陕西扶风法门寺真身舍利宝塔在风雨中崩塌。1987年5月,考古人员来到法门寺院,在地宫中发现了密藏一千多年的四枚佛指真身舍利与两千多件包括武则天绣裙在内的稀世珍宝。作品描述了法门寺倒塌、地宫发现的全过程,以及佛教东传与珍宝秘藏再次面世的情景。 这是本纪实文学。它主要重现了法门寺神圣佛骨的再现全过程,以及佛教东传与珍宝秘藏再次面世的情景。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1981年8月24日子夜,一声轰然巨响,屹立千年的“关中塔庙之祖”——陕西扶风法门寺真身舍利宝塔在风雨中崩塌1987年5月,考古人员来到法门寺院,在地宫中发现了密藏一千多年的四枚佛指真身舍利与两千多件包括武则天绣裙在内的稀世珍宝。……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镌刻于唐成亨三年(公元六七二年)。此碑是长安弘福寺僧怀仁根据王羲之的墨迹汇集而刻成的。碑首刻有七佛像。碑通高三五○厘米,宽一○八厘米。碑文共三十行,每行八十五或八十六字不等。原碑现立于西安碑林。 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特殊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历来有[书圣]之称。他的墨迹大多已经散失,到了明清两代,真迹已一无所存,只剩有少部分唐人的钩摹响拓本。宋代淳化、大观时所刻的帖,大都是些零篇短札,而?这些帖的宋拓原本,也非常稀少,所以这块圣教序碑,便成为今天研究王羲之书法的重要资料。 此册《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系北宋拓本,淡黄麻纸精拓,纸墨相宜,捶拓精致,字口锋利,蜡光如新,是国内现存最好的拓本之一。此本原为明代刘正宗旧藏,每行约十一字,经重新割裱,每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