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R.华莱士著金恒镳、王益真译的《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Ⅰ)(精)/远行译丛》是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在马来群岛考察时的旅行见闻。 1854年3月,华莱士前往马来群岛,发掘并采集不为西方世界知晓的动植物种。他在海岛间流浪八年,旅行约一万四千英里,共采集十二万余件生物标本。 本书记载了他所观察到的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大花草科的巨花、“蝴蝶中的王子”大型绿翼鸟翅蝶、酷似人类的红毛猩猩、绝美的天堂鸟、美得难分轩轾的各色昆虫,还有风俗各异的岛民和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观。
去骑车、遛狗,和在阳台上晒袜子的老太太说一声:“你好啊!”,但不要打扰横睡在路中央的流浪猫;也去更远一点的地方,陪友人不断地走在林间、直至山顶,或鼓励拿着冲浪板的路人加速冲进大海。 “我尽力去做一个,不由关系网所塑造,而由山海塑造的人。” 《自在京都》之后,资深媒体人、前《新周刊》主笔、《人物》专栏作者——库索,在决心自由生活的五年里,写下这本时间更久远、路途也更漫长的书。 如果说《自在京都》是一本像旅行一样生活的书,那么《纵身入山海》就是一本像生活一样的旅行的书。“看似写的是山海,其实写的是光,是我追寻的光。是面对面与我同坐的仓本聪老师,是去世多年后田中一村的小屋,是五岛医生的诊疗所……是我遇见的一切人,然后又告别的一些人。” 借助山海、借助库索身为外来者更为新奇和友善的视角,
《水问》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 本书共分六卷,始于《花诰》,终于《化音》。其中每卷以卷首语拈出主调,使整本书卷卷相续而合成总体,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义,也是全书的谜底。简媜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清晰地记录往日心灵的史迹。《水问》也被简媜称为是自己的“断代史”。
《水问》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 本书共分六卷,始于《花诰》,终于《化音》。其中每卷以卷首语拈出主调,使整本书卷卷相续而合成总体,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义,也是全书的谜底。简媜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清晰地记录往日心灵的史迹。《水问》也被简媜称为是自己的“断代史”。
本书精选人民日报大地副刊2018年近百位作者的散文、随笔结集而成,本卷的主题名“人在草木间”。在题材主题分类上,2018年选本由讲述、随想、风物、忆旧和伟大征程等多辑组成。这些散文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意境深邃,为读者提供了一道2018年年度散文选本的盛宴。
“寻找北大”,其实是寻找一个美丽的梦境,梦中有刘文典先生在月光下向学生讲《月赋》的场景,有法律系某生“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喝二锅头、啃猪蹄,醉乎梁启超先生墓前,咏而归”的理想,有曾昭抡教授“生活里边有个东西,比其他东西都重要”的对信念的坚持。 本书追忆北大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重逢一份让人温暖的情绪,挽留一种正在消逝的大学精神。 本书作者,年龄大者已逾七十,年龄小者二十出头,他们的大学岁月分布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每一个十年里,他们关于北大的记忆跨度与共和国的历史长度相当。在他们色彩缤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生命的枝条自由朝向无垠的蓝天。
迅速更新的诊疗技术让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埋头于科研,留在患者床边聆听患者的陈述,与之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医学已经从交谈的艺术变成了沉默的技术。“医学人文在行动”的实践调研活动,走进临床,走近医生,观察学习,提出建议,至今已十整年。 《做有人文情怀的医者》即是在活动中深受临床医生们的鼓舞,也感受到医生们工作的辛苦和敬业,并将这些所见、所闻,这些感动记录下来。希望在医学领域里的每个人,都能在脚踏实地的同时,还不忘仰望天空,并将其与心中的道德法则相融合。
在山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自然的静谧中,寻找到一种本真质朴、充满诗意的生活。一群写作者,走进天目山,寻找那些散落在高山、森林、湖泊、云朵深处的人与故事。他们发现,和隐居不同,山野栖居更接近生活的本能和真相。在这39个关于民宿的故事中,有人闲坐静观山中云起,有人回归生活柴米油盐,也有人在缓慢诗意的生活节奏中重拾少年梦想……不论他们当下是忙碌充实还是悠然舒缓,他们在山中为自己构造的小小居所,都成为诗意的栖居之地。
《凝望藻溪》以摄影图片为主体,试图通过视觉的形式和简炼的文字,全方位展示藻溪的自然山水和人文历史。《凝望藻溪》所用图片以周功清的摄影作品为主,同时采用所征集到的各地摄影家摄影作品。无法采用摄影方式表现的图片,也请画家精心绘制。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藻溪丰富的人文资源,选录了历代以来关于藻溪的文字,也包含一些当代的文学作品。 《凝望藻溪》结构按遗迹遗存、古村老街、魅力山水、迷人生态、旅游休闲、人文荟萃、民风民俗、特色小吃、崭新面貌、美好前景等十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基本按照时空顺序排列,自古到今,并展望未来,凸显藻溪“和谐山水城”、“生态中心镇”的发展意旨。
《刹那的生命灵性》主要内容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去哪儿了、爱情不过是彼此达成的人生契约、爱情是艺术,婚姻是技术,离婚是算术、抱怨是自己给自己心灵上的一把锁、比勤能补拙更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和不要辜负每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收录了史铁生关于陕北的所有作品,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公认为作者成名作。此外还收录了《插队的故事》和《黄土地情歌》等名篇。感情深厚,回味无穷,在文学艺术的某些方面不可多得。
《西西弗神话/企鹅经典》是一部哲学随笔集,原书的副题是“论荒谬”。在加缪的哲学思想中,荒谬不是作为结果,而是作为起点来提出的。他从荒谬这个前提出发,对人的存在进行探索。既然我们面对的是荒谬的世界和人生,那么,荒谬是否就必然要引出的结果呢?在加缪看来,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应该是幸福的。加缪认为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它是反抗的对立面,它想消除荒谬,但荒谬却永远不会被消除。这正如西西弗的命运,他受到诸神的惩罚,要不断将滚下山的巨石一次次推上山顶,西西弗明知自己是徒劳,但依然推巨石上山。他的行动本身就是对荒谬的反抗,他清醒的意识就是对自己幸福的感知。
《金蔷薇》是一本创作经验谈。在《金蔷薇》中,作者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经验,而且还研究了其他许多大作家(如雨果、福楼拜、莫泊桑、契诃夫、高尔基等)的创作活动。作者在这里探讨了写作上一系列的重要问题:作品构思的产生过程;作家应如何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磨炼语言;想象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人物性格本身的逻辑性;灵感;等等。这一切作者是用清闲优美的散文笔调、以叙述故事的形式来写的,所以特别使人感到亲切动人。尽管作者自己说,这不是创作活动的理论研究,也不是写作技巧的入门书,然而他那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可作为初学写作者的参考和借鉴。就是对于一般文艺爱好者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提高他们的欣赏力。
本书精选人民日报大地副刊2018年近百位作者的散文、随笔结集而成,本卷的主题名“人在草木间”。在题材主题分类上,2018年选本由讲述、随想、风物、忆旧和伟大征程等多辑组成。这些散文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意境深邃,为读者提供了一道2018年年度散文选本的盛宴。
“一寸相思一寸灰。岁月流逝,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殆尽,但如果你曾经尝过灰的味道,垂暮之年也会在瞬间让你年轻起来。” 《一寸灰》集结了专栏作家、影评人毛尖近年发表的68篇随笔。电影评论、文学评论、生活随笔等兼而有之,随手一翻即见生趣。毛尖文风犀利、语藏机锋,堪称“毒舌”,可嬉笑怒骂之间,又有“世俗的温暖”,她能不着痕迹地“将完全不曾发生过关系的事物容纳进一个魔幻的瞬间”:从黑帮片演进发现文化价值,从综艺节目开播引申至节制美学,从包法利夫人谈及“我”外婆,从美剧英剧透析七夕脱单指南……如黄裳所言“毛尖用笔之活,近时无两”。
《西西弗神话/企鹅经典》是一部哲学随笔集,原书的副题是“论荒谬”。在加缪的哲学思想中,荒谬不是作为结果,而是作为起点来提出的。他从荒谬这个前提出发,对人的存在进行探索。既然我们面对的是荒谬的世界和人生,那么,荒谬是否就必然要引出的结果呢?在加缪看来,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应该是幸福的。加缪认为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它是反抗的对立面,它想消除荒谬,但荒谬却永远不会被消除。这正如西西弗的命运,他受到诸神的惩罚,要不断将滚下山的巨石一次次推上山顶,西西弗明知自己是徒劳,但依然推巨石上山。他的行动本身就是对荒谬的反抗,他清醒的意识就是对自己幸福的感知。
故乡是一代人的记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人经历着有史以来z大的迁徙,从农村到城市,从泥土到霓虹。故乡的草木光阴,是一代人与土地、父辈、家乡的记忆。周华诚用温柔的文字记忆自己与故乡土地的岁月、四季耕种、旧时风景、乡村慢生活,并配上金雪绘制的水墨插画,让人沉醉其中,向往田园。这样的生活,可能是你从未经历的,也可能是远在都市的你早已淡忘了的。故乡的墙畔花草皆是故人,浮云流水自有真情,这是作者满怀深情献给家乡的一首童谣。
诗歌需要用心去爱,童年需要用心关怀。“心爱童诗系列”精选了当下中国极具代表性的6位儿童诗人的作品,囊括了两岸三地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诗人,体现出现代中国儿童诗多样的风貌。在这里你将感受到林焕彰的极富童趣、金波的诗意唯美、徐鲁的真挚自然、王立春的浓郁东北风、韦娅的活泼俏皮,以及巩孺萍的纯净美好。心爱童诗,一套值得期待的诗歌绘本。《窗前跑过栗色的小马》收录了巩孺萍的经典儿童诗歌。稚拙、童趣、温馨的插图与诗歌相得益彰,将童真童心展现无遗。
《九栋(精装本)》是诗人、作家、剧作家邹静之的一部文学力作。 《九栋(精装本)》共分两部分,部分《九栋》描绘了作者少年时期在北京某机关大院的成长历程,第二部分《风中沙粒》则讲述了作者作为知青在北大荒的青春岁月,整个作品情感深厚,笔触精湛,同时折射出那个年代中国大陆独特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