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江湖》是一部散文随笔集,收纳了作者停止网络更新后的叙事散文。在书稿中,作者以他特有的笔触,描写了狱友黎爷、社会政治运动中起伏的老谭、具有革命理想的表哥,以这些大背景下、动荡年代的小人物命运为切入点,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不能轻易被忘记的伤痛。除此以外,野夫进一步扩大视野,探讨了当代教育中的缺失、台湾中仍然保留下来的“民国”范儿。
本书为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的四部笔记合集,包括《人的疆域》《钟表的秘密心脏》《苍蝇的痛苦》《汉普斯特德补遗》,创作时间跨度从1942年直至1985年,是卡内蒂小说、政论、回忆录和戏剧作品的重要补充。卡内蒂一生经历流亡与漂泊,是20世纪欧洲苦难的缩影,他自青年时代起就将“笔记”作为一种严肃的文学创作体裁加以实践,在笔记中对自己的观察、记忆、灵感与哲思进行即时的记录。本书是持续半个世纪的独立省思过程的结晶,堪称这位文学大师的思想地图,展示了他思想发轫、成型与转化的脉络,和对20世纪历史的见证。
投资人生下一站,做个生活美学家。阅读周作人,是为了生活。像周作人一样恬淡平和去生活。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周作人说应该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在他看来,生活中无用的装点,愈精炼愈好。在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谈不关紧要的天,是颇愉快的事。《日常生活颂歌》是周作人闲适文风小品文的精粹,喝茶饮酒、赏雨谈天、故乡美食、各地风物,以及世上无一不可言的草木虫鱼在他笔下尽是情意绵长,隽永淡远。周作人谈吃也好,言物也罢,重要并不在于所说之事物本身,而在于谈及此时对待生活的那种长闲逸豫的况味和风度。生活的美是一种近似无用的闲情。愿你也能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
文学写作是以另一种角色在人生旅途之中观赏心路风景、采撷心灵之花,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休闲。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进行文学写作,或诗歌、或散文,以诗言志、以文抒怀,对人的性情、品格都是很好的修炼。这不光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一个人的思维,如果长期单一不变,往往容易形成定势。如果一旦形成定势,不再追求创新,不再注入生机,就会陷入僵化,而僵化对领导干部来说是最忌讳的。一般来说,文学创作往往追求领异标新,作家往往对社会冷暖、对人情世故具有特别敏锐特别深刻的感受。习惯于抽象思维、政治考量的从政者,多一些文学思考和写作体验,就会多一些透视社会的角度,多一些体贴百姓的情怀。这对从政者自然是大有益处的。《高路入云端》由刘上洋编著,分为 水之远 和 山之高
美学大师蒋勋从《诗经》《庄子》讲到文人书画长卷,从《千里江山图》讲到唐诗宋画,无论走到北海道的乡野、京都的寺院、旧金山,还是隐居池上,他心中挂念的都是王羲之的手帖、空海的书法等东方文学与艺术。他将自己的生命感悟融入这些他怀抱深情的事物,发觉云淡风轻或许才是生命的佳境界。
一本女性修心启示录。 娓娓道来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苏青、宋美龄、阮玲玉、胡蝶、许广平等女神们的传奇一生。在世人眼里,她们无不绝伦、芳香袭人,然而谁又知道,风光背后却是异样的艰辛和苦涩。 世间本无传奇,所有的幸福都拖着黑色的尾巴,愿我们读懂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人生。 灵魂有香气,是对别人心存善意,也不委屈自己。当感受不到同等友好,有能力转身离去。 灵魂有香气,是珍爱自己,懂得让自己高兴。即便选错了职业、爱人,也能即时纠错。 灵魂有香气,是进退自如,得体有度。不拧巴不紧绷,与生活握手言和。 灵魂有香气,是投资自己。眼界宽广,才能包容别人与自己成长的不同。 …… 愿不的我们,都是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和屏幕上的崔永元相比,《不过如此》中的崔永元依旧像 邻居大妈的儿子 ,依旧平和中带点坏笑,依旧幽默机敏,依旧妙语连珠。不同的是,电视上的崔永元多是让别人实话实说,这次是对自己实话实说。他说,38年长成一个萝卜,一片一片切给人看。书中记述了次做节目时的尴尬;谈话节目中的人文关怀;浓得化不开的英雄情结;对小人书的如醉如痴。当然38年长成的萝卜也有疮疤,比如:因为撒谎,受到母亲严厉惩罚;学生时代顽皮的恶作剧;在报社时的郁郁不得志等。全书没有大喜大悲的起伏,没有跌宕曲折的情节,但那种不疾不缓中的自嘲,字里行间流露的人情味,都令人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动不已。
《出神》分为两部分——“散”和“文”。“散”的部分比较有特色,写的非常自由,没有任何预设的形式制约,能够真实的表达本来就随意偶然的感触。不试图“成文”,不试图得出“结论”,缺少读者意识,是纯粹的“私写作”,带有喃喃自语式的真挚和亲切。以这样“自恋”的方式赢得那么多读者,这是令作者也感到极其惊喜。 自由的写作是严肃的写作。由于完全是为了让自己满意而写,“散”文字是作者用心的作品。纯粹从文字和生命体验准确呼应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作者自己满意的作品。其中包含了作者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这些篇章看起来彼此无关、各自偶然,但是通篇读来,气息相通,可以触摸到作者真实深处的精神生活。 这是在可展示的前提下大限度的真诚,在一个也许不够广大的人群中,这种真诚具有其特别的感染力和传播
本书是余光中先生临终前亲自审订的散文集,展现了先生对故园与人生的思考与怀恋。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乡愁是心头的月光,但若得遇心安,处处亦可为吾乡。在文学的爱与美中,愿读者可以和余光中一起,体味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心灵丰盈者在暮年的沉静与洒脱,寻找生命的真谛。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是“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一生的注脚,也是时间与空间的归宿。
《失败之书》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这本散文是诗人在流浪的路上的一些采撷。诗人北岛说,散文和漂泊之间,按时髦的说法,有一种互文关系:散文是文字中的漂泊,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在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三四年间,他曾住过七个国家,搬了十五次家,这就是一种散文语境。北岛自80年代末移居国外后,就开始了其漂泊的一生,在流浪中不断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北岛: 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 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
《身边的江湖》是一部散文随笔集,收纳了作者停止网络更新后的叙事散文。在书稿中,作者以他特有的笔触,描写了狱友黎爷、社会政治运动中起伏的老谭、具有革命理想的表哥,以这些大背景下、动荡年代的小人物命运为切入点,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不能轻易被忘记的伤痛。除此以外,野夫进一步扩大视野,探讨了当代教育中的缺失、台湾中仍然保留下来的“民国”范儿。
这是当代著名学者、深受广大青年欢迎的教授新作品。全书由钱先生近些年来对大学生、研究生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的精彩讲演26篇(外加1篇长序)整理而成。这些讲演不仅着眼于青年成长、成熟、成为时代精英所需要的材质、训练和应注意的实际问题,而且着眼于建设现代化国家和美好人生所需要的家庭建设、学校教育、社会秩序、体制和文化传统,作者以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精密观察、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精深研究和对理想的瞩望,直面真问题,提出真见解,视野广阔,正心培本,对各界读者都有启益思维、解除蔽惑、开阔视野与心怀的作用。全书语言亲切,流畅,坦诚,富有激情,处处闪烁着思想、智慧和人格的光芒。
与一座老城的美丽邂逅、细笔勾勒的山城记忆、领略独特的黔贵风情、目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儿、感受人文荟萃的西南山城、品味绽放在舌尖上的别样烟火、听行商坐贾的喧嚣市声、忙里偷闲做一个爽朗的贵阳人、探寻文化名家的筑城足迹……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贵阳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再现了老贵阳人的性情与生活。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
生活里,都是隐喻。就像我提笔的时候,常觉得所有故事都已经写过。 人生像无法闭合的圆,孤独如伤口永远敞开。 陶立夏著的《生活的比喻(精)》写给所有我在你生命里缺席的时刻。人生里总有想要放弃的时候,告别般挥手切断所有关联,不管它们是束缚也好,牵绊也好,温柔关怀也好。切断。 在重逢之前,我们都要各自走完很长很长的路程。
《大记》一书,是陕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的作品集。 “大”西北地区称呼父亲声音。大者,位尊也,德隆也,广博也。把父亲称为大,可能是人类对父极其崇高的称呼。 我就把我父亲称为大,呼叫时要拖长音,而且拐弯,大啊……。这种叫声会唤醒一个男人做父亲的崇高感和力量感,换来的是儿子或者女儿在这个世界上极其坚强的依靠。 本书除收录作者的长篇散文《大记》外,还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文章、剧本、小说、诗、词、歌、赋、联、祭等精品七十多篇,共五十多万字。
周国平亲选全新散文集,书中包涵了:如何让生命回归单纯、怎样去寻求智慧的人生、如何做到简单的生活、如何学会与孤独和平的相处、怎样获得恰到好处的爱情和怎样保持自己灵魂的高贵,六大人生主题。写给所有孤独而丰盈的灵魂。 n 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 n 追寻人生谜题的路上,你并不孤独,周国平就是你的同伴。
《开卷随笔文丛:旧风旧雨》是作者所写京城文化名流的交往实录,文笔谨严,见解独到,文中所叙多为作者亲历亲闻,史料性、趣味性、文学性融为一体,是一本不多见的写人的随笔集。《开卷随笔文丛:旧风旧雨》为随笔集,开卷随笔文丛之一,融史料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丛书:我在暧昧的日本》收录了日本当代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十七篇随笔,主要包括与中国作家莫言的对话、演讲、时事评论、文学创作谈、人生感悟等内容,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介绍、总结了作家的生活、思想及创作实践。其中有和大量动情的笔墨介绍了他和智障的儿了光(后来受到鸟到声启蒙而成为一名音乐家)的“共生”生活及这种生存状态对其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贯穿全书的最鲜明的主题是对“暧昧”这一日本国民性的锋利解剖和无情批判。身为日本国民,大江健三郎深谙此种国民特性在其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及负面后果。他的剖析鞭辟入里,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向上、团结”的民族在期 “集体主义”外衣下的猥琐。 作为一位悟性极强的作家,在大江的笔下,无论是对普通人的描写还是对整个民族、国家的刻画,都透露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