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学校”,这是夏山学校百年的教育主旨。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可以真正做自己,穿自己想穿的衣服,不受管教和压制,也不会被强迫上课。然而,在夏山几乎没有孩子逃学,也很少有孩子想家,每个孩子都能独立自主地生活。 夏山学校是《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原型,被世界各地的家长和老师誉为“极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这所学校的创始人A.S尼尔因践行自由教育的理念而名声大振。在本书中,他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直击孩子说谎、自卑、哭闹、不遵守规则、缺乏学习动力等典型问题,为父母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解开种种教育难题,唤醒孩子的自驱力,养出自尊、自律、自强的孩子。
听过很多妙招,拿来一用并不灵;同一方法,彼时奏效,此刻却不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创建沟通平台、置换沟通身份、奉献真情实意、营造平等热情的氛围等,这些是沟通之“道”还是皮毛之“术”? “家校沟通,没有痛过你不会懂”, 梅洪建 老师这样说。在这部呕心沥血的作品中, 梅 老师剥开内心之痛,以两个班级比较对照的方式行文,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剖析中揭示真谛。 梅 老师首先勾勒了家校沟通的两个点—班级定位和家长委员会,然后用诸多笔墨呈现了全书的关键内容—家校沟通的三条经线和四条纬线,后总结了可以让沟通工作锦上添花的家校沟通之“术”,轻松破解家校沟通中的诸多难题。 此外,本书还传达了这样的理念:家校沟通,表是沟通,里是做事,一个班主任的做事理念和做事能力才是沟通的核心。读者既可以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