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一书共分四个部分:课程管理的策略、课程管理的实施、课程管理中的角色与责任、课程资源的管理。部分探讨了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管理结构问题;第二部分研究了课程的计划、课程的监控和课程的评价等课程实施方面的管理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课程管理机构的角色及其责任;第四部分讨论了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本书的理论基点是“教育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有效学习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深刻地揭示了课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问卷编制指导》问卷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重要工具。《问卷编制指导》就是专门针对学校教育研究而撰写的指导教师如何开展问卷调查研究的一本工具书。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问卷编制的基本原理、规则、方法与程序,引导读者学会如何编写问题、构建问卷、评估问卷质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报告。
鉴于听课、评课在校本教研及各级教研活动以及学校管理、教师考核、检查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为充分发挥听课、评课的功能,本书邀请了在省、市各级活动中有较高评课水平和对评课有研究的教师,收集了一些省、市校本教研先进单位的评课案例。这些评析以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对教材的分析到位,对教法的剖析有理论深度,对老师们学习理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参加各种考核有的指导作用,使数学教师读后有所领悟和启迪,使校本教研更加扎实有效。
张五常教授旅居美国,上世纪80年代回中国香港执教,并将自己身处中美不同的教育环境下的求学经历和教育理念差异著书论述。本书从教育理论、求学方法、个人求学经历、教育制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多角度地阐述了中西方教育制度和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了深刻地对比和分析,如言辞犀利地抨击港大“校外主考”制、公立大学存在的弊端等。 张教授的观点别开生面,他认为教育就应该从学习兴趣入手,从而渐入佳境,就如同他在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图书馆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啃书一样,不依附于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规则,培养个人的创造性,这才是教育发展的未来前景。
《社区教育原理》一书,对社区教育基本原理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既表述了我们的理论观念,又介绍了我们所推动的部分实验成果,具有可读性。它是社区教育和教育社会学的学术著作,也可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教材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和实际工作者的参考书。 在20世纪社区教育受到重视不是偶然的,有着广阔的国际背景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致力于推动社会教育,使社区教育在促进社区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社区教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普遍的文化现象和教育实践,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学者的重视与支持。
本书是孙绍振先生数十年文本解读理论及细读范本的集大成之作,共分 “理论批判篇”与“经典文本解读篇”两部分。上篇在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前沿的学理基础上,以中西互补为原则,系统建构了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的文本细读理论;下篇是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进行细读的分析文章,这些文章深入浅出,既在文学评论领域占有领先地位,也对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细读方法与文本赏析范本相结合,语文教师既能从中学到方法,提高赏读技巧,又能参照赏读范本学以致用,提高阅读教学设计及授课水平。
这本《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译自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教授的《PeerInstruction》一书。马祖尔教授自1984年起在哈佛大学担任基础物理教学工作,他和他的物理教育研究小组在教学改革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自1991年创立并逐步向全世界多所学校推广了同伴教学法。 同伴教学法使用专门设计的用于揭示学生概念错误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测试题,借助计算机应答交互系统或选项卡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剖析概念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大班课堂教学中构建了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 《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内容包括分步骤地指导教师如何在大班教学中实施同伴教学法,如何利用已有的讲课材料来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时,本
为了方便学习,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模块都包括互相穿插的学习内容,为学员有效地研究艺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提供多种途径。 模块:章和第二章,为学员提供了深入了解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的机会。其中包括: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的背景;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的多种取向;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模块: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介绍当代发达国家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其中,主要介绍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 第三模块:第七章和第八章,着重阐述艺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阐述统整艺术各门类的综合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融诸艺术门类为一体、以社区为取向、以艺术治疗为取向
长期以来,课堂面对面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如今,计算机网络、移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影响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不断融入教育教学领域,多种形式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在教育界和媒体中使用“混合式学习”有一个“金发带问题”的困惑,即人们使用这个术语要么太宽泛,指的是教室中使用所有教育技术;要么太狭窄,只指他们喜欢的混合式学习类型。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提出的混合式学习系统结构,是由学习者、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空间组成,其中,人的因素(学习者及其助学者)构成学习社区和成员之间的社会性关系,形成一种规范和文化;物质因素构成学习空间,形成虚实融合的无缝学习场所和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信息、传输知识,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启迪
《当代西方学前教育译丛:幼儿创造力与艺术教育》是关于幼儿创造性艺术的实用入门级书籍,定位为培养新人职幼儿教师或有经验的幼儿教师的创造力。本书的章提供了理解创造力的背景知识,包括有助于理解创造过程的重要性的各种理论、研究以及环境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的创造性潜力,重点强调每个幼儿教育者身上所潜藏的创造力。第三章分析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与创造力的关系,教师们可以据此在教室中创设能够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游戏环境。
本书是作者在近五年来研制语文课程标准和参加语文课程实验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认识与思考。对于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什么的探讨。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语文课程目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学习方式和语文教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在理清这些具体的改革内容是如何从历次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演变、发展而来的基础上,阐释了改革的依据,提出了实际操作的建议。
这是一本不寻常的历史教育著作,全书56个教学案例涉及31位教师和学生作者,并呈现出一幅视野广阔且色彩斑斓的历史教学新图景。在这幅图景中,找不到艰涩的理论,可是你会随处沐浴理论之光;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精彩,可是你会觉得书中的教学设计顺理成章。 本书无一处要与传统的历史教学做主观上的决裂,但它的确无一处与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和方法相提并论。把有人性的历史教育放在了位,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在这一基础上实现;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智慧在课堂上都得到自然的释放,这便是本书力图追求和凸显的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本书从智力落后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成因以及智力落后教育的一般和特殊问题。重点探讨了智力落后概念的是指、智力落后儿童的身体、神经活动特点、心理特点(尤其是从脑损伤的角度探讨了认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智力落后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以及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此外,对智力落后教育的一些特殊问题,如感知训练、行为训练、职业及家庭教育等,也进行了介绍。特点突出、视角新颖、材料丰富,值得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一线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研究人员以及智力落后家长和社会人士一读。
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在承担本科教育的院校中,地方本科院校数量居多,在全国700多所大学中,除少数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办成应用型大学,而办好这些院校,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对近200所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它们的办学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办学模式趋同。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大学应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纳入教育教学实践中,重新研究教育教学实施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合理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为社会生产和经济部门提供“用得上、留得住”
本书中所有的艺术理念、指导程序以及教学实例均来自于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针对由实习美术教师和小学教师授课的各个层次的学生,并已经过实践检验。这些理念、程序和实例源自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源自对世界各地的画廊、博物馆和美术课堂的观摩,也源自同学们慷慨分享的个人美术作品。 本书的两个主要功用是:一、学习艺术;二、创作艺术。本书旨在满足广大朱来小学教师、未来美术教师、实践课教师、小学管理者、学校董事会成员、学生父母,以及千千万万在艺术之路上求索并希望有所成就的人。书中的信息阐述了如何规划学生的美术实践,激发学生对于实践的兴趣,从而强化每个人不同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才能。本书阐释了如何将艺术传授给学生们,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条直接的、可行的途径。
如何为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设定教学目标?如何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如何为研究性学习制定授课计划?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变革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书具体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书中清晰地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单元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为跨学科主题单元的设计提供了系统、实用的指导,包括如何启动一个跨学科主题单元、制定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等。书中所提供的3个详细、完整的跨学科主题单元授课计划极具参考价值,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