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原名《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本书和市面上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汇编版本不同,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著,原滋原味还原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随书附赠同款笔记本,让您边读边记录下所思所感。 《给教师的建议》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图书中,极其著名、且被人广泛传颂的作品。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门针对教师,写了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 内容充实,全面地反应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师实践。这一百条建议,每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包含情感,非常利于阅读,是一本教育的经典图书。
本书是国际著名课程专家佐藤学教授从事教育研究工作20年,在日本、美国近万间教室进行实践观察研究的总结。 作为行动的研究者,作者拜访了世界各地的幼儿园、中小学和护理学校,和老师们一道,探讨对课堂和学校进行改革。他推动着教室里活动的、协同的、反思的学习的实现,促进着学校里老师们互相成长、同事性关系的构建,推进着学校和社区合作,并提出了 学习共同体 这一重要概念,不断推动学校从自身入手进行改革。 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带给教师诸多有益启发,对众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更能加深教师对课堂的理解。 本书适合于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中国教育改革的人士阅读。也特别适合中小学幼儿教师和校长培训。
学生又在做小动作,学生又在交头接耳,教室的一角嗡嗡之声 又起,面对这种情景,你该怎么办?视而不见?怒目相视?大声呵斥?把学生 请 到教室外?又或暗自伤心垂泪?现在,只要你 略施小计 灵活地把课堂管理6步法应用到你的课堂: ★关键的开始:了解和使用学生的名字 ★避免匿名的和悬空的问题 ★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 ★避免给出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指导语 ★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 ★增进课堂的互动 你的课堂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都会爱听你讲,你担心 的课堂情景也会迅速减少,直至不再发生。
上好每一堂心理健康课、实现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心理健康教师们肩负的重要使命。教师们将心理健康教材作为重要参考资料的同时,还应当综合考虑自身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多种因素,做出*贴近教学实情的课堂教学设计。本书从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出发,针对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提供了一系列适用于高中不同年级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包括学情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并辅以其他参考资源,目的在于帮助教师们巩固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40多年前,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魏书生以严整、科学、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新颖的互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引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本书即他的经典著作,以班主任工作为主题,全方位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包括班主任的自身定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班级管理的人性化、自主化、个性化、特色化,高效的学习方法,等等,从指导思想到管理措施,再到工作细节,完美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别具一格的工作作风。 本书内容丰富,情感厚重,风格平实。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让人身临其境,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深刻的思考闪烁着师者的智慧光芒,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被广大教师尊为需读教科书。很多学校、教育局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之下的新课程设计、新课堂创设应该是什么样的?身处多改并行、多改交融的教育大变革的时代之下,为人师者如何与时俱进、因机制变?本书的38个精品课例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念出发,在大单元的视域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前置任务为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富有语文味的情境活动,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让其切实体验文本的精妙处、苦心孤诣处。本书对高中语文一线教师的实践富有参考意义,也可为年轻教师、在校师范生参加各级教学技能大赛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书是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中的一本。本套丛书聚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典型案例,聚焦PBL 6大关键问题,解构PBL核心环节,通过2大主题系列、9本独立手册、43节结构化微课,构成 支架 资源 的学习设计。整套书注重任务驱动,强调理论讲解与案例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服务一线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 本分册共分四课,分别是认识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的维度、评价量表的尺度及具体描述、评价量表的使用,系统介绍在项目化学习中较为常用的评价工具 量表的设计与应用。在阐述的过程中,结合2020年浙江省项目化学习网络公开课中的8个课例,采用对典型评价量表进行分析的方法,让读者对评价量表的结构、量表要素(任务描述、维度、尺度、具体描述)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同时梳理常见评价量表的基本范式及其他变式,注重从分析的
《教育的目的》这是一本值得我们所有人细细品读的奇书!怀特海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并引导他们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本书从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节奏、数学课程等多个方面论述了这一主题。作者坚决反对填鸭式教学,反对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反对没有激情的让人止步不前的教育理念。 怀特海用他的禀赋与智慧告诉我们:教育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认识树林。教育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既是受教者,也是育人者。教育不但是对人的塑造,也是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一、本书分为四编。*编分为六章,主要考释《学记》写作三代及其历史背景,和《学记》作者的学术流派属性。第二、三两编为本书重点,按儒家经典的章句凡例,分为二十二章(第二编十章,第三编十二章),采取训诂与义理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内容,大体分为校文、注音、释义、译意、评说。第四编分为四章,主要评估历代《学记》注释,和《学记》在中国及世界教育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二、从东汉到近现代,历来有关注释和评论 学记》的不下一百五十家。为便于学习和研究者探索,本书尽量提供前人所持不同看法和饶有新意的著述,以供参考。 三、本书吸收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经学史、古代哲学天、文化史、教育学史、心理学史等研究成果。凡属有裨于进一步研究《学记》的,均不遗余力,征引力求翔实,解释力求明晰,分析力求
本书以《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为理论基础,通过回应一线教师关心的十个问题,围绕 小学语文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 小学语文大概念提取与单元架构 小学语文大概念教学设计 等展开论述,帮助教师把握语文大概念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关键要素。本书按照六大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每个任务群选择一个主题并按照大概念教学的理念进行了单元整体规划,同时以关键课例的形式为教师呈现了大概念教学的详细过程。从目标设计到评价设计,再到过程设计,用 工具 示例 的方式帮助教师把握大概念教学的实践要领,实现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
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紧密围绕心理健康教材内容,指导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受篇幅和不同版本的学生用书的限制,本书总体介绍该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要面临的心理困扰、一般性的解决办法等,然后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主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测验和活动指导等,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充足的备课资料和备选活动。
本书是集蒙台梭利的理论思想与方法经验的大成之作,呈现出了蒙台梭利的革命性教育观念。本书中,蒙台梭利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结合实际的现象和自身所得经验,揭示出了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内在发展力量,阐释了儿童具有吸收能力的心智特点,思考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本书体现的是蒙台梭利后期的一些教育思想,其中,一些理念超前于她的教育界和心理界的同行,特别是,书中提出了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孩子的知识是通过他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获得的,以及教育必须与人类自身的实际相符合等。本书对儿童发展和传统教育的思考与分析,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及所有研究儿童和社会的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观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本书围绕幼儿教师 想观察而没时间、不会观察 的问题,主要解决观察实施的可行性问题,全面阐述幼儿教师在观察儿童后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详细介绍幼儿教师观察儿童的方法并据此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和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同时提出将观察儿童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全书内容语言通俗,内容具体,提供的诸多真实、具有参考价值的观察案例,实践性强,可供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本书针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简称《规则》)的内容进行细致准确的解读,辅以丰富且典型的案例及其解析,以帮助中小学教师、校长等读者正确地理解《规则》、使用《规则》。本书按照《规则》的结构展开,着重探讨了教育惩戒的实施部分,以解决一线教师不敢用教育惩戒、不会用教育惩戒的问题。本书的编写以实用为目的,相信中小学教师在通读全书后,一定能够迅速掌握教育惩戒的实施要求,并能够在实践中敢于科学、准确地实施教育惩戒,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低段写句教学,如何开展中段段落写作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段篇章写作训练,如何展开扎实有效的作文课教学活动?《全国模范教师的48个小学作文教学锦囊》 为读者进行了翔实的解读。 全书通过四个锦囊包,为语文教师、学生及家长打开了一扇窗,既开拓了作文教学的视野,抓住了作文教学的金钥匙,又让学生了解了如何从低段打牢坚实的写作基础,继而文采飞扬,妙笔生花。
本书是当代教师进修丛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分册。全书共分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合合理,具有较多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及教师阅读、学习、参考。 本书是钟启泉教授主持的“九五”*重点课题--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和研究的成果。进修是教师知识更新的源泉,是教师有效工作的活力机制。古人云:“人才置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科委带除了进修的真谛。 而这本书就是围绕着这一真谛。充分反映国际教育界*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课题的比较研究成果,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设
一所中学,没有了行政班,没有了班主任,没有了班干部。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200余个社团,40余款校服 这是北京十一学校。 这些归因于一场静悄悄却震撼人心的改革。多年来,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团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调整组织结构,进行各种激动人心的创新。在十一学校, 因材施教 正在落地。 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李希贵校长记录了这场改革的心路历程。在书中,读者能感悟到改革的艰难,分享改革者的智慧和创意,体会到改革者的追求和魄力。这是一本 做 出来的书。 十一学校并非不可学的 特例 ,它是一个样本。所有怀抱教育理想、追求美好教育的人士,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本书适合于以下读者: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对中国教育未来有所期待的人士阅读。本书也特别适合于中小学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