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为语文教育专家、杂文家吴非的教育随笔的结集。文章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充分展现了一位资深教师、教育专家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文笔老练,促人深思。 总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良知,没有了希望,到处是德性的沦丧精神的堕落;总以为中国的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走进了瓶颈走进了深渊走进了黑暗,因为社会中的一切势利恶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经渗透到学校这块所谓的净土……但,读完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我空洞无奈形同沙漠乃至有点绝望的心海里,似乎有了点希望和亮色;展眼四顾,再看眼前的社会,似乎有了点儿信心和希望,是的,信心和希望! 《不跪着教书》,这是一个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从灵魂深处或者说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椎心泣血的呼叫;这是一个高举
《好学校之境》围绕“什么是好的学校”这一主题,从校长成长、教师生长和学校发展三个方面切入,共提出36条成就好学校的建议。本书既有任勇老师结合自身担任校长的经验感悟,又有作为教育学者的情怀和反思,从许多看似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提炼出不少富有启迪意义的教育箴言。
周玫编著的《德育与班级管理》是在华中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教育类课程教材开发工作的计划下进行编写的,其目的是为公费师范生的在职培养提供相关课程的可读文本。 本书介绍了德育概念、德育的本质和功能、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等内容。
《大夏书系:班会课100问》具备应用性,可操作性强。但读者不能满足于操作层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支撑一次成功班会课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书中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读者可以参考借鉴,但不宜简单搬用,应结合自己的班情灵活运用。
无需利诱,不要惩罚, 150种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本书通过帮助学生满足其追求自主、胜任、联系感、自尊,以及乐趣的学业心理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施加强有力的影响。 运用50条有研究基础的建议和100种经过教师验证的教学策略,你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在满足感。这些活动和建议,是坚实的研究发现和许多有能力、有经验教师的宝贵心得,因此有效而实用。 对于每一种策略,作者明确界定了策略的目的、步骤、适用年级和学科领域,然后讨论策略可以进行的变化,并说明如何将其轻松纳入现行课程之中。 这150种策略能帮助学生: ? 发展掌控影响自己生活的决定所需的自由。 ? 发现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就能获得学业上的胜任感与成就感。 ? 学会以增强情感安全和归属感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 ? 发展对自己的价值与重要性的赏识,对自己
本书是教授近年重要序言、重要讲话及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学生通信的合集,集中了其对教师、育人、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新思考。 这不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眼光、学养来谈教育的书,这是一个从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师生命体验中的教育,这是一个人文学者眼里的教育。于是,也就有了老师的两个教育关键词:“生命”与“立人”。
打铁还须自身硬!的老师才能培养的学生。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任何一个专业工作者的追求。赵希斌的这本《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与技能: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驱动;良好的个人素质——为人师表的前提;深厚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行为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的归宿。作者没有采取“说理”的方式,而是运用大量的案例,结合教师实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乃至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角度说明了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与技能。
本书率先提出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鲴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是有志于提升品位的教育从业者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
当今社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非常重要,教师与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教师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感情的沟通。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学习、总结、融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形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本书正是从此目的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借鉴多元智能等理论,以梅克的“问题连续体”为基本框架,构建有特色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并试图实现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避免课程改革中的“钟摆”现象,为教师开辟一条走进新课程的便捷之路,是《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的出发点。 本书除了阐述了“问题解决”教学的意义及其理论支撑以外,构建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提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施策略,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问题解决”教学在我国发展的“探索一规范一重构”三个阶段。此外,就如何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实施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与评价提供了有效的资料。
本书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近三十年的积累为依据,以教育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为主线,选择了一些近年发表的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力求以具体的课题研究为例,阐述教育科研方法,探索教育科研经验。根据内容倾向,把这些论述分为“高层认识”、“理论视野”、“实践经验”、“方法探析”、“国际比较”、“改革发展”六大板块。
《好老师在这里Ⅱ》是林文虎先生继《好老师在这里》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精彩教学实录的集结。本书通过一则则小故事,记录了书中的老师们在成为令人赞叹的“好老师”前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它不只是有关教育方法的记录,更让人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真义,为老师们提供更多教育体制内的创新教学法。期望每一位阅读本书的老师,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典范,或是和自己相似的身影,从而对自己的教法有进一步提升。更期望每一位家长,能因为看了这本书的故事,再度燃起对孩子的爱与宽容。
这套“大师讲坛”丛书,按照教育类别从浩瀚的大师创作中遴选出经典的教育篇章,将大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智慧系统、集中、分类地呈现给广大读者,为读者亲近大师提供了一条比较便捷的途径。依我看来,这套书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丛书共有10个主题,如《大师谈启蒙教育》《大师谈教育沟通》《大师谈教育激励》《大师谈儿童习惯培养》等,这些主题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或是将来,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教育话题,也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话题;二是内容经典,丛书所选取的文章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前提下,从众多的大师著作中选出的经典教育美文,都有的高度,融故事性和哲理性于一体;三是大师众多,丛书所选大师以教育家为主,囊括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等,既有先辈,也有就在我们身边的智者
本书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代表作。它阐述了教学的一般任务,总结出了33条教学的规则和原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了具体指导。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教育工作者参阅。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由周国韬、盖笑松编著,为了使学习者掌握有关内容,本书采用了一些心理测量工具和训练程序,这些内容要求学习者进行练习。编者们还将通过网络培训平台(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对本书的内容进行辅导,以便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知识,学会运用有关策略进行心理调适。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一种教育系统。本书选辑我国历代书院重要文献30篇,并加注释和译文,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历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并进而对传绪久远的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和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中华文化传统有较为明晰的认识。文献年代上起两宋时期,历元、明、清以迄于现代;所涉的十八家书院,分布于今赣、湘、苏、浙、粤、京等多个省市,代表性与地域性兼具。本书的编写,是对中国教育史的深入探讨,同时也有利于开阔读者的文化视野,提高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