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这是一本值得我们所有人细细品读的奇书!怀特海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并引导他们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本书从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节奏、数学课程等多个方面论述了这一主题。作者坚决反对填鸭式教学,反对把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反对没有激情的让人止步不前的教育理念。 怀特海用他的禀赋与智慧告诉我们:教育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认识树林。教育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我们既是受教者,也是育人者。教育不但是对人的塑造,也是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关键词,核心素养评价也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精心策划推出《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性评价》一书。 全书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即 如何通过形成性评价来落实核心素养 。本书先从学理基础、实施技术探讨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性评价,进而讨论了单元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开展了相关案例研究。这些案例直接关涉评价实践中的典型问题 如何让评价贯穿于单元教学;如何设计单元测试与单元过程作业;如何围绕系列化目标开展评价;如何凸显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十三五 规划202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 基于课程标
本书作者迪伦·威廉提出,教育水平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提升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每个教师都能在课堂上做出改变,以提升教学质量,这比学校改革和课程改革更有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形成性评价,就是提升教学质量有效的方法。在书中,作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形成性评价的5个关键策略,并提供了70多种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实用技术。这些在普通课堂就可实施,无需额外的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书是一部以科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围绕科学的社会功能这一主题,对科学的社会性质、作用、发展规律,以及科学的体系结构、科学的规划、管理和科学政策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书中所论述的科学学思想、分析方法和原理,对后来的科学学研究影响巨大,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学著作。
《薛瑞萍读教育理论》收录了作者薛瑞萍的12篇个性化读书笔记,大量记载的是她从 基本不读教育名著 到 沉醉其间 、享受自我的全过程。循着作者的视线,亲近12部中外教育名著 《家庭教育》《静悄悄的革命》《给教师的建议》《民主主义与教育》《朗读手册》 并打开读原著的路径,一头扎进阅读经典的惊喜与振奋中,长底气,提升自身素养。
《芬兰(教育强国强民)》简介:芬兰的高福利和全球竞争力都源于其完善的教育,它将幸福理念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芬兰,幸福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启程,它坚持让每一个人都上一样的学,享受平等教育资源,坚持通才教育,让人人能够全面发展,坚持人性化教育,培养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关爱精神。芬兰以轻松的高考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以完善的职业高中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芬兰以随时随地、想学就学的理念建立了自由的成人教育体系,培养全民终身学习的观念。正是如此尊师重教的教育体系培养了芬兰人的种种优秀品格,铸就了国民幸福之本。 《芬兰(教育强国强民)》由刘英所著。
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还要善于理解外来文化,并且注意在学习传承中面向未来,创新转化。本书站在语文教育理论高度,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实践性的话语,从五个部分言说语文教育的文化观:语文教育的文化之本、语文教材的文化之源、语文教法的文化之策、语文课堂的文化之道和语文素养的文化之光,以此引发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坚守儿童立场的同时,立足教材而又适度超越教材,实现 用教材教 而不只是 教教材 的文化境界。
全书分为6章,从我们古老的儒家文化、西方教育文化、转型中国和马克思主义原典中寻找立德树人的历史脉络,再回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者抓住新时代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时代之问,深刻阐述立德树人的理论体系和时代内涵,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落实立德树人的经验和启示。全书逻辑严密、立论清晰,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外延。
解方程 是小数学 数与代数 教学的典型内容之一。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上位数学知识、国内外课标、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不同版本教材、学生学情调查、教学设计等内容分六个章节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指导教师更准确地调控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让课堂里的教与学高质高效。
陶行知作为我国建国初的大众教育家、大众诗人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所走过的教育之路,是每个以教育为终身事业的人所要好好研究与思索学习的。这部他的教育文集,让我们与这个大教育家的思想有了更进一层的亲密接触。文集的最前面选了两封信,用以表明陶行知的经历和终生志愿。其余均以时间为序分段编排。他的思想光辉主要聚集在他对待生活与教育的态度从而形成的理念。
全书一共分为九章,第一章言简意赅地向读者阐述了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内涵、外延及语文学习的核心原则和意义;第二至六章,结合构成中、高考语文试卷的五大内容板块,就具体的学习方法做出详尽的诠释。第七、八章,对名著阅读和学科通识性学考策略加以介绍。第九章,对小、初、高十二年的语文学业规划做一系统梳理。
本书为“名家论语文丛书”之分册。丛书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第一次系统呈现我们自己的语文教育名家作品,多层面探讨了语文课标、课改、课程、教材、教学、考试,以及传统与现代、问题与对策、阅读与成长等,多视角昭示了语文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丛书为曹明海先生课程研究及文本解读成果的系统记录,对时下语文课程建设及改革、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改困惑的破解具有助推作用及深远意义。 《语文教材的教学化编制(精)/名家论语文丛书》探讨的是语文教材的教学化编制,书中的内容源自作者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和编撰的实践。作者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和教学化编撰的探索实践,得以在本书中第一次较完整、较系统地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可以看成是作者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和编撰实践的小结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