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介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丛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12 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56 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说课、片段教学100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实录 45 例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350例 中小学个别心理辅导 47 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0 例 中小学校园心理 情景 剧62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举办的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设计成果评选活动的基础上,增编了一些近年来福建省优秀一线教师的获奖课程教学设计。在确保专业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包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现近年来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的实际水平。
本书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团队,多年潜心研究的、典型的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集。不仅有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对学生中偶发应激性问题也有涉及。每一案例均有案例描述、个案干预、辅导过程、效果与反思、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案例点评,为中小学班主任、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辅导方式。
在上海市心理课程大赛中获奖的心理教师们将他们多年探索和实践的精华课程呈现在本系列图书中,为读者提供可操作、有内涵的优秀心理课程。
学习环境以及学习压力的变化使中学生学习易疲劳,而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自我效能感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本书稿从个案着手,界定了学习心理辅导的概念,梳理了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了学习心理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四个辅导模块,并细化为二十四节学习心理主题辅导课。这些课程各具特色,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成长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普适性,可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心理咨询与心理调适》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被一些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困扰,如压力、紧张、焦虑、抑郁、失眠等,书中主要针对以上问题,帮助患者进行适度的自我调适,避免其发展成为精神疾病。本书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心理概念,如情绪、意识、人格、动机、冲突等,还介绍了一些心理调适的操作方法和常见问题。内容体例采用问答形式,在问题选择上,力求做到客观、实际,以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真正疑问为目的。在解答问题时,以患者真正想了解的内容为重点,文字通俗易懂且不失专业。
《精神卫生法规救助政策》 精神卫生法规是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家对精神病患者的救助政策,如就医补贴、药物补贴以及其他医疗及经济救助等。还介绍了常见精神病案例所涉及的精神卫生法规。内容体例采用问答形式,在问题选择上,力求做到客观、实际,以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真正疑问为目的。在解答问题时,以患者真正想了解的内容为重点,文字通俗易懂且不失专业。
程奇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56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用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丛书/梦山书系》是叶一舵教授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丛书中的一本,由福建省普教室教研员程奇任本册主编。全书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大部分,精选福建省内教师的 活动课教学设计56例,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常见的情绪管理、学习方法及习惯、时间管理、自我认识、应对挫折、集体意识、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读者能籍此优化改进教学教法,有很高的借鉴和实用价值。
《从教育到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德育工 作)》作者林甲针长期从事中小学心理辅导和德育工 作。他在这本书中提出德育工作应该坚持心理辅导的 理念,德育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进行德育工 作。书稿从对 教育 和 辅导 的概念进行分析人 手,并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展现了学生德育工作应 从 以教师为主 到 以学生为主 ,即从 教育 到 辅导 的理念转变过程,可指导德育教师*好地 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真诚沟通,陪伴成长 健康心理,和谐校园 本套书的编写立足于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工作,由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在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组织国内心理学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编写完成,适用对象包括中小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以及学科教师,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和培养的参考用书。在编写过程中,编写团队坚持“健康心理、和谐校园”的实践理念,注重吸纳当前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观点,同时在整套书中强力渗透积极心理学和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思想和理念,注重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原则和预防性原则为主,兼顾矫正性原则,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等在上海4个区(浦东新区、杨浦区、黄浦区和静安区)35所中小学开展了为期4年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医教协同 模式研究,本书主要阐述该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高风险学生的筛查与干预、心理障碍学生转介、危机预防与干预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总结了医教协同的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分享各试点学校的案例。 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主要依托的是教育系统本身的专业资源,然而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服务需求。引进医学界心理服务专业力量,进行学生心理服务医教协同模式的实践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高考学生越到临考时,心理问题越突出。许多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表现出了各种心理不适应的症状 焦虑、烦躁、学不进去;恐慌、害怕考试;学习努力,成绩却下降;马虎、粗心大意 对于家长来说,有的想帮助孩子,可又不知道该如何做好;有的唠唠叨叨,管得太多,越关心,越影响孩子的情绪 临考前,学生怎样调适心理,积极备考,提高学习成绩?家长应有哪些心理准备,正确引导孩子,助孩子一臂之力? 本书从学生和家长两个角度,分别列举了考前心理失调的十大 症状 ,每个 症状 都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性,并对 症 下 药 ,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造成情绪、心理不适应症状的原因、核心问题和心理处方,对学生和家长考前的心理调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书还穿插了许多青少年喜爱的漫画,辅助精练流畅的文字表述,诙谐幽默,寓意深
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系统的科学,也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依据。在教育家看来,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陈鹤琴(1892 1982),中国老一辈现代教育家、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与开创者。他于1919年8月从美国留学回国,在 南高师 (后改为东南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他以自己刚出生的儿子作为观察、实验对象,运用文字记录和摄影等方式,进行长达808天的连续追踪观察,取得手资料。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的住宅中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教育。《儿童心理》通过对儿童个案的研究、实验,总结儿童身心成长规律,采取正确的施教方法,将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应用在儿童教育上,使儿童自身的本能和能力成为教育的素材与起点;同时,强调教育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从而担负起培养 现代人 ,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本书内容包括:生之涯;工作世界;理想工作;职业兴趣;百炼成才;财富人生;生涯罗盘等。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指导用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主要内容: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目前的一件大事,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严把教师入口关,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使教师队伍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国公民必须具备教师资格。
为了推进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1995年5月至1996年8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室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研究员,组织了上海市十几位专家、科研人员和教师,编写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和系列教材《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包括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这套系列教材出版后,先后在上海市和外省市近500年学校试用,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欢迎。1997年,我们又将优秀的心理辅导执教老师的教案汇编成《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教案集》(小学版和初中版)。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心理辅导实践中,我们发现原有教材有不少地方需要修改、完善。因此,从2000年9月起,我们组织力量对《不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进行全面改版。改版后的系统教材,分别为《小学生心理辅导批南》、《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
班级体验式心理拓展活动,以趣味游戏、团体活动、拓展训练、交流互动、心灵探索、分享感悟等为主要活动形式。学生在这些具有一定趣味性、挑战性、寓意性的活动中,不仅获得情绪的宣泄与放松,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了诸如团结合作、信心勇气、沟通表达、信任理解、鼓励欣赏、坚持不懈、责任承担、感恩行善等能力素质,实现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的目标。 本书精选100个切合班级实际、能够广泛推广的班级心理游戏和心理辅导项目,分为心理小游戏、身心拓展训练、交流互动探索以及学校心理拓展训等活动篇章。活动大都无需大型场地和众多器材,适合班级内部心理训练,活动简捷富有趣味性。 本书是一本在坚实的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在长期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有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的心理拓展教育用书,不但适
《精神心理疾病求医问药》 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正以非常快的速度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同时也给社会造成疾病负担。本书主要介绍精神病患者就医时的相关问题,比如各种精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患者发作时的处理方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及其副作用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心里更加明确,少走弯路。内容体例采用问答形式,在问题选择上,力求做到客观、实际,以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真正疑问为目的。在解答问题时,以患者真正想了解的内容为重点,文字通俗易懂且不失专业。
拥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因素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灵,才能获得成功。 本书以心理案例为引,从人的性格、人格、情绪、意志、习惯、思维定式等方面剖析人的心理,解读心灵的迷茫,助您认识自我,主动科学地调试身心,形成良好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以达到追求生命质量,保持心理健康,不断成长的目标。
本书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12 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56 例》等 七册书组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丛书》系列。 本书案例选自在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举办的 心理健康活动课说课、片段教学比赛 中获奖的优秀作品,共100例,包含说课51例,片段教学49例,为了保证系统性,两个类型的案例 课题 基本上是对应一致的。这些说课和片段教学主题多样,涉及小学、初中、高中 学会学习、情绪调适、认识自我、人际交往、生涯辅导、生命教育 等几大心理热点问题板块;内容实用性强,对关注中小学学生心理的人群均适读;文字风格多元,但写法上都较为规范地按说课及片段教学的 程式 进行呈现,对一线教师和师范类心理学专业学生( 准教师 )具有较好的学习借鉴作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分册)》中穿插了大量来自于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场景,图文并茂,增强了内容的活泼性和现场感。同时,通过“超级链接”、“思维拓展”“校园广角”等小栏目的方式呈现了大量拓展性材料和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情况,为深入学习、经验借鉴和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
这是一本教育感悟书。作者将自己 23 年来的教育点滴汇集在一起,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来解读教育规律和方法。分为悟 “ 故事 ” 中的理念,读 “ 案例 ” 中的方法,用 “ 武器 ” 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三个板块。字里行间渗透着 “ 作为老师和家长,只有顺应孩子的天性,读懂孩子的内心,让教育和引导充满童趣,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赢得孩子的合作 ” 的理念。 关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处理、心结的解开、感恩教育、不同类型孩子的教育和转变、孩子的心路历程等等,本书中也一一给我们介绍了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孩子,赏识孩子,让孩子能在快乐、轻松、温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关于孩子的习惯培养,书中也介绍了许多。还有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筛选后,总结出来的一个个小游戏、小故事和小视频、常用的心理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