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STS×社會理論,迸出哪些新滋味? 眾多技術物案例,捕捉社會與「非人類」的交引纏繞 人類世時代必讀的科際研究入門書 「人性始於物。」──賽荷(Michel Serres) 「若是物質性、人造的世界不存在……我們這些解剖學意義的現代人類,幾乎不可能慮及社會。」──拉圖(Bruno Latour) 何謂技術?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是新技術的出現,無情地推動社會變革,抑或,技術僅僅是社會的工具,受到人類意圖的擺佈,正所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上述兩種想法分別反映出技術決定論及社會決定論的觀點。前者對科技抱持「反人文主義」(anti-humanism)的立場,認為技術具有絕對的自主性,位於社會關係之外,技術帶給文化的後果則是線性的,像是「網路必能摧毀極權政府」之宣稱即屬
多國爭雄的春秋戰國時代,為何是秦國統一了天下? 分久必合的歷史大趨勢下,秦始皇如何運籌帷幄? 嬴政幼年寄人籬下,明白了強大勢力的重要 他的一生,是霸道專橫的一生 也是高瞻遠矚、規劃天下的一生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秦始皇 史上氣勢最足、口氣最狂的首任皇帝 他是雄才偉略的君主,亦是超高效率的領導人 藉秦始皇不凡的人生經歷,教你邁向巔峰的謀略之道 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北逐匈奴南取百越,修築長城抵禦胡族,統一文字規範度量,從人質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帝國傳奇! 成立大一統帝國的同時,關於秦始皇的爭議也沒停過。 他究竟是統一中國的偉人,還是罪惡滔天的罪人?他是法律制定者,還是千古暴君?焚書坑儒是他一意孤行,還是另有人建
《景德傳燈錄》30卷,北宋僧人道原所撰。取《六祖壇經》之「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慧能滅萬年愚」意,故禪家以燈喻禪法,並認為禪法傳承如同燈燈相續而無終絕,因而記載禪法傳承歷史之著作,稱為「傳燈錄」。共收1701人,多賴本書記載,禪宗史上許多師承得以流傳。
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專聘學者 許進雄教授 以其 bi生之研究 傾囊相授 國內 跨文字學 *人類學*社會學 有系統且分門別類介紹甲骨文的叢書 古代人想盡辦法透過圖象表達抽象的概念,若能了解一個字的創意,就能了解造字的社會背景,與當時的生活經驗。 對於古人來說,白天四處尋找食物,晚上有一個安全的地方睡覺,是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兩件事。為了避免雨季水漲的災難,古人選擇比較高亢而可避免水災,又接近水的地點生活。人口增多之後,農業逐漸發展,需要擴充耕地時,就得遷移到河流兩岸的高地,這些地點沒有自然的洞穴可以藏身,便漸漸構築起自己的房子了。 當人們尋找食物的範圍不斷擴大,活動的距離較遠,與他人的接觸機會增多,更可以促進經驗的交流,使得文明發展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