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解决金融研究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给出了许多算法和实现程序;每章的计算程序精心设计,思路清晰,许多语句都加上了注释,为读者在今后学习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程序。本书选择SAS软件作为应用平台,要求读者除了一般的金融学基础外,还要有SAS编程的技能。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金融学基础指标计算实验,包括实验一至实验四;第二部分为风险度量实验,包括实验五和实验六;第三部分为金融产品定价实验,包括实验七至实验十一。每个实验的内容一般由三个模块组成:金融理论与模型、算法实现及计算程序。本书不仅展现了应用SAS软件的技术,同时也力求使读者对相关的金融专题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以使读者的知识水平在金融理论、实务和统计模型的基础上,更深入到如何实现和应用。本书适合具有一定概率统计基础的财经专业的学生使用。
《数学实验(上册)》是数学实验教材基础篇,全书内容包括18个实验,主要介绍MATLAB软件入门以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课程的部分基础内容。各实验相对独立,并配备一定的基础实验题和开放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MATLAB的基本概念与编程方法,加深对相关数学概念与方法的理解,初步学会综合使用MATLAB解决一些实验问题。 《数学实验(上册)》可以作为大学理工科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实验教材,也可以作为一般技术管理人员的MATLAB入门书籍。
《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学习指导》是经济应用数学基础(2)《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的辅导书,包括两部分内容:各章学习要点与全部习题详细解答。本书引导读者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明确主要内容,深入理解主要概念与主要理论,熟练掌握主要运算方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快乐地学习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本书由周誓达编著。
这本研究生教课书针对微观经济计量研究领域中的许多当代方法,提出了一种既直观又严谨的处理方式。本书明确地指出,应用微观经济计量学研究边际效应与处理效应估计,而参数估计仅仅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同时,本书还阐述了因果性与统计关联之间的区别。本书尤其关注横截面与面板数据方法。在阐述时作者将总体假设和抽样假设相分离,在不失叙述的简洁性的同时保持了内容的深度。把线形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以及把横截面和面板数据加以统一处理,能够产生更先进的方法。每一章后面的习题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习题包括了书中没有充分阐述的要点,还有一些习题则涵盖了对前面一些章节及本章所述工具进行分析的新思想。一些习题需要使用mitpress.mit.edu/Wooldridge-Econ Analysis上的数据集合。
《数量经济研究》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关注我国社会、经济等领域的重大学科前沿问题,刊登结合中国的实际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和研究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以加强外研究的交流,促进学术繁荣,提供数量经济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平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专辑可为从事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思考与决策借鉴,是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理论与应用的学者高校经济与管理类的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金融投资是现代社会最活跃的经济活动之一。自1973年出现Black-Scholes公式以来,金融界以的速度接受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于是出现了数学、金融、计算机和全球经济的融合。在金融学自身的吸引力和众多使用者需求的双重影响下,美国各大学纷纷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本书正是顺应这种趋势编写的。 本书主要讲解建模和对冲中使用的金融概念和数学模型。从金融方面的相关概念、术语和策略开妈,逐步讨论了其中的离散模型和计算方法、以Black-Scholes公式为中心的连续模型和解析方法,以及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析及对冲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作为金融数学的基础教材,适用于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经济信息是经济运动的产物,经济运动大致可归纳为两个层次,即国民经济运动和企业经济运动。因此本书也从这两个层面展开分析,研究其信息的数量关系。本书第二至第四章主要从国民经济的宏观层面上阐述经济信息的定量和运用,第六至第九章则从企业经营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在每章中都有大量的实例,并有配套的附加案例,这些实例和案例部分是基于作者实际调研和咨询而编成的,部分系根据多份第二手材料编写而成。 本书尽量避免各专业中高难度的深奥数理推算,即使涉及数理方法,也用图、表、文字、再配以公式深入浅出地叙述,所以本书适合多层次人员使用。
《数量经济研究》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关注我国社会、经济等领域的重大学科前沿问题,刊登结合中国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和研究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以加强外交流,促进学术繁荣,提供数量经济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平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专辑可为从事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思考与决策借鉴,对于希望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理论与应用的学者、高校经济与管理类的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也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为特征的现代统计调查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本书主要介绍了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全书共分十章,前三章是描述最基本的统计方法,介绍了统计表、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和相关等内容;中间三章是推论统计的基础知识,内容主要是推论统计所涉及的概率基础知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最后四章是目前调查数据分析中经常用到的几种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内容包括多元线性回归、路径分析、Logistic回归和对数线性模型。为便于实际应用,本书还结合目前流行的SPSS统计软件,介绍了相关的统计操作,并对输出结果的统计意义作了比较具体的解释。 本书可供社会学系本科生、研究生或社会学工作者研读。对于教育学、心理学或其他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具有的参考价值。
This book is an introduction to calculus and linear algebra for students of disciplines such as economics, finance,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It is intended for readers who may have already encountered some differential calculus, and it will also be appropriate for those with less experience, possibly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ne of the many more elementary texts on basic mathematics.
本教材在回顾计量经济学经典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讲授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方法,同时辅以计算机实践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量经济分析中基本方法的原理(包括背景与思想)和运用操作,训练、提高计量经济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判断与分析;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能够继续学习计量经济学中的进一步问题。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已经学习过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初级)。
由特里·J.沃特沙姆、基思?帕拉莫尔撰写的《金融数量方法》一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大量在金融领域中使用的重要的数量分析技术,覆盖面很广,其中包括了组合投资、资产定价、优化和风险管理等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这些技术的使用方法。书中的部分内容还反映了金融领域中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的发展。 本书共分11章,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逐步引导到风险管理分析中的较复杂技术。这比较适合于那些急需理解数量分析技术,而又缺乏足够能力的读者。全书涵盖面广,对于已经掌握了的数量分析技术,但需要了解现代金融技术的读者来说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数量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MBA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从业人员学
面板数据模型的众多优势使它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就我国而言,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较短,利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研究我国的经济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分为五部分。部分较系统地讨论了静态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离散选择模型的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及其显著性检验;第二部分介绍了面板数据动态线性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第三部分研究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理论方法;第四部分研究了面板数据的各种收敛理论、面板数据虚假回归问题和面板协整理论;第五部分介绍了本书需要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前四部分中的一些Matlab程序。
金融投资是现代社会最活跃的经济活动之一。自1973年出现Black-Scholes公式以来,金融界以的速度接受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于是出现了数学、金融、计算机和全球经济的融合。在金融学自身的吸引力和众多使用者需求的双重影响下,美国各大学纷纷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本书正是顺应这种趋势编写的。 本书主要讲解建模和对冲中使用的金融概念和数学模型。从金融方面的相关概念、术语和策略开妈,逐步讨论了其中的离散模型和计算方法、以Black-Scholes公式为中心的连续模型和解析方法,以及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析及对冲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作为金融数学的基础教材,适用于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本书旨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共分两大部分:离散建模和连续建模,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将有机会在创造性模型和经验模型的构建、模型分析以及模型研究方面进行实践,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对于用到的数学知识力求深入浅出,涉及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数学建模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参加外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用书。
《离散数学内容提要与习题解析》是与《离散数学》(第3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配套的教学指导用书。每章包括内容提要、学习要求、习题与解答提示、习题详解四部分。“内容提要”总结了每章的主要定义、定理、公式、算法和重要的结论;“学习要求 ”给出了学习者在每章节应掌握的概念、结论、方法;“习题与解答提示”给出了习题中涉及的概念、定理、算法、证明方法和思路,对其中的典型习题,给出了多种解题思路或构造方法;“习题详解”给出了习题的详细解答。解答的习题共265道,涵盖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等离散数学模块的基本内容和典型的解题方法。 《离散数学内容提要与习题解析》既可以作为主教材的配套教学用书,也可以单独使用,为学习离散数学的读者在解题能力和技巧训练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
在本书中,格兰杰(Granger)阐明了构建和评价经验模型的过程。书中广泛借鉴和引用了来自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和环境经济学,乃至艺术、文学和娱乐业的案例和小品,将性与累积的直觉融为一体,从而就这个主题为我们提供了独特且十分有趣的见解。 本书的章分析模型的设定问题,以巴西亚马孙流域的森林垦伐为例,讨论了模型的设定过程。第二章考虑评价问题,指出了经济学家们对于评价的忽视,以及应该以模型的结果的质量为准绳来评价模型。第三章使用比前两章更为复杂和技术化的方法,进一步讨论如何评价预测的问题。 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关于怎样构建和评价模型的新思想,即我们在今后的建模中应当更多地考虑模型的经济意义上的显著性而非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更多地考虑模型的实用价值而非其本身的华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