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地热学》从盆地热传递出发,系统介绍了盆地内岩石热物理性质和沉积盆地地温测量与大地热流研究方法,以及沉积盆地热体制和热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介绍了我国主要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及地热与油气资源的关系;同时,针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介绍了沉积盆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沉积盆地地热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反映了沉积盆地地热学的近期新进展。《沉积盆地地热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其他地质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地热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生产及科研人员参考。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本书通过对地质学、海洋学、气象学和天文学等的简要介绍,旨在让人们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球科学,然后分七篇分别介绍了构成地球的物质、地表的形成过程、地球内部活动、地球的演化、海洋学、大气学、天文学等。全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示例,说明了地质、海洋、气象和天文活动对生活的影响,同时说明了各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本书通过对地质学、海洋学、气象学和天文学等的简要介绍,旨在让人们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球科学,然后分七篇分别介绍了构成地球的物质、地表的形成过程、地球内部活动、地球的演化、海洋学、大气学、天文学等。全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示例,说明了地质、海洋、气象和天文活动对生活的影响,同时说明了各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受全球变暖影响,寒区成为了当今水文、生态和大气等学科研究的前沿阵地。中国寒区水文研究亟须全面、同步和长期的观测数据,《寒区水文野外观测方法》主要介绍了寒区水文野外观测经验与方法。按照寒区水文分支学科,从寒区水文学角度,描述了寒区气象、冰川水文、积雪水文、冻土水文、寒漠带水文、高寒灌丛水文、森林水文、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等的野外试验及观测方法,最后介绍了寒区野外安全工作注意事项。
本书收集2008年汶川地震中典型建筑和其他工程震害资料照片,不对建筑震害做简单分类罗列,而是从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要求出发,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条文规定,对典型的建筑震害进行剖析,尽可能从破坏的表面现象分析产生破坏的原因,或是从建筑不坏、不倒的表面现象研究其幸存的道理,冀以提供正、反两面经验。既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又有深度的科学分析。 本书可供一般读者了解汶川地震建筑震害情况,亦可供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工程抗震设计、学习工程抗震理论知识参考。
《中国地震年鉴.2008》由《中国地震年鉴》编辑部编
《中国震例(2007-2010)》科学总结系列丛书是研究地震和探索地震预测预报的重要科学资料,详细收录每年度5级以上(个别有典型代表性的4级多)地震的震例总结研究报告。每个报告包括摘要、前言、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地质背景、烈度分布及震害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监测台网及前兆异常、异常特征分析、应急响应和抗震设防、工作总结与讨论等内容。是以地震前兆异常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研究成果,信息量大、图表丰富,便于查问及对比研究。
《气象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了近代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及其在各类气象分析中的应用,并加入了许多21世纪以来国际上在气象应用统计领域的一些成果。此外,还将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编写在附录中,希望有助于气象工作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