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地球物理学北戴河教学实习指导书》是在原电法教研室、磁法教研室教师们30多年从事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应用地球物理系、固体地球物理系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经各位教师的辛勤劳动编著而成,它是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实习体系构建”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设备处资助完成的项目。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一门先行的基础课程。它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它与相关后续课程不同的是:《地球概论)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而其它课程所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地球概论》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前者主要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这是本课程的重点所在;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这部分普通天文学知识,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此外,为了地理定位和表示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地球概论》首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
这是一本为了推进防青少年防震减灾工作宣传、强化他们防震减灾实用知识的科普书,本书从认识地球和地质作用、了解地震和地震灾害、地震监测预报常识、防震减灾基本途径、个人防震减灾实用知识技能等几个方面分别有重点、有层次地介绍了与防震减灾有关的实用科普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是一本实用的青少年地震科普读物。
本书是在吉林省饮马河流域生态调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社会经济发展及“三生”需水预测、生态调度模型与计算软件系统、生态调度方案与效益分析、生态调度保障措施与补偿机制等成果,形成了一套流域生态调度理论技术体系,反映了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调度方面的前沿研究动态和成果。 本书可供水利(水务)、农业、城建、环境、国土资源、规划设计与科研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规划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日本极受欢迎的普及读物“多懂一点”系列中的一本。作者跨越时间的界限,向被宇宙的不可思议和美丽所吸引的读者,展现遥远的宇宙尽头的神秘。从在地球上对宇宙进行观测开始,依次拓展视角从地球到太阳、行星、银河系、乃至银河系外。直到宇宙的尽头。开始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也一并了解黑洞以及暗物质等神秘的存在。《137亿光年的宇宙论》也和大家一起探讨宇宙是如何发展成为现在的模样,以及它的未来。虽然从地球到遥远的天体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通读阅读这本书却可以在瞬间抵达。毫不夸张的说,《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目前出版的首屈一指的解读壮美宇宙的图书。宇宙这么大,可以去看看!
为了宣传和普及气候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在全球变化问题上的科学认识,我们组织编撰出版这套《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本套丛书一共18册,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撰稿,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以大量监测数据为基础,揭示全球变化的若干事实及其在各个分系统中的表现形式;二是以太阳辐射、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环境和生态演变等多学科交叉理论为基础,深入浅出地阐述气候变化的成因;三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指出人类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的各种对策、途径和方法。该丛书的出版,旨在使人们对全球变化有清醒而全面的科学认识,从而更加关注全球变化,并且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广泛的范围内认识我国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参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决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为适应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便于广大读者尽早了解和借鉴19100系列标准,将该系列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为我国国家地理信息标准的研制奠定基础,我们组织翻译并编撰了这本手册。本手册包括/TC211最早立项研制的批19项地理信息国际标准(19101,19103~19120)文本草案,按编号顺序排列。19102项目已经根据3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92号决议撤销,不包括在本手册中。这19项标准既各自独立又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为了使读者了解这些标准的背景、内容和/TC211正在制定的其他标准的进展情况,我们撰写的《地理信息国际标准研制现状与进展》一文,可提供一些帮助。
为了及时总结“资源与灾害探查”湖南省高校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柳建新教授组织团队中部分从事电(磁)法和深部地球物理研究的骨干人员,撰写了《地球物理计算中的迭代解法及应用》《直流激电反演成像理论与方法应用》《大地电磁贝叶斯反演方法与理论》《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三维有限元正演》《便携式近地表频率域电磁法仪器及其信号检测》《东昆仑成矿带典型矿床电(磁)响应特征及成矿模式识别》《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面隆升机制的地震学问题》和《青藏高原岩石圈力学强度与深部结构特征》8本专著,集中反映团队新的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 本书的取材大多出自科研与教学实践,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自包容性,同时也兼顾实际应用中的各类技术问题。 本书可作为地球物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科研和
本书收录了笔者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研究成果。 介绍了共轭地震,应该说这是中国大陆地区常有的一种地震类型,所谓共轭地震是指旋性相反、震级相等、走向正交的两个地震。共轭地震中的个地震是很难预报的,如果两个地震相距的时间较长或者距离较远,或许好预报一些否则要预报它们是有相当大难度的。 转移地震是一种快地震。因为从地震开始转移到再次发生地震的过程是很短的,甚至有时短到我们不能进行预报,但绝大多数转移地震是能够预报的。 地震力的运用也使我们在地震预报上有所突破,使用地震力就可以对地震震级进行四则运算了。
亨特在他跨越时空的故事里,与各地探索者一起研究神秘的地下世界。他曾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微生物学家一起深入黑丘地下一千六百米处探寻生命的起源;他曾与巴黎的地下墓穴探险者和地下管道探险者一同宿营三天;也曾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与土著居民一起下达具有三万五千年历史的矿脉探险;在比利牛斯山一座幽深的洞穴里,也曾因旧石器时代艺术家们塑造的神圣雕塑而震撼不已。 每一次冒险都交织着诸多内涵:如神话传说、人类学、自然历史,甚至神经科学、文学和哲学。亨特的笔触优雅绵长,在不经意间,为我们消解了""地表沙文主义"",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星球隐秘的一面。他为我们揭示了地下景观塑造人类最初的信仰的方式,也我们思考人类自身的价值。总之,《地下》思考了这样一些主题:幽暗深处的魅力,神秘的力量以及人类对探索未知
《你不可不知的50个地球知识》用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一览地球这个全宇宙已知有生命的星球的全貌,揭示地球的自然进程:气候、洋流、气流、元素、板块构造、地质、生命的演变、火山、海平线以及地球的命运。通过50篇短小精干的短文,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鲜为人知或极少被人注意的、十分有趣的知识和现象。 《你不可不知的50个地球知识》适合对地球知识以及科普知识感兴趣的各类读者阅读。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还有95%的海洋是未知的,海洋中还有无限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n 你知道海洋中的“闹市”是哪里吗? 你知道海洋中也有“河”吗? 你知道2004年的印尼海啸袭击了14个亚洲和非洲国家,为什么位于震中的孟加拉国却安然无恙呢? 你听说过“杀人蟹”吗? …… 《走向海洋》为小读者揭开海洋世界的神秘面纱,解读海洋的种种谜团。 书中介绍了海洋的身世、海水的颜色和运动等基本知识,带领读者遨游凹凸不平的海底世界,了解台风、地震等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见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日本海、渤海、东海、珊瑚海、红海等的绝美风光,最后还介绍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神秘地区和一些“身怀绝技”的海洋动植
《中亚的沙漠和山地》是“穿越荒野手记”系列丛书之一,全书的海量图片均为珍贵的手拍摄资料,配合行文展现世界荒野奇观。相信这样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必会得到读者的喜爱,让大家深入了解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层状介质地震波理论是化石能源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层状介质地震波理论与应用:祝贺许云先生米寿》通过汇编许云教授及其研究生、博士后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方式介绍了该理论及其应用,包括地震模型与地震波传播机理、地震波正演模拟、去噪与提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速度分析、偏移成像、地震反演、时移地震等。 《层状介质地震波理论与应用:祝贺许云先生米寿》可供固体地球物理地震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云知道答案》以图文形式带你走进神奇的气象世界。作者配合自己亲自拍摄的云朵、天空和各种气象照片,为你详细讲解云朵的种类、天空色彩的形成和各种神奇气象的观测方法。便捷的开本设计让你走到哪里都可以随身携带,帮你随时随地观测神奇的气象。
我们中国评价一个人有学问,常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足见国人对地理 知识的重视。古往今来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重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在 艰苦的抗战岁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仔细研究地理、地势,然后才进行战争的决策,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胜利。对于我们普通人,学习地理、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有利于提 高我们知识的储备量,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旅游等都大有裨益。 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的地理知识、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 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编写这本《地理常识一本全》。以地理学的 学科体系为基础,共分自然地理总论、人文地理总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四篇,共囊括 不可不知的 2000 多个地理常识。自然地理总论讲述地球的内外部环境,运用地理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