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地层多重划分概念和原则,对福建省各类地层单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理研究,划分出前泥盆纪、泥盆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晚第三纪3个断代,建立各地层小区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及序列.提出本省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78个,其中群级8个,组级67个,段级3个;建议不采用的地层名称86个。同时建立了福建省地层数据库,录入省内较完整的地层剖面489条以及岩石地层单位的原始定义、现在定义、沿革及参考文献,可随时提供地层数据的输出打印、地层信息的查询检索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监控等,是省内重要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和进行1:5万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必需工具书之一,亦可供广大地质工作者和科研、教学等有关人员参考。
本专著主要反映断裂力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它涉及震源物理、工程与滑坡,断层与地震等跨尺度的岩石、岩体破裂问题。在基础部分介绍了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知识,在专业部分主要阐述了作者在有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压力之下岩石内部的裂纹剪切破裂,过程区微裂纹的萌生、演化、集结(成核),破裂周围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裂纹扩展途径,三维破裂问题等。本书也简要介绍了有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包括岩石断裂的物理效应(如声发射),如何用地面物理测度来评估断层的活动性,预测失稳破裂的危险性,流体在岩石断裂中的作用,地球深部存在的超临界流体在地震成因方面的作用和地震破裂动力学等。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参考和有关研究人员的参考。
《吉黑东部-锡霍特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是在中国地质调査局"锡霍特成矿带内生矿产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境内外对比研究"和"锡霍特-那丹哈达-咸北成矿带成矿条件对比和成矿规律研究"两个科研项目的成果报告基础上完成的,主要论述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部以及与之接壤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重要矿产的成矿背景、矿床类型、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书中对涉及本区的若干重大地质和矿产问题,如松嫩盆地基底的构造属性、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在本区的延续、延边构造带的性质、敦密断裂带左行走滑时期和距离、斑岩钼矿等主要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做出了较详尽的论述和合理解释。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富集区和石油生产基地,三叠系延长组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是一个勘探程度比较低的区块。近几年来,在该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中见到了较好的石油显示,然而由于对该地区的沉积演化、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等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导致后续勘探选区难度较大,制约了该区域的增储上产。本书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衍射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各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物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演化模式,明确了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位的石油成藏模式,为下一步
本书系统总结了成矿区带划分的历史、划分的原则和我国成矿带划分的成果。全国划分出古亚洲、秦祁昆、特提斯、滨西太平洋、前寒武纪5个成矿域、16个成矿省、81个成矿带和厘定81个成矿区带范围内的矿床成矿系列。阐述了16个成矿省内的物质结构(地层、岩浆岩、产出的矿产、地球化学39个元素值等)特点与成矿作用演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矿床成矿作用异相定位”、矿床成矿系“缺位”;多元信息“类比一求同”和地质体“对等求异”等4项预测理论;对全国矿产资源进行预测评价,圈定214处预测远景区,经验证,已有45个预测远景区产生找矿效益;对全国矿产勘查工作提出部署建议。在新一轮矿产勘查工作中认为“地区集中”、“资金集中”和“科技含量集中”是当前矿勘查的指导原则;“点上突面”、“面上评价”、“已知矿床(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
这本书对地震学理论作了入门的、简明的介绍。对地震学所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了清晰的解释,与冗长的推导比较,这本书着重于直观的理解。《地震学引论》涵盖的内容包括了地震学基本课程的全部知识:应力一应变理论、地震波方程、射线理论、层析成像、反射地震学、面波、震源理论、各向异性和地震预报。每章后面都给出了详细的练习,便于学生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计算感兴趣的结果和解释一些地震特性。在某些例子中,还给出了与这些练习有关的计算的子程序。在正文中了许多插图,包括地震图的实例和全球地震波场图像。这本教科书是在读的高年级大学生和一年级研究生学习地震学引论的理想课本,特别适合于一个为期半学年的地震学课程。
现今地震构造运动是能解读地壳运动成因的一种可以被人们所直观感受到的运动形式之一。本书以地震构造运动理论为纽带,串述了地壳震源破裂、地表地震断层、古地震事件和活动构造地貌效应等;阐述了后造山作用及新构造裂陷机制下的中国地震构造类型和基本特征;分述了中国地震构造区、带特征;分析了中国现今地震构造运动的特点、应力作用和动力学问题,从而推测了(地震)构造运动的模式过程和细节特征;分析了立说地球圈层构造运动理念;对中国大陆地震中长期危险性预测作了一些研究现状的客观介绍。本书在程度上浓缩了中国地震偶找研究10年的基本资料,展现了其进展,由实践提高到理论分析层面并指出了今后研究地震构造的重点和方向。本书可供地震地质界、构造地质界学者和有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也能为有意创建大地构造理论新
稀土金属有机化学是研究含有稀土金属-碳键的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化学,即研究稀土金属-碳键的形成及其化学转化。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有很多独特、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能,特别是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化学转化可以催化多种有机反应、催化烯烃聚合、催化极性单体聚合;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在有机合成中作为Lewis酸催化剂,可以发展绿色化学。基于稀土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对结构化学的发展和高科技材料的制备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稀土金属有机化学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格外重视,成为当前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热点之一。中国稀土资源丰富,轻重稀土元素品种齐全。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工作者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稀土金属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某些项目处于地位,本书即是中国稀土金属有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