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边缘)进行第四纪地质调查的成果总结。书中涉及内容有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昔格达古湖和大箐梁子河湖相地层年代学与环境,晚新生代湖相沉积揭示的环境意义,川西高原和成都平原更新世土状堆积地层的年代学及古环境记录,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冰川地质;若尔盖高原盆地沙化调查及其形成的因素。本书可供从事第四纪地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近30年来,地质工作蓬勃发展,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工程,以及矿产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均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获得了丰富的和极为宝贵的地质基础资料,解决了深圳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地质应用方面的许多实际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对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深圳地质》就是上述各类地质工作成果的总结。 《深圳地质》共分三篇。一篇:基础地质与矿产,分为九章,内容包括自然和经济交通概况、地貌、地层、第四纪地质、火山岩及火山作用、侵人岩及侵入作用\变质岩及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及地质发展简史、矿产,第二篇:水文、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第三篇:物化探及数字化地
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自“七五一九五”以来有关我国东部拉张型盆地和挤压型盆地油气储集层研究成果,特别是成岩作用研究成果。书中提出了新的成岩阶段划分方案及其依据和标志,它是在1992年颁布的“碎屑成岩阶段划分规范”基础上重新制定补充的,增加了盐湖盆地和含煤盆地储集层的成岩特征及划分标志,还总结了2类成岩系列和6种成岩模式以及5个成岩相序列和16个成岩亚相,对油气储集层评价有重要意义。书中对我国含油气盆地次生孔隙发育带的颁布和成因,归纳出次生孔隙的6种形成机制和成岩流体的几种类型和流动方式,这些在理论和实际上有重大指导意义,尤其是成岩数值模拟软件在盆地或油田范围内的应用,为油气储层的区域性评价和预测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使成岩作用研究由局部扩展到盆地范围,由定性向定量以及由一维向二维甚至三维方向发
《河南省城市浅层地热能》主要介绍了河南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概述了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浅层地热能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阐述了城市浅层地热能特征,包括浅层地热能概念模型的建立,浅层地温场特征,浅层地热能埋藏、分布与循环特征,浅层地热能生产能力和浅层地热流体化学特征,浅层地热能试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结果;对对井抽灌模式下地下水温度场的变化进行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区划;系统计算和评价了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最后对河南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展望。《河南省城市浅层地热能》可供从事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