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阐述了灾害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分为十章,章对灾害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第二章详细阐述与分析了灾害成因;第三章至第八章详细论述了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和人为灾害等各类灾害的特征、主要类型、形成机理、危害方式与防治措施;第九章介绍了灾害的区域分异和区划方面的知识;第十章对防灾与减灾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
本书是地名研究不可多得的工作性总结资料,反映了北京市地名方面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地名、地址、关注点等概念,研究了地名从产生到消亡的一般过程,深刻分析了地名在城市规划、测绘、管理中的应用,讨论了地名数据库建设应用的流程,列举了北京市的地名审批及数字地名建设情况,分了当前地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地名工作及地名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共同实施的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的支持下,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启动了“衡水湖湿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示范项目”,我们承担了其中的一个子项目“衡水湖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的目标是为保护区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监测长江水对当地生物群落的影响奠定基础。2007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郑州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研究所、北京动物园和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调查队,先后在保护区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监测。参照衡水湖原有的有关调查资料,编写成《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书旨在为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湿地可持续发展以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
本书结合了作者在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中的工作成果,以及近些年来在资源环境领域研究的积累。全书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介绍了洞庭湖区域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评估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并从政策层面探讨了洞庭湖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生态补偿制度。尽管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周全,尤其在湿地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在重要的基础数据的采集和计算上,但某些观点和结果仍可能存有偏差。因此本书仅仅是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对目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进行评估和提供政策研究的粗浅尝试。
《非织造学(第三版)》系统地介绍了非织造材料加工工艺及理论、设备机构原理及产品结构与性能。全书共分十章,内容不仅涉及非织造用原料、非织造各类工艺技术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引入了诸多新工艺、新产品、新应用领域和非织造发展的新趋势。 《非织造学(第三版)》为高等院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从事非织造学科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教学需要,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地貌学部分着重介绍了各种地貌的形态特征、物质组成、成因及其发展与分布规律;第四纪地质学部分着重介绍了第四纪的有关概念、第四纪气候变化对古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新构造运动和新构造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特定地质作用和地貌条件,阐述了各种沉积物成因类型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工作方法。
《材料力学(1 第4版)》除了一般概念的界定等少数章节以外,在研究中尽量注意地方高校的特殊性,从其省市管理隶属、占有资源稀缺、条件设施简陋、生源属地化严重、就业创业压力巨大等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类型、特征及成因,揭示了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形成机理,搭建了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理论基础;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前后的管理职能及保障平台之上的应急管理能力指标,提炼出应急计划能力、应急组织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协调能力、应急控制能力和物资保障能力等6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形成了地方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数学工具对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建立了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提出了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珠穆朗玛峰,巍然挺拔,矗立在白雪皑皑的群峰之上,成为横亘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地段。人们时常将它和北级、南级相提并论,称为地球上的“第三级”,吸引了许多探险家、登山家和科学家。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们只能通过外国的文献记载对珠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凤毛麟角的一些粗浅了解。 由于珠穆朗玛峰地处边陲,能够有机会走进喜马拉雅,亲睹“第三女神”芳姿的人并不是很多。为了满足我国广大青年渴望了解珠峰地区及其所在喜马拉雅山脉特殊自然环境的需求,曾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参加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的郑度院士主编了《眺望地球之巅——走近喜马拉雅》这本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我希望广大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对珠峰与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景观以及登山科考活动有一初步的了解,更祝愿大家能亲自走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