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的介绍了辅酶Q10的发现、药理学、毒理学、临床研究概况、辅酶Q10对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帕金森病的良好防治效果及其现代应用等。这是一本集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科普书。本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辅酶Q10及其在疾病领域的应用,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享,使人们更加了解辅酶Q10的应用价值。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方法》从模 式识别的角度进行生物特征识别的方法学研究,主要 探讨应用最广 泛的人脸、指纹、掌纹等相关的检测、识别、融合技 术与方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方法》着力于介绍 生物 特征识别领域目前正在发展的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 研究的方法均属于目前模式 识别领域十分活跃的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 AdaBoost、流行学习理论、非线性降 维、增量学习、松弛标注、摩尔(moir6)特征提取与 识别、以及子空间学习等机器学 习方法。
在蛋白质组学水平上,对生命活动的功能执行体——蛋白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助于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且对于研究疾病机制、发展预警、诊断和治疗方法均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念技术及应用》在综述蛋白质组学近10年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探讨了蛋白质组在样品预处理、质谱鉴定、定量分析、成像分析、数据处理、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并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此外,还对蛋白质组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书是一本介绍生物与材料科学相互关系的书籍,阐述了生物材料学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进展,并提供了生物材料结构、性能及生物学响应的全面信息。全书共分四部分,14章。部分(~4章)讲述生物医用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其结构与性能;第二部分(第5、6章)讲述生物材料的降解及其加工工艺;第三部分(第7~9章)讲述生物材料表面特征,以及与蛋白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第四部分(0~14章)讲述生物材料作为植入体在应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反应。 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系、生物工程系以及医学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生物材料课的入门教材,另外,本书第三、四部分可以作为研究生和科研人员进行材料及组织工程学行为研究的参考书。
本书从生物大分子转化成生物数据(残基序列、原子坐标等)过程开始,介绍了生物信息数据及其存放的格式、数据库的分析工具与检索策略;结合当前生物信息学技术发展趋势,全书被按照序列-结构-功能的思路进行组织,为读者认识与分析生物学规律提供新的思路;背景、原理、方法和分析操作相结合,是一本实用的生物信息学实验手册与操作指南。 本书取材精当,讲述简明,面向生命科学各专业及部分基础医学的读者,可供广大生物信息学入门及提高的读者参考使用。
本书为《纳米生物技术丛书》之一,详细阐述了纳米技术在药物学研究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文中详细介绍了纳米药物的概念、原理、制作方法、临床应用等。本书首先从介绍纳米技术的概念及纳米技术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出发,详细介绍了目前诸如纳米粒给药系统、纳米脂质体、磁性纳米载体、免疫纳米载体等各种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和应用,然后基于这些纳米给药系统,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各种纳米药物制剂的制作和生产技术,如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纳米乳、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生产和制备技术等。 本书可为广大从事药学、生物制药、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纳米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可作为以上专业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以药用植物为原料对象,在过程工程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梳理出药用植物资源多联产生态产业链中关键共性问题;总结多年研究工作实践,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药用植物过程工程及其生态产业集成”的理念,系统阐述了药用植物资源分层多级转化原理及其技术体系,为药用植物过程工程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根据原料特性,将药用植物资源分为富含淀粉、纤维、油脂、色素等几类,并构建与其匹配的生态产业链模式。 本书可供生物工程、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及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