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博物学家们以间谍、殖民地官员、传教士等身份来到亚洲和美洲,探索、采集、研究当地的神奇植物,并把优良品种引进欧洲。 本书讲述了茶、草莓、牡丹、人参等10种植物的欧洲发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终将这些植物传播到欧洲的历险传奇,还原了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和世界各地丰富多姿的风土人情,营造了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并以小贴士的形式 插播 了关于主题植物的植物学小常识和趣味冷知识
植物学实验教程(第三版)赵遵田苗明升主编北京内容简介本书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和系统分类学部分,共设33个实验。书中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测量技术、细胞结构、种子植物形态结构、孢子植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种子植物主要科、属的特征和植物标本制作等,以及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还附有常用植物学实验仪器和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读者朋友,您也许是喜欢户外运动和野外观花的驴友,也许是植物分类学的爱好者,也许是需要进行样方调查的生态学工作者,总之,只要您需要在野外识别植物,本书就会成为您的好帮手。本书介绍了山东野生维管植物711个分类群(含665种,10亚种,36变种),约占野生种类总数的一半,山东常见的植物在本书中均能找到,包括房前屋后、路旁或田边生长的常见杂草。
植物学是生物学类和种植业类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增强学生对植物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会学、能学、爱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成才。这是编者多年的夙愿,本书也因此而成。全书分为三篇。篇是学习植物学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入门,为他们指点迷津、传道授技;第二篇是植物学主要知识梳理、习题与答案,突出了知识要点,且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习题并配备了参考答案;第三篇选配了6套植物学综合考试模拟试卷,让学生复习参考,了解考试题型、内容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效果。
本教材在阐明植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按照植物形态解剖、系统分类和植物生态的顺序进行描述和介绍,对于与人类关系为密切的被子植物予以重点阐述。以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适当增加植物发育生物学和与农林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学习植物学知识。加强了植物与环境、植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内容,特别是增加了我国农作物野生资源、药用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 本教材力求反映植物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在人工种子、植物多样性科学、克隆植物生态学、植物分子生态学等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取得的成果都有一定的体现。图文并茂,体现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应性。重要的名词术语均列出英文,涉及的植物名称同时列出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平面形状斜长方形,东西优选间距约480千米,南北优选间距约530千米;地跨中、南亚热带,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优越、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原生树木丰富,引种栽培的树木也易于驯化利用。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等方面的需要,从省外、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树种资源。由于数量较大,树种的定名、识别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编者为满足院校教学需求、为方便科研机构和基层组织野外调查方面的工作,将福建木本植物进行整理、修订、补充、编成《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在编写过程中,核对了福建各植物标本室所藏的树木标本;查阅了历年来重要的植物分类学文献、著作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自2002年出版以来,已经有10余年了。作为一本适用于高等农林、师范及综合类院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书,该教材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引用率。对于广大读者对原教材的支持和厚爱,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为适应新的形势,有必要对2002年版本做全面修改。 为做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9管理工作,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动物、水产、农林工程学科组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商定,出版一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学科系列实验教材”,带动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并对全国的植物学科实验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东
徐洪富主编的这本《植物保护学》是实施*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成果。 本书综合植物保护各分支学科,将提炼的内容有机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便于学习的教材体系,系统介绍了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植物保护涉及到的各类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危害规律、预测方法、防治技术与策略,以及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农科非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农业技术推广及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使用。
陆自强主编的《植物学实验教程》内容包括植物学验证性实验、植物学综合性实验、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附录四大部分,其中验证性实验设21个实验,综合性实验设12个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涉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与进化、不同植物类群以及典型而有代表性科的识别特征与分类。综合性实验强调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相关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基本实验技术及附录介绍了研究和学习植物学相关知识所必需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内容。《植物学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农学类各专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等专业植物学实验教材,亦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由宋希强主编,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内容丰富,适用面广。综合国内外先进成果,反映了国内外观赏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学术水平。本书从观赏植物的起源、演化、分类、研究方法、资源收集、引种与驯化、鉴定与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各层次,介绍了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手段。第二,基本原理与区域特色兼顾,这也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本书以热带地区为例,介绍了地带性植被、区域气候及观赏植物资源的关系,并就常见的种类做了详细的介绍,内容包括地理起源分布、栽培演化历史、主要品种和类型,以及同属其他主要种类的资源利用状况,便于读者全面理解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种质资源从单一或少数的野生型发展成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栽培品种的必然途径。
本书包括植物形态学、结构植物学实验与技术和植物系统分类学实验与技术。主要介绍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与进化,不同植物类群及典型而有代表性的科、属、种的识别特征。此外,还介绍了研究和获取相关知识所必需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强调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功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统一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介绍了浙江古田山及其邻近区域的维管植物,共计140科394属677种下包括种以(分类单位),约占古田山地区维管植物种类的45%,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该地区常见种类,同时兼顾一些重要或特色的种类。 由于古田山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方腾和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收录的植物种类绝大多数同时见于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从这个角度看,本册对浙、闽、赣、皖等地的常见植物识别也具有参考价值。
本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新世纪教材《植物学》的配套教材,全书内容分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和植物学实验两部分,基本实验技术部分详细的介绍了显微镜及其操作技术,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生物绘图技术技术,植物材料的采集、培养和保存等内容。实验部分共设计了23个实验,包括18个基础性实验,每个实验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某项基本技能,5个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书还附有植物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教师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