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小刚主编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从背景、理论、小流域调查、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治理措施、关键技术研究、政策与管理、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到大流域的水源保护等方面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为全国类似地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事业。 《生态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可作为各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历史时期钱塘江一系列的水利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陈雄编著的《钱塘江历史水利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述了水利发展的特点、主要水利工程,分析和总结了其历史的经验。《钱塘江历史水利研究》表明钱塘江流域具有悠久的水利开发治理的历史,隋唐时期以前的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隋唐时期整个流域开发治理步伐有所加快;宋元时期上中游引水和蓄水工程数量大增;明清时期海塘结构获得突破性进展,并在萧绍平原形成了统一的排灌系统。
由陈建著的《水库调度方式与泥沙淤积形态关系 研究》运用数学模型结合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水库 泥沙淤积发展的过程及冲淤平衡特征,水库调度方式 对水库泥沙淤积发展及平衡的影响规律,侧重对水沙 过程、泥沙淤积过程及变化机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 上对三峡水库现有调度方式进一步进行优化。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实用,可作为水库调度与 工程泥沙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参考用书。
本书通过外近百例河道治理工程的图例及各种堤坝结构的剖面图,分“河道断面”、“生态河道”和“景观河道”三个方面,向人们展示: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应注重人与水和谐相处和强化回归自然的治水新理念。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本书既适合于从事河道治理的水利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城乡建设部门和各行业的环保工作者参考。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在洪水预报及雨洪资源调度方面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全书共分5章,介绍了洪水预报及雨洪资源调度系统概况、总体结构与功能,并以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为实例,对“96.8”洪水进行了模拟及调度,系统地分析了洪水资源调度成果。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述精当,图文并茂,创新成果多,科技含量高。 本书可供从事洪水预报及雨洪资源调度研究、开发及管理的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亦可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针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系统论述了:河势演变及“横河、斜河”问题,已有整治工程的经验,河道整治的原则、方案及措施,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游荡性河道整治的影响,黄河模型相似律及模型设计,河型成因与转化问题以及已有工程条件下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整治方案条件下的中常洪水、大洪水、高含沙洪水的模型检验试验。对“横河、斜河”的认识,提出的河道整治原则与新结构新材料试验原则,只有按照治导线及依其确定的整治工程位置线新修和续建工程才能有效地控导,微弯型整治是河道整治的好方案,二滩的滞沙作用及嫩滩的调沙作用,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可能发生的水沙条件,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河势演变及整治工程的适应性,以及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河型转化、来沙系数、高含沙洪水模型相似
本教材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作为各行各业从事水土保持勘察、设计、咨询、建设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学习读本,也是高等院校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
续修《河南黄河志》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是河南黄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河南黄河志编纂委员会,设立了史志年鉴编纂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该项工作,二于2008年圆满完成了《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编纂出版任务。 本届修志是继l986年部《河南黄河志》刊行出版后开展的第二届《河南黄河志》续修工作。志书上限为1984年,下限一般截至2003年(个别部分稍有前展或后延),前后20年时间。这20年也是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续志内容包括三部分:续载、复载、补遗。续载是主体。复载部分,如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等在上届志书的基础上有所补充。补遗,是对上届志书缺失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时限与本书规定略有不同。 《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