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彩色照片配合文字辅助说明的方式,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进行讲解,分为玉米病害及防治和玉米害虫、害螨及防治。本书共记述了当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25种、虫害21种、分别从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辅助讲解,便于识别。玉米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技术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玉米种植户阅读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赖国清著的《漫品二十四节气(来自农耕文明深处原生态节气体验)》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对节气内容加以品读赏析,帮助读者感知节气内容的关感和文化魅力。 本书依序对二十四节气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融入历史、人文、气象、地理、生活、自然、物候、传统农耕、典故传说、民谚民俗等各类知识和信息,辅以大量鲜活资料和生活体验,努力做到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及实用性。
本书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黄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和末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土壤侵蚀时空数据库,通过对环境因子的定量化和建立评价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近期的生态环境及其变化,并借助历史文献、水文泥沙数据等,分析了黄河流域历史河道演变与流域环境变化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河道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同时利用数字流域模型研究了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流域水沙关系及河道演变的影响。 本书可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自然地理等专业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描述了我国村庄农户聚集区生活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特点、农村生活垃圾流动过程中行为学、生活垃圾源干废物资源化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政策、福建省安溪县参内乡农村生活垃圾产量预测、安溪县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模式、有机易腐烂垃圾源头减量及致病菌灭活技术、参内乡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示范的建设与运行等。
2018年的论坛主题是“设计的力量——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了来自外的非遗传承人、设计专家、立法专家、研究者和管理者,共同探讨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如何使非遗真正从传统艺术品变成可消费的时尚商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作为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的统计学工具书,《出入境检验检疫 统计学概论》以检验检疫业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紧密结合检验检疫业务或科研中的问题,利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力求通俗易懂,贴近实际。每章都有小结,并运用易学易用的SPSS统计软件进行计算。
水土资源历来是兴国之宝,施政之本,是农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种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恶化、土地退化的主要标志和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围绕着水土流失与生态治理的重大课题,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积极与中央有关政策研究部门协作,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的该套《中国水土流失防治政策与技术研究丛书》,就是他们深入基层辛勤调查、潜心研究后的佐证。 本书可供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与技术人员,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学辅导书。
污染源普查是关系环保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次污染源普查从2006年10月开始,历时三年多,圆满完成各项预定任务,获得大量翔实数据,为全面判断我国环境形势、提高环保监管水平打下坚实基础。要开发应用好普查成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探索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