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是否为人类进化的早期动因?还是仅为现代文明的人造物?《国际学术前沿观察·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以两百万年为时间跨度,探索了经济对人类进化的影响。进化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始终部分地依赖于生物学以外的学科的进步。哈伊姆·奥菲克把经济学原理应用于生物学的边界,从而展示了怎样能回答人类进化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人脑容量的增加,人类生存环境的扩大。从人类向灵长动物的边走边吃的战略告别,经过狩猎-采集和火的驯化,一直到农业的发展,他确认是各种经济力量在发生作用。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它向读者提供大量信息,并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包括普通读者和那些研究进化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的读者。
《中国生态环境安全》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出发结合我国的自然环境特点,从人口、资源、粮食、能源、天空等方面分析讨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监测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简要介绍了用于学习环境科学及环境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阐述了在制订监测方案时,必须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再富集及其最终的归趋;简要介绍了采样、分析检测、如何选择实验室内或现场分析方法及相关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重点讨论了水质主成分分析及水中痕量污染物的监测;针对实际应用,着重阐述了土壤、固体及固体污染物萃取及其后续分析技术,并且特别关注了倾废和前工业用地再利用问题;在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室内、外大气和烟道气中气相成分的分析、监测;讨论、评述了超痕量污染物分析、监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本书可作为环境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特别是双语教学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或者排放基础数据是城市碳减排与低碳发展的基石和标尺。科学、准确地测量城市碳排放数据对城市低碳政策和碳减排效果的评价及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碳排放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质量直接影响了城市碳排放的科学研究、低碳战略制定及公众对于城市低碳发展的监督和参与。 数据缺乏导致中国城市碳排放数据研究远落后于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和低碳城市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也使一些能源统计能力较为薄弱的三线、四线城市的低碳研究非常匮乏。本研究利用中国2012年高空间分辨率网格数据(1km)(China High ResolutioEmissioGridded Data,CHRED),采用统一数据源和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集,并开展城市碳排放的分类相对评估和整体评估。评估方法很大限度地力求简单、公平、直接,有利于
《生态文明论丛·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与出路》重点介绍: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论美丽中国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升级版建设,“五水共治”的战略意义与现实路径,环境保护的区域统筹,生态文明视角下休闲发展,经济增长不能与发展划等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生态文明制度的构建和优化选择,关于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