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原著一百回,约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小说广泛吸取了民间传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艺术加工和虚构,演绎成了以姜子牙佐周伐纣为背景,阐、截二教斗法为主线,众神魔斗智斗勇、各逞神通、演阵斗法的精彩神话故事。几百年来,广为流传,是脍炙人口的神话佳作。
《海上繁华梦》取材于十里洋场的上海晚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它以描写妓院、赌馆为中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封建阶级、买办势力在半殖民地的上海滩狂嫖滥赌的恶习,揭露了娼妓、嫖客、赌徒之间形形色色的欺骗、敲诈、坑害的卑污行径。这部作品是晚清狭邪小说中颇有影响的一部,它所描写的十里洋场中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对了解那个时代、那个世界,具有形象性的认识价值。
这本书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更像是一部小说,充满了灵性和想象力。本书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先哲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都交待得合理而平常,从语言、习俗、礼乐、天下变迁等方面部分还原了先秦的历史。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探索《道德经》思想的缘起和发展。本书还叙写了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隐居等一生的活动。
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论起东坡的生活趣味,多谈起他的美食与酒,而对东坡在饮茶一道上的品位与情趣,少有谈及。其实苏东坡爱茶爱得紧,对茶叶、用水、茶器、同饮之人都很讲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苏轼的诗词文章中也处处有茶的身影。苏东坡的茶生活,也是宋代茶文化发展繁荣、宋人生活美学的一面镜子。 知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细细梳理了苏东坡与茶相关的50余篇诗、词、文章,辅以权威注释、白话翻译,细细钩沉出一个精细、闲雅、清欢、充满人情味的东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清白”;以茶喻生活,很好的滋味是“清欢”。
施耐庵、罗贯中著的《水浒传(上下)》是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白话章回体小说,开创了中国白话文长篇小说的先河。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由明代施耐庵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成书。小说主要写了北宋末年政治动荡,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贪官污吏陷害忠良,民不聊生,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情势逼迫落草为寇,聚义梁山泊。这些好汉,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惩恶扬善,沉重地打击了统治阶层的嚣张气焰,弘扬了人民群众的英勇斗志。作品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本书是清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
三言二拍 是我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凌濛初所撰的五本著名话本、拟话本小说集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其中, 三言 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本书四十卷,每卷一篇。 二拍 则共有八十卷(篇), 三言二拍 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 《三言二拍精选集》从 三言二拍 五部作品中精选、编注了近30 篇古代白话小说,以飨读者。其中, 三言 的底本选用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天许斋、兼善堂、叶敬池刊本; 二拍 的底本则选用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尚友堂刊本,并多种现行版本编辑而成,为了保留原作精髓,本次编辑,严格遵从原文,部分字词及用法依循了旧作,力求在保留原文原貌的基础上,更方便当今读者的阅读。
品读古典诗词中的浪漫与哀愁,读一首诗,讲一段故事。 全书从每小节的引子,到文中引申,涵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歌赋近百首。 每个诗词歌赋,引出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诗词歌赋…… 书名取李清照的词:“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全书汇集从先秦到大清,各大家、各种类经典诗词歌赋,由作者解析创作而成。 书中有闲情,有深意,有情怀,也有故事,读来轻松愉悦。 有人说,一部宋词,就是一部情史。 此“情”,不仅是风花雪月的儿女之情, 亦是对人生百态的感悟之情。 历经千年洗礼,宋词之美,不仅没有过时, 反而因岁月润泽而愈发醇香,动人。 品读好看宋词,重拾我们内心对美的向往。
本书以《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作为第一手的材料,兼及文人笔记、地方志等,又广泛参考前人研究成果,从而重建了陆游仕途坎坷又诗词极丰富的一生,厘清了其仕宦生涯中不少疑难问题,再现陆游在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中浮沉悲喜的经历。叙述手法上基本延续了“诗词人生”文白对照的形式,以严谨而不失趣味的宗旨分析各种传世史料,同时顾及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对征引的材料基本都做了白话解析,并将陆游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词呈现于其具体的创作背景和时间经纬之下,令读者能一目了然。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该版本由《聊斋》专家、“百家讲坛”《说聊斋》主讲人马瑞芳选定,收录了《画皮》《聂小倩》《婴宁》等各个类别的经典60余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神鬼狐妖世界。 该书由“原文”“译文”“点评”三部分组成:原文以辽宁图书馆手稿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等,权威严谨;译文明白晓畅,简洁生动,力求保证小说的原汁原味;点评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精彩之处做了简要的分析,以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书前有知名插画师付璐绘制的《画皮》《画壁》《狐仙》等精美插画,色彩艳丽,赏心悦目。
佚名所著的《隔帘花影(插图)》又名《三世报》,全书四十八回,书署佚名撰。《隔帘花影》实际上是删改丁耀亢的《续金瓶梅》而成,是《金瓶梅》三种续书中“好评”的一种。本书讲述靖康年间金兵进犯中原,吴月娘等人的经历,书中杂引佛、道、儒三教经文,多写因果报应之事。《隔帘花影》一书,保留了《续金瓶梅》的基本情节,删去了有关宋金战争的描写,调整、修改了一些情节,作者本意不过借影指点,在小说前面的部分写南宫吉生前好色贪财等事,随着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叙述,将人情之恶薄、报应之分明,极力描写,以突显无人不报,无事不报的善恶因果关系。
《定湖笔谈》是清代黄景治所撰的笔记体著作。据黄景治之友谢兰生在《定湖笔谈》序中所言,黄景治喜爱并善于议论,后来耳朵聋了,“不得已舍其舌之鸣而以笔鸣”。本书为黄景治以身世之所阅历、耳目之所闻见所积累而成。谢兰生高度评价了集中文章“当于人心”,“时贤争以先睹为快”,可见本笔记之价值。
词学泰斗叶嘉莹深度品读中国词坛上晏殊、柳永、辛弃疾、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几道、吴梦窗、王国维等数十位闪耀群星流传千古的佳作,给你一堂大师级的诗词鉴赏课。 柳永的热烈执着、李煜的婉约清淡、辛弃疾的奔放大气、晏殊的圆融平静……代表词人佳作一本读透! 叶嘉莹讲述古诗词背后的百味人生,带你读懂中华文脉里的境界和智慧,感受诗词的绝美与力量。
本书以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忧患精神为红线贯穿全书。作者以平实无华的语言、优美流畅的文笔和深刻独到的见解叙述了杜甫的忧患一生,将一个活生生的杜甫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本书以杜诗和史书为材料依据,记录杜甫一生行止踪迹,力争无所遗漏。同时,通过分析杜甫各个时期的作品,将其思想、感情、性格、兴趣以及诗歌艺术,予以揭示和评论,力图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气的鲜活生动的诗人形象,还杜甫以本来面貌。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分春馆词话》,一为《分春馆词话补遗》,一为《宋词选析》。《分春馆词话》是朱庸斋先生一生创作和研究的心血结晶,一是教人如何读词,二是教人如何作词,这是历代词话从未达到的成就。同王国维、顾随以西方文艺美学观审视历代词作不同,此词话强调实践、贴近传统,字字皆出于个人的体悟,堪称填词理论之大成,传统词话之绝唱。《分春馆词话补遗》,为评骘当代诗词的文字和指导弟子填词所作的批语。自由表达,平等讨论,畅舒己见,可体现朱庸斋先生的文学批评思想。《宋词选析》,由两部分组成,一为1982年朱庸斋先生为赴香港中文大学讲授词学撰写的讲稿,一为1981年朱庸斋先生为刘逸生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人选集》撰写的《吴梦窗词选》(10篇)。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分春馆词话》,一为《分春馆词话补遗》,一为《宋词选析》。《分春馆词话》是朱庸斋先生一生创作和研究的心血结晶,一是教人如何读词,二是教人如何作词,这是历代词话从未达到的成就。同王国维、顾随以西方文艺美学观审视历代词作不同,此词话强调实践、贴近传统,字字皆出于个人的体悟,堪称填词理论之大成,传统词话之绝唱。《分春馆词话补遗》,为评骘当代诗词的文字和指导弟子填词所作的批语。自由表达,平等讨论,畅舒己见,可体现朱庸斋先生的文学批评思想。《宋词选析》,由两部分组成,一为1982年朱庸斋先生为赴香港中文大学讲授词学撰写的讲稿,一为1981年朱庸斋先生为刘逸生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人选集》撰写的《吴梦窗词选》(10篇)。
作者聂作平历时数年,循着杜甫的踪迹,漫游河南、山东、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深入考察杜甫一生宦游、行旅的山川城郭、遗址旧迹。从地理角度切入,借助田野调查、文献钩沉、诗文解读等方式完成此书。全书以杜甫的人生际遇为线索,解历史,证地理,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诗圣的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和起伏跌宕的命运。
《诗经诠释》系我国现代经史研究大家屈万里先生所著,屈先生深于小学、经学和甲骨卜辞,结合出土文献诠释《周易》《尚书》《诗经》,成绩斐然。屈万里先生折中汉宋,以探求《诗》本义为旨归,多藉训诂之功;融贯众说的同时,于不少诗篇的晦涩之处都有独到且富有启发的见解和论述。本书为集解性质,既不专主一家,亦无汉宋门户之见。要以就三百篇本文以探求其本义之旨归,注释以简明为主。书末附有古器物图、星象图、《诗》地理图,以便读者加深了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全面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为《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并列入“五经”,《诗经》一名遂沿用至今。《诗经》共收录诗歌311首,其中6首只有标题而无内容,被称为“笙诗六篇”。 本次《诗经》注译工作,分为题解、注释和白话译文三个部分。在题解中几乎都罗列出《毛诗》小序的观点,然后参考其他古今论著予以分析。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记载十三世纪蒙古高原和中亚历史地理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汉文载籍中,它是第一部横贯蒙古高原的亲身游历记录,同时也是唐代以后第一部根据实地见闻记述从天山东部到河中广阔地域的书,其价值可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相媲美。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校注本。作者经多年努力,并与硕士、博士研究生潜心研读后完成这一工作。该书的主要学术价值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运用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多种版本,对《游记》中的文字进行比对,写出校记;其二,对书中难懂的字词一一校注,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拥有创新意义的部分;其三,本书对于从事元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十三世纪新疆地方史以及内陆亚洲史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