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对妈妈既爱又恨? 如何疗愈内心的伤痕? 如何得到妈更多的理解和接纳? 如何让我和妈妈之间冰冷的墙壁消融……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和妈妈相遇的那一刻,争执、愤怒、委屈、沮丧、难受、焦虑、害怕、懦弱、叛逆、攻击、烦躁、战争……总是出乎我们意料,完全不受我们控制般的,爆发出来。 在这本书中,汇聚了二十多位向作者求助的女性的心路历程。我相信,你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故事,看到自己伤痕,看到自己的悲伤、委屈和愤怒,同时,也可以找到修复与自己母亲关系的方法。 这本书可以不仅帮助女性了解自己,也可以帮助女性了解自己的母亲(或者女儿),帮助心理咨询师了解求助者。 疗愈,从看到真相开始。
“我想赢我要赢” 她白天是干练的公司职员,晚上则周旋于男人之间。 她渴望出人头地,她的信念是:我想赢、我要赢、我必须赢! “我非如此不能确认我存在着” 她天生美艳,天生是娼妓。 她的不可悲之处在于:很早就捕捉到自身存在的体认方式。 “我怀着恶意活着” 她身上的恶意,咄咄逼人,毫不留情,却自卑得可以。 当这股硬撑的恶意遽然消散时,她也没了自己的模样。 她,是我,也是你,是所有游离于残酷现实世界的幽暗灵魂。
描写遗容化妆师内心独自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甫一面世便获台湾《联合报》转载并获大奖,也因此成为西西的成名作。本专集《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收录了像“西西这样的一位香港小说家”的早期短篇小说,视野开阔,情感细腻,既描绘底层艰辛、刻画忧患体验,又有瑰丽想象书写现代寓言。西西用始终疏离的观察,从容不迫地叙述了一代人的香港体验。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作品,那就是已故知名作家、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一部近似个人传记的长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这部作品由女儿王安忆编选,加上她从母亲遗稿中整理出的尚未终了的创作提纲,并作序和跋,她还亲临实地拍摄照片,文字精致,图片丰富,可谓中国文坛少有的母女名家合作范本。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1939—),享有国际声誉的加拿大作家,曾经获得过多个奖项和十二个荣誉学位。 《可以吃的女人》是她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69年。女主人公玛丽安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从表面上看,她的工作和爱情生活都很顺利,但是,在她内心深处却始终存在着自己是从属于未婚夫的这么一种感觉,这种心理上的压力越来越严重,弄得她甚至渐渐地无法正常进食,精神上崩溃;最后,她烤了一个女人形状的蛋糕,将这个“可以吃的女人”作为自己的替身献给他的未婚夫,从而与自己的过去一刀两断,去争取独立的人格,去把握自己的将来。 小说幽默而深刻地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女性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处不平等地位的反抗,表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中妇女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社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出版长篇小说选拔本,集中展现了当时长篇小说创作的风貌和水平。新时期以后,长篇小说创作的数量大增,题材、风格、手法亦日趋多样。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二○○四年五月,我们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丛书,收入了二十五位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或以厚重见长,或以独特取胜或曾引起强烈反响,或为读者喜闻乐见。丛书出版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这次重新出版时,我们对原丛书书目做了调整,增选了一批作品,同时将其中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归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这样,“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丛书的选目更趋完整、全面,且与我社已出版的“中国当代长篇不说藏本”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等两套丛书互相衔接、照
《有价值悦读:对面》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主要精选了铁凝不同时期的中短篇代表作。如,《有客来兮》《对面》《小嘴不停》《逃跑》《谁能让我害羞》《安德烈的晚上》《第十二夜》等。这些作品代表了铁凝的文学创作风格和特点,有极强的欣赏性和阅读价值。 铁凝的小说清新、朴素,幽默、含蓄,但反映的主题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其内涵跨越了时间、空间,无论什么时候阅读,都会有初次谋面的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