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曾谓“世间何日不风云”,许礼平将这“风云”讲成故事。这些故事中,有深藏功与名的香江潜龙潘静安,“乐夫天命”的傅抱石,结缘中国艺术的苏立文,身负传奇故事的神医柯麟;这里还有“同画异幅”的真相,有圆明园《寒食帖》流传经过,当今拍卖乱象……许礼平通过所藏的一幅幅翰墨书画,考证与它们有关的人和事,内容有趣而颇多掌故。对香港文化、历史感兴趣,和想了解民国史的人,可做一读。
《飞鸟集 新月集:泰戈尔诗选》收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 诗人泰戈尔的四部经典诗集:《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园丁集》。在这些诗篇中,泰戈尔将其对日常生活中所见之人、事及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对爱憎悲喜等诸般情感的细腻体味,融入他所继承的悠远的印度文学和文化传统,建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精神世界。
......
俯瞰一百年来中篇小说的动态发展,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它像一条抛物线一般,经历了诞生、发展、繁荣、鼎盛、平衡发展的历程,而新时期与“五四”时期小说体裁同样地沿着短、中、长篇的轨迹次第发展,篇幅越来越长,技巧越来越纯熟。在中篇并不景气的当下文坛,遴选这个选本,目的是希冀中篇小说这一具有较大容量的小说体裁,在文坛的喧哗与骚动稍稍平息后,能够引起艺术家创作的冲动和读者关注的热情,再度迎来它的昌盛。 本选本大多依据初版本而来,力求保持作品的历史本来面目。作者对初选本的看重,就是为了拂去历史的尘埃,起到去除遮蔽的作用。作者期待着读者在对原生形态的文本进行阅读后,能够程度地逼真的作家,并且引发丰富的思考。
该卷本收录《公寓中》《梓里集》《采蕨》《衣冠中人》四部子集,这些短篇小说是作者未曾集结出版只单篇发表的小说,创作于1925年至1932。由于战争原因,有的未曾发表有的原稿已毁,该集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内容的相关性构成,或借用小说名为集名,或由编者所拟集名,是出版界较少见的珍贵版本。
以忠实记录当代文学发展轨迹而享誉文坛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时间很早、发行量优选、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小说类文学选刊。1980年创刊,并由文坛泰斗茅盾先生题写刊名。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名篇佳作,《小说月报》都予以了及时选萃、推介,从而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如今,《小说月报》以40余万册的期发行量,居全国纯文学刊物之首,依然成为全国各阶层读者家喻户晓的文学期刊。 今天,我们以书本的形式收录了《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入围作品,敬请读者阅读。
本书系《小说月报第十一届百花奖获作品集》的姊妹篇。共计收录了19位作家的中篇小说10部和短篇小说10篇。这些入围“百花奖”的作品,是广大读者从本刊2003年至2004年期间,所发表的155部中篇小说和150篇短篇小说中,通过投票评选产生的。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本刊始终坚持的评奖完全尊重广大读者意愿的方针,更充分体现了《小说月报》“百花奖”的群众性、广泛性和社会认知度;而19位入围作家中,既有文坛老将,也有中年精英,还有年轻新锐,可谓三代济济一堂,场景精彩壮观。他们的作品,只是因为主次在数量的限制而未能捧杯。在19位入围 作家中,就有5位作家的作品,同时荣获本届“百花奖”。 本书依然遵循既定的编辑体例,分为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部分,每部分的作家作品均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有助于读者了解作家的有关情况,我们在其
让·吉奥诺著的《种树的人》介绍:1913年,前次在普罗旺斯的高地上见到布菲耶,当时我接近没有想到,这位孤独的牧羊人会为脚下的荒凉土地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1918年,从战火中死里逃生,我回到了这片高地,惊讶地发现一大片望不到边际的橡树和山毛榉,枯干的河床又传来潺潺的流水声——牧羊人每天种下一百颗树种,短短几年时间,就让这片荒原变成了绿洲; 1939年,大战又一次迫在眉睫,勤劳的牧羊人依然心无旁骛地劳作,将纷飞的战火挡在一片密林之外; 1945年,和平再次降临,我很后一次见到了牧羊人。他救活了这一带废弃的村庄,和风带着花香,田地里作物茂盛,屋宇间飘散着幸福的炊烟; 1947年,布菲耶在医院平静离世。没有太多人知晓,是他把传说中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带到了人间。
《夏目漱石短篇小说精选》作为“世界著名作家短篇小说精选系列”之一,选取了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极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十篇汇编成集出版。他一生都坚持着对社会的批判态度,以其具有鲜明个性、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直至今日依然凌驾于日本所有作家之上。 他对东西方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通擅长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而且他对个人心理的细微描写也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名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因为他在文学上作出的杰出贡献,他的头像被印在了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
情感的本质就像水一样,都是柔软的。所有浓烈、偏执或冷漠,都只是加温后的水,或是沸腾的水;即使已凝固成冰,也还是水。《雨衣》、《洛神红茶》、《绿岛小夜曲》、《水中的孤坟》……蔡智恒经典短篇集,理工科男生的爱情、亲情与友情,尽在《蔡智恒文集:7-11之恋》。
“三岛屋”商店有个神秘的地方叫“黑白之间”,背负着哀伤过去的阿近姑娘在此收集奇闻怪谈,于是携带着不可思议故事的访客纷纷上门,一吐深藏内心多年的秘密。 《逃走的水》:那个牧马少年是个瘟神,只要他一靠近,水就往外逃,河流也会改道,他说,是因为遇到了山神。 《竹林里冒出一千根针》:拥有两对父母的千金小姐,也拥有双倍的幸福与宠爱,没想到,也要承受双倍的负面情感。 《暗兽》:私塾老师和妻子入住许久无人居住的空屋,意外发现空屋里有一个黑乎乎的如孩童般天真淘气的团子,这个喜欢人类的不明生物到底是什么? 《吼佛》: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里,用来焚烧的木材里突然出现了能治百病的佛像,于是人们抛弃原本信仰的寺庙大佛,转而膜拜木佛像。
透过这本集子中作品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澳洲,了解新西兰,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了解那里的政治经济,了解在那里的新移民,了解那里的原住民,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内心。作为一个来自于大洋洲华人作家笔下的参照系,更具备真实性,真实的永远是有生命力的。
美洲的华文微型小说对中国大陆读者来说是较为陌生的,因为以前介绍的很少,但陌生更容易有新鲜感,更容易产生阅读兴趣,想了解美国,想了解加拿大的读者不妨认真读一下,保证大有收获,说不定还有不少文学以外的诸多收益。
据说,相声是分南北派的。北派相声名家刘文亨曾经在一段相声里以口音的地域差异为引,让听者笑声不断。其实何止口音,因地域的不同,而使得生活于此的人们在生活习惯、语言甚至思维方式上都有差距,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当然就形成了类似地方风味的写作特色。以这样的角度稍加分类,并编辑成集,让读者读一本而窥此风味之全豹是我们编选的初衷。 ??? 《小说月报:风味小说·天津卷》是本系列的本。《小说月报》编辑部把其中的带有天津地域特色的作品精选之后结集,以当年选发的时间为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蒋子龙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晚至2010年武歆的《老工人谢瑶环》;既有反映清末民初故事的冯骥才的《神鞭》、张仲的《龙嘴大铜壶》,又有写天津名小吃的李治邦的《津门十八街》,还有出自龙一之手的因改编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中短篇小说30余篇。作者的写作态度从“自我迷恋”慢慢进化到“自我呈现”、“自我认识”,相对于编造一个好故事,作者更愿意去呈现一段生命证据;相对于从天空俯视,作者更愿意身在大地,身在其中,去感受单个、渺小的人在时代、社会、人世面前的呼吸。因为小说结尾往往带有毁灭性、绝望感,作品也往往被评价为“冰冷”、“憋屈”,但是作者始终认为,“与其回避,不如直面”,“太阳只有在寒冬尽头才会散发出巨大暖意”。本书同题小说《年月》描写了“情人节爆炸案”发生后几个月内一名普通警察的所见所闻。在每个人都陷入到情绪并不可自拔后,女友不贞的警察选择和达观的地痞一起活下来,并重新接纳女友,因为没有比活着更大的价值。《1983年》展开对人生命荒谬性的探索,仅仅因为躬下身去捡一张角票,连当事人自
《唐国史补》是唐人李肇所著的一部重要的史料笔记,对唐玄宗开元年间至穆宗长庆或稍后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文学等各方面均有很好的记录。其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本身具有小说的特征。第二,具有丰富的语言史料价值。第三,保存了大量的文人逸事及诗文文本。第四,保存了大量诗文本事。第五,记载了一些文学批评的 手资料。 本书校勘以明汲古阁影宋钞本李肇著《唐国史补》三卷本为底本,以《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唐国史补》为校本,又校以《太平广记》《类说》《绀珠集》《说郛》等所征引《唐国史补》文字。 此书为“子海精华编”之一,“子海精华编”是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委托山东大学实施的 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海》整理与研究”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其对中国古籍的整理与传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