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作者将 战争 与 和平 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这部小说的诞生不仅代表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高峰,也成为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
作为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旨在探讨殷周之际的经典化意识开始自今,在中国古典学研究中展开的文本观、诠释学、理解何以可能、“立言”如何通达“践行”的相关问题,并自觉将这一研究纳入语言哲学的研究视域。 本书主要究问如下几个基本层面的问题:经典化意识的核心即经典文本的生成,希望它能让 的学人能进一步感觉经典化的意义实际上也当落脚于经典文本的意义发现;“正名”及其引发的言说方式的探索;经典的诠释方法与理解之可能性问题;经典化在学统重建、学脉承传方面的意义;以及经典化的三个现实面向,即政治言说、治史的“立言”准则、治身的“立身”命义。
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 《源氏物语》最早全面展示了东方人对性爱的独特态度和方式,这正是《源氏物语》被世界知识和出版界评定为亚洲文学十大理想藏书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世界经典文学大词源》和《一百部伟大名著》对《源氏物语》均有篇幅宏大的评介。 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氛围 此书颇似我国唐代的传奇和宋代的话本(即白话小说),但它行文典雅,极具散文韵昧,加之书中大量引用汉诗,以及《礼记》《史记》《战国策》《汉书》等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因此读来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