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围绕中国和故乡湖南展开关于哲学、历史、文化、人物等的人文叙说。书中的 故乡 不仅关乎地理,更关乎人文。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 两个外省人的盛唐 ,主要辑录了作者关于杜甫、苏曼殊、鲁迅等作家、艺术家的札记,他们的颠倒与梦想,他们的柔软与伤痛,强调 文行出处 依然应该是我们理解艺术与艺术家的重要途径。第二辑 君自故乡来 ,内容涉及作者故乡湖南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作者认为,生长人间,不免有劳苦倦极、疾痛惨淡的时候,这时,我们忍不住怀念,甚至清点自己的 故乡 。第三辑 冬夜颂 有关作者对为围棋、足球等社会文化的思考。
《珞珈子规啼》是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先生的一本随笔集,可将之看作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珞珈野火集》的姊妹篇。两本书名都冠以 珞珈 二字,这是作者挚爱这片山水的见证,也是作者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近70年情结的反映。本书收录的文章,内容包括作者对他终生挚爱的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及在80多年的人生修炼中总结出的生活智慧等。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多年来,他的个人魅力及大师风范一直感染着历届武大学子,他出版的数部著作也对众多读者产生了深刻影响。
暂无内容简介。。。。。。
《跑步集》是评论家李敬泽的评论文集,收录了作者近两年来关于文学艺术的各类评论、序跋、随笔和对话,文章中既有中国文学艺术前沿问题的探讨,有中外当代重要作家的评述,也有对近年来文学现象的细致剖析,见解独特,文采斐然。 写作者或阅读者,如若能像跑步一样 去我 ,从有限的、顽固的肉身中的那个 我 跑出去,将进入超脱意境。作者的批评角度举重若轻,提出文学就是要把各种像星辰一样散落在天上的事情,全都连接起来,形成一幅幅美妙的星图。
《一弯新月又如钩:赵珩自选集》是文化名人赵珩先生的自选集。赵珩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经年的生活感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的往时生活画卷。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忆饮食 讲述老饕的口腹之欲,通过美食见出人情和时代变迁的痕迹;忆风物 追忆飘逝的礼俗风物、旧时文人,记录濒临逝去的中国传统文化;忆故人 描摹老辈文人、学者的音容笑貌与交往点滴,从文字中找寻大师的风骨残影。 书中怀恋旧人旧物,但是新月照样每月升起,周而复始,关照人世,永无尽也 一部跨越半个世纪的个人杂忆,也是一部余韵悠长的社会文化生活史。
日本文坛巨擘芥川龙之介格言警语,讽刺的天分,具有寸铁杀人的锐利。夏目漱石、鲁迅高度赞赏!大作家充满奇趣的边角人生,写文艺、师友、恋爱、遗书 20世纪大师级段子手,颓丧犀利,直击事物本质。《侏儒的话:士说新语》是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影射自我人生的代表作,收录了芥川的随笔代表作《侏儒的话》和自传体小说遗作《某傻瓜的一生》。《侏儒的话》短小精悍,作者以智慧来诉说心情,并将其人生观、艺术观流露在字里行间,是芥川龙之介尤为得意的格言式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人生的看法。《某傻瓜的一生》在芥川去世后才发表,是芥川龙之介的人生独白。作品中另收录《我的散文诗》《在轻井泽》等随笔,从中可以窥见一个真实的芥川龙之介。
吴小如先生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在古典文学、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等方面皆有建树,著述也甚丰。本书是一本随笔作品集,又名《吴小如学术丛札》,本书收录吴小如先生《〈诗三百篇〉臆札》《〈左传〉丛札》《〈论语〉丛札》《〈史记〉丛札》等考据丛札17篇。作者运用乾嘉以来的学术考证方法,对古代文献进行了考证和笺释,有着重要学术价值。按写作年代排序,是一部完整的读书笔记,对语言学、文学、历史研究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吴小如先生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在古典文学、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等方面皆有建树,著述甚丰。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吴小如讲孟子》《吴小如讲杜诗》《古典诗文述略》。《吴小如讲孟子》通过作者逐章讲解《孟子》全书,既尊重先贤讲疏而又有自己的研究心得,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成一家之言。《吴小如讲杜诗》是吴小如先生研究杜诗数十年的心血和成果结晶。《古典诗文述略》就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诗文的普及读物,它利用精益求精的语言向读者们简要的概括了古典诗文的发展。
吴小如先生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在古典文学、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等方面皆有建树,著述也甚丰。本书包括两部分部分内容:《吴小如读书笔记》和《莎斋笔记》,共收录了作者有关诗词、书法、碑帖、治学、戏曲、杂谈等内容的作品近50篇。代表篇目有《古人好诗难译》《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两个问题》《〈白雪歌〉中武判官是几时上路的》《读杜一得》《 朱颜 花外 及其他》《旧体诗反映时代精神》《读诗与常识》等。
蒋方舟化身“说书人”,重返文学群星闪耀的昨日世界。 行走在昨日与今天、彼岸与此处之间,蒋方舟用文字再造幻境,以海量的文献查证为基础,复活20位大师的情感、心灵、头脑和生命历程,把大师变成我们的朋友,同时目击经典如何与时代和他们的命运交织缠绕,最终诞生。并从作家的“心灵与经验”这一内部视角出发,重读解译经典密码,提出独家见解。 小说不仅不是假的,反而让我们活在真实之中。当我们借用文学“穿透的目光”,辨明真实与虚假,活在真实之中,这就是文学赠予我们的“主人公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