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是国内文艺类鉴赏辞典的发轫之作。它首创的融文学赏析和工具书于一体的编写体例,已成为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的固有模式。《唐诗鉴赏辞典》共收唐代190多位诗人诗作1100余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全书约230万字。另配有唐代诗人年表、唐诗书目、诗体诗律等多种附录,是文学爱好者的*读物。新一版对全书的版面、版式、字体、字号、封面进行重新设计,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
本系列主要选取李白、杜甫、白居易、晏殊、欧阳修、苏轼、李清照等唐宋诗人和词人的传世名作,以轻松诙谐的笔调,用讲故事的方式,全面解读作品背后的深层意蕴,品味诗人从鲜衣怒马到乱世飘零的跌宕人生,词人从儿女情长到金戈铁马的风华人生,领略他们的恣肆与昂扬、孤独与落寞,多情与豪迈、怅惘与无奈。全书融词、史、人于一体,既有诗酒人生,也有家国天下,可以说是一套有料有趣、精彩好看的 诗词小说 。
本书共收唐代190多位诗人的诗作1100余篇。本书是以该书第二版为基础,对全书的版面、版式、字体、字号、封面进行重新设计,并拟增加与内容相符的木刻版画、书法作品插入正文,将原来正文的小五号字体放大为五号,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唐宋词十七讲》是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著作中影响优选、最受读者欢迎、最为经典的一本书。本书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生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中华诗词学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老干部协会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唐宋词系列讲座”之邀请,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全书以唐五代两宋的重要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十五家为代表,以点带面,讲述了唐宋词的演进和发展过程。叶嘉莹结合十五位词家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提炼出他们显著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既能从历史的高度勾勒出他们的贡献和在词目前的地位,又能从赏析的角度体悟不同词家相似词作的深微的差别,极见功力。叶嘉莹
楚辞是中华美文学的源头,中国第一部有作者的诗集。 也是对中国文学影响最深的典籍。 直接影响司马迁,贾谊,李白,杜甫等后世名家的精神气质与文学创作。 《楚辞》的出现弥补了《诗经》问世300多年后诗坛的空白。 鲁迅评价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 《楚辞》中的名句代代相传,是砥砺历代文人德行的金石,是取名的宝典。 屈原的作品《离骚》开骚体诗先河,在楚辞中拥有代表性,由此后世将《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 屈原是我国文学目前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坚毅执着、怀抱信仰,不肯奴颜媚骨变心从俗的高贵的精神品质是后世无数文人士子的精神楷模。
《中国诗话史》是我国 部真正对诗话这种独特的论诗体裁作宏观审视和系统研究的学术著作,对中国诗话之源、诗话之名、流派、风格、演进规律、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做了全面的描述和评估,从而梳理出诗话的演进轨迹和发展流程。本书凡八卷,分别以“总论”“宋诗话”“金元诗话”“明诗话”“清诗话”“近代诗话”“现代诗话”“诗话之整理研究”为序,从诗话的本身着手,从全部创作中进行总结,理清了诗话的发展过程,从整体上进行了 、多角度的宏观审视和描述。 经过二十余年的沉淀与积累,作者吸取诗话研究的 成果,在此次再版中做了大量增补修订,增加了“诗话是对于诗格的革命”“中国诗话史研究的世界视野”等内容,使得本书体例 为完整、内容 为完善, 具开阔的学术视野。
人生如逆旅,苦难如山海。在时代的洪流下,诗人与我们都是微尘。 山河难安、壮志难酬、佳偶难成、恩义难全……纵然身处坎坷、际遇多舛,他们仍能走出心灵的困境,收获旷达超脱的生命感悟,留下一篇篇 世美文。相隔千年,他们的面容依然鲜活可敬,他们的诗词给我们留下 宝贵的礼物:当遭遇苦难、迷惘、焦虑、彷徨、不安时,它可以慰藉心灵,让我们笑看人生山海,向阳而生。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中的诗词与小说思想主题的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密切相关,是全书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中国古典诗词,由于其本身的特点,较难读通、读懂,以致许多读者一掠而过,未能真正理解其妙处和深意。《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收录《红楼梦》中的各篇诗词共170首加以注释、翻译、鉴赏,不乏独到见解,且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对其中的疑难字词进行注释,尤其是对其中蕴含的典故予以解读,并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翻译、品评,读者既能从中领略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能借助诗词 深刻理解《红楼梦》小说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