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与神游》为诗人陈先发三十年写作精华精选作品集。精选了作者在各个时期获得广泛阅读、颇具影响的短诗、长诗、“诗哲学”随笔、媒体专访,如《前世》《养鹤问题》《九章》《了忽焉》《黑池坝笔记》等,表现出作者宏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的问题意识与坚实的人文立场。此外诗人在题材、语言、意象上的探索,在体例结构与语体风格上的开掘,都具有原创性和典范性,对当下汉语写作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与启示价值。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 出版社 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作 者 余秋雨著 出版时间 20200601 I S B N 9787559641427 定价 96 开 本 32开 130*185
“深度意象派”“新超现实主义”大诗人、普利策奖获得者詹姆斯·赖特的毕生创作,十部诗集整体呈现。马,蜥蜴,海鳝,火炬树,珍妮,罂粟花,炼钢高炉,寡妇,矿工,饥饿的影子……从现实中提炼神秘,再造一个盛大、多情、蓬勃的世界。厚达800多页,收录近400首诗歌,系统收录了赖特的诗歌、散文诗和翻译作品,忠实再现了诗人的成长、探索与蜕变。全书共十部分:前两部分是传统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传统诗歌的声音和结构之美;中间五部分记录了赖特创作的突变,传统格律与修辞几乎荡然无存,简单的语言和自由的节奏释放了诗人强大的意象塑造能力;后三部分,让我们看到更加丰富的赖特——诗歌形式更加自由多变,诗人用包容的态度构建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反诗歌:帕拉诗集》是一本厚重的诗歌合集,从包括《诗歌与反诗歌》《沙龙篇》《饭后演讲》在内的十一部帕拉诗集中,精选了近二百六十首诗歌,全面展现了“反诗人”帕拉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历程。在这本精选诗集中,帕拉嬉笑怒骂,用口语化的语言直批传统诗歌的僵化理念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他嘲讽太阳、月亮、大海、岩石,嘲讽宗教、死亡和现代性,甚至嘲讽他自己,他的犀利、幽默和真诚像高速的“过山车”一样冲击读者的心。
臧棣的创作实践和批评活动已然成为现代诗歌不可或缺的独特景观。在20多年的习诗生涯中,这些笔记是对诗的率性的思考。有的片断和深思熟虑有关,但更多的大量的片断,只是一种自觉的针对诗道的语言实践。此书的关键之处不在于引经据典,而是以长期的创作感受来修正文学史的理论。诗不是以道为尊,而是将道作为一种优选的友谊,一种优选的实践。臧棣基于理论和实验的双重学养,其诗学思想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一以贯之的诗歌本体论观念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于焉兴起的新诗的“现代性”与“不纯性”。
本书是由《汉诗》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执浩主编的一部诗歌集,其中收录了包含朱庆和、巫昂、余幼幼、张二棍等三十位不同作家的 诗歌。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 个性与创意,“用诗歌确认自我 用诗歌面对世界”。有的以叛逆之心抵达自己能够触碰和感受到的神秘家园,有的写作建立在相对幽闭的现实处境之中,有的执迷于“家族意识”的书写,有的充满野趣,视觉性与画面感生趣盎然……全面呈现当代汉语诗歌写作现状与多元审美。
本书散文,均选自余秋雨先生的名著《文化苦旅》、《中国文脉》、《门孔》、《君子之道》、《暮天归思》。散文对余先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文体,而是社会上典雅人群的一种语言方式和人生态度。即使是大量文学之外的人,也能进入洒脱、自如、美好的“散文情态”。余先生对自己的笔墨又有特殊要求,那就是:“诚恳直白的质朴叙事,叩问本真的天地诗情”。由此,在几十年间,写出了大量让人“一拿起就放不下”的传世佳作,轰动海内外。其实他的很多学术著作,也都用散文笔调写成。他的那些具有高度、深度、难度的研究成果,本应衍化成抽象、艰涩、冷漠的文字,但在他手上,却奇迹般地出现了谈心式的细语、端庄中的体温,这一来,学术也就回到了人生初始时的亲和神情,重振了元典思维的生命活力。正由于此,他在高层学术领域,独具迥异于几
陈超是中国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著名诗人姚振函曾说过,只要陈超在,任何一个诗人从河北经过都得充满敬意。陈超不仅对河北诗坛,而且对中国诗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他的研究中可大致了解中国诗歌近三十年的发展和流变。他作为一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随着他的去世更多地被人们记取,这是一部描写诗人陈超生平的感人传记,由他的学生、当代知名诗评人霍俊明撰写。让我们在这部记述诗人生平的传记中,倾听陈超这位诗人独特的发声,了解他作为诗人,在诗的国度中的先锋性,尖锐和不懈的探索。
本书是一本诗词选集,是作者创作的诗歌精选集,作品形象生动传神,创造优美意境,思想内容深刻,有鲜明的节奏感,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书中还有部分对作者诗词作品的评论和对作者的回忆,对解读作者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诗,是革命的一种武器,讲到毛泽东同志在谈当代革命诗歌的创作问题时,指出“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也指出毛泽东南志对新诗的看法,按照贻玖同志的理解,毛泽东同志设想的“新体诗歌”是“继承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吸取民歌中生动丰富的营养,反映时代精神,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一种诗体。”读到这里,使人想到鲁迅的话。鲁迅说:”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可惜中国的新诗大概是前一种“。 本书介绍了关于毛泽东和诗的共有20多篇文章。对古诗的评价,以及毛泽东自己创作的诗作,该书都作了详细的叙述,毛泽东具有非凡的诗歌天赋和生活经历,值得一读。
本书精选了纪念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保罗·策兰的诗歌、文章共计50篇,是国内首次编选成书的保罗·策兰诗歌研究文集,从文学、历史、文化、语言等迥异的视角出发,见证了保罗·策兰的生命历程、思想与诗学,极具严肃性和复杂性。本书继国内已出版的诗歌选集、传记译介之后,成为一部策兰及其诗歌研究的重要资料,为国内的策兰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尤其是精选了国外在策兰诗学研究领域具有巨大影响的名家代表作,展示了策兰研究在过去半个世纪内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诗集收有策兰1952—1954年间的诗作47首及同期遗稿诗作16首,并附有大量详细的注释,是策兰专享题献给妻子吉赛尔的诗集,也是第一本全部在巴黎完成的诗集。作品回溯了历历往事和种种的相遇,具有叙事和思考的广度,捕捉到了最人性的东西——人丧失亲人的那种痛苦,凝结了作者对历史、语言、文化以及和平年代人与事的诸多思考。作者不仅反驳了人们关于历史进程的世俗化见解,也摒弃了那种建造诗歌里程碑的迷恋。作为诗人生涯中一部承前启后之作,《从门槛到门槛》仍保留其早期写作的唯美风格,但冷凝淡阔的趋向已见诸笔端。
《诗歌植物学》为臧棣自写诗以来,关于植物的诗歌全集,全书290首,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全部的植物,是诗歌 罕见的集中书写植物的诗集,也是臧棣诗歌中独树一帜的一脉,有着高度的丰富性和充足的话题感。它载负着古老的基因,回应着世界文学中现代诗的植物学,如歌德的《植物的演变》、梭罗的《相信种子》、惠特曼的《草叶集》,还有扎根在现代都市的《恶之花》。 臧棣的诗歌,表达着他对世界、生命和语言隐忍的热爱。他的节制、犹疑,使他对事物作出精密测量的同时,也迷恋于词语的独特构造和诗艺的繁复表达。生活深度,物质表象,语言和语言、语言和感觉之间的细微差异,都是臧棣的诗歌主题,他的写作,既是一次内心的辩论,也是一种语言的争吵。
《白鹭》共收录诗歌54 首,其中组诗 11 首。这些诗风格新颖多变,形式厚重,是多元文化交融下产生的硕果,作为诗人兼画家,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得以真实地描绘自然景物,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迅捷地捕捉细微感情,感性意象、隐喻的繁富又极大地丰富了他诗歌的表现力。整个诗集呈现出来的是老之将至后爱的消失和死亡的临近,这也致使诗人试图在爱和死亡之间架构一种独特斑斓的美,并以这种美赢获生活的力量和勇气。该诗集 2010 年在美国出版, 2011 年获英国艾略特诗歌奖,是沃尔科特的代表作,诗人古稀之年的封笔之作,被评委们认为是“动人的 ,技术上无懈可击的作品”“会成为衡量其他诗歌作品的准绳”。
《不如让每天发生些小事情》是继《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之后海桑的另一本诗集,在保持诗风的同时,融入了新的内容。诗集有两百多首短诗,分为四辑,分别是 我的小不点 、 抱着你的名字取暖 、 病日记 、 丢失的村庄 。内容包括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描写,对女儿从出生到成长的欢喜和爱,对母亲离开的悲伤,以及作者生病期间对生活的感悟。